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1篇
  免费   341篇
  国内免费   2455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79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253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563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4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4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运用扫描电镜、组织切片、显微拍照等实验方法对绿安乐蜥Anolis carolinensis背部未蜕皮和蜕皮皮肤微皮纹及皮肤感受器形态、组织学进行了研究,发现未蜕皮和蜕皮皮肤的微皮纹和皮肤感受器特征、大小没有显著区别,因此蜕皮组织是研究这类结构的理想实验材料;鳞片表面的棘突与支柱构成了网状的三维结构,凹窝处有1~2个皮肤感受器;皮肤感受器真皮层内有真皮小体,绞合区域和皮肤感受器β-角质层和中层明显变薄。这些特点表明,绿安乐蜥背部表皮结构与栖息地及变色能力密切相关,在保护皮肤、实现自身伪装和调节体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其变色机理,能够为开发自主变色材料提供生物学依据,对于研究珍稀物种皮肤微观结构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2.
以我国东北地区4个纬度针叶树种红松和阔叶树种水曲柳为对象,研究两树种成熟叶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和养分重吸收率及其相关性,分析气候和土壤因子对叶化学计量特征及养分重吸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叶化学计量特征的地理变异存在种间差异,随着纬度的升高,水曲柳叶C、N含量显著增加;水曲柳C∶N、红松N∶P均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而水曲柳N∶P与纬度呈显著正相关。红松磷重吸收率与纬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分析表明,红松和水曲柳叶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主要受到气候因子(年均温和降水量)的影响,而养分重吸收率仅受少数土壤因子(pH和全氮)的影响。主成分分析表明,红松和水曲柳磷重吸收率与N∶P均呈显著负相关,与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氮重吸收率仅在红松中与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N∶P呈显著负相关。水曲柳相比红松更倾向于具有快速投资-收益型特征。  相似文献   
103.
总酚和缩合单宁作为重要组分参与并调控森林凋落物的分解过程,其可能受到林窗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该研究以川西亚高山6种常见植物(包括方枝柏(Juniperus saltuaria)、岷江冷杉(Abies fargesii var. faxoniana)、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康定柳(Salix paraplesia)和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凋落叶为研究对象,在林窗内外不同位置(林窗中心、林冠林窗、扩展林窗、郁闭林下)进行为期3年的原位分解实验,探究凋落叶总酚和缩合单宁在3年分解过程中冬季和生长季节的动态特征。研究发现凋落叶总酚和缩合单宁均在分解第一年具有较高的损失速率,分别为10.76和8.5mg·d–1;林窗对酚类物质降解的影响随分解进程逐渐减弱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6种凋落叶总酚含量均在生长季降低较快,且初始缩合单宁含量较高的凋落叶在第一年冬季有较高的缩合单宁损失速率。研究表明森林林窗内的凋落叶在长期分解过程中,其酚类物质的降解受凋落叶质量和季节差异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果有...  相似文献   
104.
青藏高原植被调查与制图一直是青藏高原植被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历史上,我国多次开展青藏高原植被考察活动,在植被制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本研究首先基于文献研读对青藏高原植被考察及其成果进行回顾,并对制图范围包括青藏高原的、使用比较广泛的植被图进行对比和分析;然后,基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获取的植被调查样点数据,与多幅植被图在数据一致性方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植被调查的历史久远,但系统、科学的青藏高原植被调查开始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期间获取了大量植被调查数据,出版了大量的专著和图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4,000,000)》《中国草地资源图集(1:1,000,000)》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000,000)》是包含整个青藏高原、应用最为广泛的3幅植被图,《青藏高原现状植被图》是基于现阶段植被调查数据制作的青藏高原植被图。但是这4幅图在植被分类体系上存在较大差异,严重影响了图件之间的可比性。(2)对比发现, 4幅植被图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一致性。面积较大的植被型组,如森林和草本植被,在植被图之间的一致性较高;但面积相对较小的植被型组,...  相似文献   
105.
为揭示实施退耕还林(草)政策20年后黄土高原植被盖度的最新演变趋势及区域差异,定量分析气候和人类活动对该区植被盖度变化的贡献率及空间分布。该研究以光合植被(PV)盖度为植被生长状况指标,基于2001–2020年PV数据及同期气象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Sen分析和残差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黄土高原2001–2020年植被覆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要素。主要结果:20年中黄土高原植被盖度呈显著增加趋势,增速为每年0.8%。全区植被盖度呈增加趋势的区域面积比例为90%,呈显著增加的区域面积占比为71%;对全区植被盖度增加的贡献,主要是黄土丘陵区(约2/5),其次为风沙丘陵区(约1/4)和石质山区(约1/5);不同地貌分区内,黄土丘陵区中陕西榆林和延安两市区境内植被盖度增加迅速,风沙丘陵区中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植被盖度变化最快;研究时段内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植被增加的贡献率分别为76%和24%;人类活动对植被盖度贡献较大区域主要分布在陕西延安以北、山西太原以南、宁夏同心以南和甘肃平凉和庆阳等丘陵、台塬和风沙丘陵等政府生态工程实施较好的地区。  相似文献   
106.
为了解濒危物种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种子内含物含量受温度和湿度层积的影响,设置4个季节、2种湿度(16%和24%)基质层积处理,对种子的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和脂肪等内含物质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层积处理下种子贮藏物质的含量有显著变化,春季层积9个月后,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最高值;可溶性糖含量呈现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淀粉和脂肪含量均随层积逐渐减少。秋季层积9个月后,淀粉含量降至最低。相比于24%湿度,16%湿度的春季、秋季、冬季层积9个月后,脂肪含量均减少较多,说明16%湿度下种子代谢活动更强。春季和秋季的暖温更能促进种子代谢,促进种子形态后熟。夏季温度过高,导致种子生活力下降,夏季层积处理3个月后,种子已经发霉和腐烂。层积过程中,种子内含物在相关酶的作用下,降解为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等,为种子萌发提供物质与能量。种子层积时间、温度和湿度及交互作用可作为种子内含物的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107.
小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泥炭藓沼泽是我国典型贫营养型沼泽。沼泽中树木生长发育不良,泥炭藓和常绿小灌木发育十分良好。这与沼泽水文状况和泥炭中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有关。各种植物的主要微量元素硼、铜、钴、锰、锌等含量不同,植物的不同器官中的含量亦不同,而且随季节而变化。狭叶杜香和甸杜的主要微量元素含量特点及其季节变化规律基本相似,两种泥炭藓相似,都与兴安落叶松有明显的区别。 本文重点探讨植物体内主要微量元素及其含量变化规律,为揭示贫营养型森林沼泽生态、为合理利用与改造沼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8.
109.
摘要 目的:探讨失眠障碍患者脑部CT影像学变化与学习记忆功能变化、临床特征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来我院诊治的失眠障碍患者50例,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30例。两组受试者均使用飞利浦64排CT进行扫描,检测计算额角指数与海马指数,对比两组受试者的额角指数、海马指数,对比两组受试者的临床记忆评分、睡眠质量评分、WCST评分,分析两组受试者的临床症状,分析观察组患者额角指数、海马指数与临床记忆评分、睡眠指数评分、WCST评分、临床症状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额角指数、海马指数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临床记忆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完成测验数、选择错误率、完成第一个应答数、持续错误率、错误应答数明显较对照组高,完成分类数、概念化水平百分比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躯体感觉评分及心理感觉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额角指数、海马指数与临床记忆评分呈正比,与睡眠质量评分、临床症状评分呈反比,与WCST评分中的完成分类数、概念化水平百分比呈正比,与WCST评分中的完成测验数、选择错误率、完成第一个应答数、持续错误率、错误应答数呈反比(P<0.05)。结论:脑部CT影像学结果发现,失眠障碍存在学习记忆功能变化,与患者的临床特征相关性、睡眠质量存在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0.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多点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择期行THA的老年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0)、B组(n=40)、C组(n=40),三组均接受超声引导下多点髂筋膜间隙阻滞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B组、C组分别给予0.5 μg/kg、1.0 μg/kg、1.5 μg/kg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对比三组临床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指标、脑神经损伤情况,观察三组围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C组的阻滞消退时间、拔管时间长于A组,首次下床时间短于A组(P<0.05)。B组、C组的阻滞消退时间、拔管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三组麻醉诱导后即刻(T1)~手术结束时(T3)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升高后降低(P<0.05)。B组、C组的T1~T3时间点HR、MAP均低于A组,且B组低于C组(P<0.05)。三组T3时间点皮质醇(Cor)、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升高(P<0.05)。B组、C组的T3时间点Cor、IL-6、TNF-α均低于A组,且B组低于C组(P<0.05)。B组、C组的T3时间点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均低于A组,且B组低于C组(P<0.05)。B组、C组的T3时间点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均高于A组,且B组高于C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多点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1.0 μg/kg右美托咪定在THA中具有更好的麻醉效果,可缩短首次下床时间,减轻机体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波动以及脑部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