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0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4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以福建建宁县无患子为材料,观测果实生长动态,并采用Logistic方程对生长指标进行曲线拟合,观察生长过程中果皮显微结构变化,确定无患子果实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为无患子的高效栽培管理和果实采收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无患子果实生长、果皮总皂苷和种子油脂的积累规律相似,总体上呈Logistic增长模型的单“S”型曲线;果皮总皂苷和种子油脂的主要积累时期分别为45~90 DAP(花授粉后天数)和75~105 DAP。(2)无患子果皮除含有角质层、表皮细胞、厚角细胞、薄壁细胞、维管束、石细胞等基本结构外,还含有溶生式分泌腔和草酸钙簇晶等特征性结构;随着果实生长,分泌腔体积逐渐变大。(3)根据果实生长变化规律和Logistic方程拟合结果,可将无患子果实生长发育进程划分为生长初期(0~30 DAP)、速生期(30~90 DAP)、生长后期(90~120 DAP)和果实成熟期(120~150 DAP)4个阶段。在生产实践中果实成熟期内均适合果实采收,其中135和150 DAP分别为果实皂用和油用采收的最佳时期,此外还应根据每年天气状况对果实采收时间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82.
瓜实蝇Zelugodacus cucurbitae和南亚果实蝇Zelugodacus tau是两种主要以葫芦科植物为寄主的瓜类实蝇,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和中部地区。在实际研究中发现南亚果实蝇和瓜实蝇分类地位、寄主范围和生活史相近,但分布区域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采用性诱剂诱集法在全国14个省(自治区)对这两种实蝇的分布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南亚果实蝇在我国整个南部地区均有分布,瓜实蝇在我国的分布范围较小,主要分布于北纬25°以南。结合气候数据发现两种实蝇的分布范围基本上和各地年平均气温一致,瓜实蝇主要在年平均温度20℃以上的区域分布,南亚果实蝇则在年平均温度为15℃以上的区域均有分布。这种地理分布的差异可能是两种实蝇对气候环境和寄主植物适应能力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83.
美国蓝浆果的引种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1988年由美国引入12个兔眼蓝浆果(VaciniumasheiReade)品种,在江苏南京和溧水两地试种。10年来生长结果正常,产量和品质与原产地无显著差异,引种获得成功,证明兔眼蓝浆果能适应本地区自然条件。单株产量平均7.51kg,品种间差异显著,最高9.86kg,最低134kg。单位投影面积产量3.10kg/m2,最高4.06kg/m2,最低1.13kg/m2。高于或至少不低于原产区产量记录。据此预测,栽植距离适宜时,在本地区亩产量可达1500~2000kg以上。大多数品种果实糖酸比很高,鲜食风味好,氨基酸含量中等,矿质元素Zn和Se含量高。兔眼蓝浆果可在江苏南部丘陵地区发展;此外,还应将试验扩大到南方红黄壤地区;并对本国野生资源开展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84.
番茄果实ACC合成酶的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经4步纯化,比活性达20000U/mg蛋白质以上的番茄果实伤诱导ACC合成酶的一些酶学性质。酶反庆最适pH值为9.5;酶在pH8.0下最稳定,pH7.5-10短时间处理不会使酶发生不可逆变性;酶在pH8.0和9.5的Km值分别为23和40μmol/L;根据酶反应不同时间的产物累积量,得出反应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符合函数关系式Vt=V0e^-kt,并根据此式求出酶的半寿期为107min。  相似文献   
85.
应用柑橘异源四倍体杂种花粉生产瘪籽沙田柚果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柑橘异源四倍体体细胞杂种(即四倍体粗柠檬与哈姆林甜橙体细胞杂种,简称"HR";酸柚与粗柠檬体细胞杂种,简称"SR";墨西哥来檬与伏令夏甜橙体细胞杂种,简称"KV")为父本,分别与二倍体单胚性沙田柚进行有性杂交,在生产上获得瘪籽沙田柚果实,并对果实品质进行分析(以四季柚花粉亲本为对照)。结果表明:授予柑橘异源四倍体杂种花粉的果实种子败育十分明显,果实瘪籽率达41.4%~96.0%,与对照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但果实单果重、果肉重、果皮重、果皮厚和果形指数与对照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全糖、Vc和可滴定酸含量与对照也无明显变化,且较适合于瘪籽沙田柚果实生产的体细胞杂种是HR和SR。  相似文献   
86.
香蕉一个Ⅲ类酸性几丁质酶基因与果实成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Ⅲ类酸性几丁质酶基因(MaCHⅢ)与香蕉果实采后成熟过程的相互关系,对经乙烯和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的巴西香蕉果实采后乙烯释放量、Ⅲ类酸性几丁质酶基因(MaCHⅢ)表达以及几丁质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1)乙烯催熟处理的香蕉果实,乙烯释放量比对照处理的果实提前15 d达到高峰;1-MCP处理的香蕉果实,乙烯生物合成和果实成熟明显受到了抑制.(2)外源乙烯加速了MaCHⅢ基因的下调表达和Ⅲ类酸性几丁质酶活性的下降,MaCHⅢ表达量和Ⅲ类酸性几丁质酶活性分别在采后第3天和第4天下降到最小值.(3)1-MCP处理使MaCHⅢ基因呈现上调表达,Ⅲ类酸性几丁质酶活性上升,MaCHⅢ基因表达量和Ⅲ类酸性几丁质酶活性分别在采后18 d和25 d达到高峰.研究表明,MaCHⅢ基因可能与香蕉果实采后成熟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7.
采用了野外观察和光学显微技术对淫羊藿属(Epimedium L.)7种植物的雌蕊及果实的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种植物的心皮数目为1个,胎座类型为边缘胎座,果实类型为蓇葖果。比较了《中国植物志》等文献的记载,订正了文献对7个种"侧膜胎座"或"蒴果"的记述,并对淫羊藿属的相应特征提出观点。  相似文献   
88.
荒漠植物角果藜的地上地下结果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蕊  魏岩 《云南植物研究》2007,29(3):300-302
对分布于准噶尔荒漠中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果实的形态特征、空间位置、发育特性及散布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角果藜具有地上地下结果性,地上果实和地下果实在颜色、形状、大小、质量、数量、空间位置、成熟期和散布特性上均有显著差异。角果藜地上地下结果性是植物适应荒漠多变环境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的繁殖方式。这种独特的繁殖方式增加了物种在荒漠极端环境中成功生存的机率,保证了物种的顺利繁衍。这是首次在藜科植物中发现的地上地下结果性现象。  相似文献   
89.
扁桃幼果发育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扁桃品种‘纸皮’为研究对象,观察测定了扁桃幼果生长发育动态,并采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扁桃幼果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扁桃幼果鲜重、体积及果径增长均呈单“S”曲线。大体可分为3个生长时期,增长速率为:第Ⅱ期>第I期>第Ⅲ期。扁桃果实由单心皮上位子房发育而成,边缘胎座,横生胚珠。果皮由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构成:外果皮是一种复合结构,由表皮毛和表皮细胞组成;中果皮主要是由薄壁细胞和分布其中的维管束组成;内果皮也有丰富的维管束组织分布,其木质化顺序由外向内。中果皮细胞分裂终止早于内果皮。  相似文献   
90.
为寻找绢蒿属系统学的新证据,应用解剖镜和扫描电镜对我国8种绢蒿属植物的果实微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绢蒿属8种植物果实形状相似性较高,呈倒卵形或长倒卵形,直或稍弯曲;果脐圆形,常偏向一侧;顶端中央均可见花柱残留物,边缘具衣领状环;果实表面纹饰为搓板状和不规则皱褶纹饰。这些果实微形态特征中,果实的表面纹饰具有一定的差异,特别是次级结构,可作为绢蒿属植物区分种的参考性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