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不同季节干旱及复水对刺槐幼苗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方法研究了春季、夏季和秋季干旱及旱后复水对刺槐幼苗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胁迫程度对夏季刺槐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影响显著,并且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52.16%并继续下降时可溶性糖含量迅速升高,而其对春季和秋季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不显著;春季和秋季不同胁迫历时处理间刺槐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而夏季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2.16%和40%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相同水分胁迫条件下不同季节刺槐幼苗可溶性糖含量总体表现为:秋季>春季>夏季.干旱复水后春季刺槐幼苗可溶性糖含量持续下降,而夏季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秋季呈现一定波动性,变化幅度不明显.研究发现,刺槐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在干旱及复水调节下的变化不仅受土壤水分胁迫强度和胁迫时间的影响,也与植物所处的生长季节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低温层积过程中桃儿七种子胚形态及生理生化变化与休眠解除的内在联系,该研究通过低温层积处理(90 d)解除桃儿七种子休眠,观测不同层积时间种子胚形态、胚率、发芽率、营养物质(淀粉、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内源激素[赤霉素(GA)、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水平及呼吸途径关键限速酶[丙酮酸激酶(PK)、琥珀酸脱氢酶(SDH)、6 磷酸 葡萄糖脱氢酶(G 6 PDH)]的活性变化。结果显示:(1)在低温层积过程中,桃儿七种子胚形态为鱼雷或子叶型胚;种子发芽率在层积后期(60~75 d)显著提高(P<0.05)。(2)层积后,种子内淀粉含量及PK活性、SDH活性显著降低(P<0.05),其可溶性蛋白含量和IAA含量显著升高(P<0.05),萌发促进物和抑制物比例(GA/ABA、IAA/ABA、GA+IAA/ABA)也呈升高趋势。(3)种子胚率与其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种子发芽率与其可溶性蛋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研究发现,桃儿七种子无形态休眠;种子内营养物质的分解转化为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各种代谢活动提供能量,且淀粉可能是此过程中最主要的供能物质;磷酸戊糖途径(PPP)的活化、萌发促进物和抑制物比例的升高及IAA含量的显著上升是桃儿七解除休眠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细叶楠(Phoebe hui Cheng ex Yang)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种子具有生理休眠特性。本文以细叶楠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低温层积处理时间(0、20、40、60 d)对细叶楠种子发芽率、营养物质(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过氧化物酶(POD)以及内源激素脱落酸(ABA)、赤霉素(GA3)、生长素(IAA)、玉米素核苷(ZR)的影响,分析细叶楠种子萌发与其生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低温层积可以有效打破细叶楠种子的休眠,且处理60 d效果最佳。(2)在低温层积过程,细叶楠种子萌发时间缩短,发芽率提高;种子内淀粉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POD活性上升;ABA含量下降,GA3、IAA含量增加,而ZR含量先上升后下降。(3)细叶楠种子休眠的解除与萌发与其体内营养物质含量、POD活性以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降香黄檀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6-BA、IBA、GA 3等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降香黄檀种子进行萌发处理,测定降香黄檀种子中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降香黄檀种子在不同的萌发处理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萌发结束时淀粉含量由第3 d的0.6%下降至0.2%以下,其中6-BA处理后种子萌发前期(3~6 d)淀粉含量变化不大,后期则有一个显著的下降趋势;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降香黄檀种子蛋白质、脂肪含量变化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系统掌握常春二乔玉兰春夏季开花物候节律,探讨其与营养物质的关系,本研究以6年生常春二乔玉兰为试验材料,观测其年生长发育节律、春夏季开花物候特性以及茎段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每年12月始至翌年2月下旬为常春二乔玉兰休眠期。2月下旬花芽膨大生长,并于3月开始春季开花,花期持续约20 d。4月进行营养生长,5月完成花芽分化。5月底部分花芽膨大并于6月开始开花,夏季花期持续约20 d。7~9月为未膨大花芽的发育滞缓期。此外,少量夏季开放的花的基部侧芽再次分化形成花芽。10~12月随着落叶的开始,树体逐渐进入休眠期。(2)常春二乔玉兰营养生长后分化的花芽能够花开两季。春季开花为先花后叶,开花率为100%,开花同步率较高,雌、雄蕊发育正常,为可育花。夏季开花为花叶同放,开花率约为30%,且开花同步率较低,开放的花内雌、雄蕊发育异常,为不育花。(3)春季开花期间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呈下降趋势,淀粉含量于开花后期下降;夏季开花期间可溶性糖和淀粉总体呈先降后升趋势,而可溶性蛋白总体呈下降趋势。综上所述,常春二乔玉兰春、夏季开花期内开花模式存在一定差异,其显著节律特征与营养物质含量变化有关,推测低水平的可溶性糖及高水平的淀粉和可溶性蛋白有利于春季开花的启动,而低水平的可溶性蛋白及高水平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则有利于夏季开花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温度与光强对高山杜鹃催花期间花芽营养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高山杜鹃为材料,研究了在3个昼/夜温度(6℃/0℃、22℃/16℃、30℃/24℃)和3个光照强度(2 000/10lx、7 500/5 500lx、10 000/8 000lx)组合成的9个光温催花条件下,高山杜鹃花芽内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变化以及对始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昼夜温度的升高和光照强度的加强,高山杜鹃花芽内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增加,且在整个催花过程中持续上升;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整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前期随温度光强增加而增加,后期则相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整体变化趋势与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反,表现为先降后升。在30℃/24℃、10 000/8 000lx的处理下,高山杜鹃最早进入始花期,比目标日期(春节)提前18d开花。可见,适当高温和高光强(22℃/16℃~30℃/24℃,7 500/5 500~10 000/8 000lx)处理能显著提高高山杜鹃花芽内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积累和代谢,促进了其花芽发育,有效缩短了催花时间,使植株提前进入始花期,从而达到提前上市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桉树不同无性系叶片内含物变化与枝瘿姬小蜂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24个桉树无性系在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 La Salle)生长周期连续5个月危害情况及其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根据受害等级将24个桉树无性系分为高感、中抗和高抗三种类型。三种抗性类型在未受危害前,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在受到危害后,高感、中抗无性系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出现一定增长。与对照相比,高感无性系内含物含量随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加剧显著增加。内含物含量增长排序均表现为:高感类型>中抗类型>高抗类型,说明桉树叶片内含物含量的增加是桉树对病虫害防御的重要生理反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美洲商陆风干种子为材料,在检测基本特性--千粒重、壳仁比和含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测定其营养成分--脂肪、含氮物质和糖类特质,及主要功能成分--多糖和皂甙.结果表明:商陆种仁与壳之比为2∶1;种子中脂肪含量为20.27%,可溶性糖为3.06%,淀粉为3.57%,含氮物质为1.06%;多糖为1.70%,皂甙为6.65%.  相似文献   

9.
利用体视显微镜和组织细胞分析系统软件对北五味子种子萌发过程中形态学进行动态观察,并对其部分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层积处理(4℃,沙培)初期,种子胚部较小,富含油脂;处理后期,胚部变得细长,逐渐伸向种子尖端一侧。处理60d时,种子开始萌动;至150d时,种胚突破种皮限制,开始发芽。随着种胚的发育,种子的含水量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增加,α-淀粉酶活性逐渐提高,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则呈现先降低而后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沙葱种子的萌发特性和几种贮藏物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沙葱种子的萌发和贮藏物质含量变化的结果表明:(1)沙葱种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30℃,最适温度为19℃;(2)浸种8~24h可提高沙葱种子的发芽率,最佳浸种时间为12h,浸种超过24h,发芽率下降;(3)每天0h光照下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比每天光照24h的高65.6%和74.5%,显示沙葱种子萌发有嫌光性。(4)在萌发过程中的种子蛋白质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淀粉含量先降低后升高,脂肪含量在萌发的2d内急剧下降,6d后呈缓慢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以紫斑牡丹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_3)处理对种子生根以及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酶活性和内源激素水平变化的影响,为探讨紫斑牡丹种子萌发机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GA_3处理能够促进种子生根,并以300 mg/L GA_3处理对种子生根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可提前14.67 d生根,生根率可达71.00%。(2)与对照相比,GA_3处理可以在0~15 d时促进种子淀粉水解和可溶性糖的积累,并加速可溶性蛋白的消耗,在0~30 d促进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提高,从而促进种子萌发生根。(3)在种子沙藏生根过程中,种子脱落酸(ABA)含量呈下降趋势,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和吲哚乙酸(IAA)含量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相比,GA_3处理可使种子GA、ZR和IAA的含量在沙藏前期明显上升,以解除种子休眠。研究发现,外源GA_3处理可以调控紫斑牡丹种子内源激素含量和POD活性的变化,促进营养物质转化,从而提前解除种子休眠使其萌发。  相似文献   

12.
以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2.5%~25%)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探讨干旱胁迫对远志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远志种子的发芽启动时间推迟,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降低,但种子发芽率在2.5%~15%PEG胁迫下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而在20%PEG胁迫下均显著低于对照,在25%PEG胁迫下种子不能萌发;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远志幼苗生物量降低,胚芽生长受到显著抑制,胚根长度则先伸长后缩短。(2)远志幼苗叶绿素含量在2.5%~10%PEG范围内随胁迫强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持续上升,在15%和20%PEG胁迫下则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在10%PEG胁迫处理第15天时含量最高,为对照的1.34倍。(3)幼苗叶片的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PEG胁迫强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各指标均在20%PEG胁迫处理第15天时含量最高,分别为对照的1.99倍、1.53倍和1.50倍。(4)随着PEG胁迫时间的延长,远志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并在10%PEG胁迫处理第10天时活性最强;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又上升的特性,并在20%PEG胁迫处理第5天时活性最强;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在15%和20%PEG胁迫处理下持续上升,在2.5%~10%PEG胁迫范围内先上升后又有所下降。研究发现,远志种子在轻、中度干旱胁迫下仍可正常萌发,而且幼苗能通过调节自身生长、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主动适应干旱环境,对干旱环境表现出较好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彭颖  朱梦婷  乔谦  李杏  张玥  皮晓飞  刘燕 《广西植物》2023,43(12):2290-2299
含水量是影响种子超低温保存效果的关键因素,而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为探讨含水量对种子超低温保存生活力的影响途径,该研究以八棱海棠种子为材料,通过硅胶干燥法获得不同含水量的种子,测定超低温保存后种子生活力、糖含量及相关酶指标的变化并分析相关性。结果表明:(1)超低温保存15 d后,不同含水量种子生活力不同,随着种子含水量的降低,种子生活力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含水量为9.02%的八棱海棠种子生活力最高,为53.33%;超低温保存120 d后,种子生活力随着含水量下降一直升高,含水量为6.40%生活力最高,为27.78%。这表明八棱海棠种子含水量对超低温保存后的生活力有明显影响,但受液氮保存时间影响,随着液氮保存时间的延长,最适含水量降低。(2)相关分析显示,超低温保存后种子含水量与生活力呈极显著负相关(r=-0.82);与果糖和蔗糖含量、酸性转化酶、果糖激酶呈显著负相关,而种子萌发率与这些指标呈显著正相关。这表明种子含水量通过影响酸性转化酶活性而影响蔗糖和果糖含量,进而影响蔗糖代谢,响应低温和脱水胁迫,最终导致生活力差异。种子生活力还受到介导果糖激酶的果糖代谢影响。此外,海藻糖也是种...  相似文献   

14.
水引发对油松种子和幼苗的生理效应及其作用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贺红娟  管桦  张存莉 《生态学报》2015,35(21):7033-7042
为了解决油松种子在直播造林中发芽率低、幼苗抗旱性差的问题,研究了油松种子水引发的方法及引发对其种子和幼苗的生理效应,并对水引发后幼苗的抗旱机理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油松种子水引发的最佳条件为10℃,闭光条件下分批给种子加水,加水总量为种子初始质量的30%,引发10 d。水引发可显著(P0.05)降低种子的半数发芽天数和硬实率,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指数、最终发芽率和活力指数;水引发种子的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相比对照也得到提高。水引发可增加油松幼苗的茎粗、鲜重及根长,降低其相对苗高;并极显著(P0.01)提高了幼苗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根内脱氢酶活性,降低了游离氨基酸含量。干旱胁迫下,引发种子的幼苗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高于对照39.6%、118.9%,丙二醛含量低于对照93.4%,均达极显著水平。综合分析认为,水引发提高了种子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为种子萌发提供了保障,从而提高了种子发芽率,并通过增强幼苗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进而增强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功能,最终明显提高其抗旱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干旱对五唇兰(Phalaenopsis pulcherrima)生长的影响,以聚乙二醇(PEG)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对其叶片的光合色素、渗透调节物质和非结构碳水化合物(NSC)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EG浓度增加,五唇兰植株含水量和鲜质量逐渐下降,以PEG为13.75%~14.84%时最显著。PEG处理显著降低叶片的叶绿素a和b含量。随着植株含水量的降低,叶片可溶性蛋白、淀粉(St)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SS)含量、NSC和SS/St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因此,干旱胁迫会影响五唇兰植株的含水量和光合产物的积累;在较低程度干旱胁迫下,可溶性糖在抗旱响应中发挥主要作用;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加深,五唇兰的生理代谢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无籽刺梨(Rosasterilis)雄性不育原因,采用1%I2-KI染色法观察花粉活性,并对无籽刺梨和正常可育刺梨(R.roburghii)花药不同发育时期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籽刺梨的败育花粉占95.5%,刺梨的正常花粉占99%。刺梨花药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在各时期的总体变化趋势相似,可溶性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而无籽刺梨花药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和脯氨酸含量在各时期的变化无规律可循,且花粉成熟期这4种物质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刺梨,即花粉成熟期缺少各营养物质的积累。在花药发育过程中,无籽刺梨的SOD活性均低于刺梨;MDA含量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比刺梨大;MDA含量和POD活性均高于刺梨。因此,营养物质的匮乏和酶系统的紊乱可能是导致无籽刺梨雄性不育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源青檀种子的营养成分及种子活力的差异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以采自安徽(AH)、山东(SD)及江苏(JS)的6个青檀(PteroceltistatarinowiMaxim.)种源种子为材料,测定各种源种子营养成分含量及种子活力。6个种源种子的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及粗脂肪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在种子品质上,6个种源的种子千粒重、浸泡液电导率及简化种子活力指数(SVIS)也存在显著差异。种子中各营养成分含量的高低与SVIS的大小密切相关,复相关系数达08223,以蛋白质含量对SVIS的影响最大,淀粉和粗脂肪含量影响次之,可溶性糖含量影响最小。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以种子千粒重、电导率及SVIS为评价指标,可将6个种源的种子品质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包括SD1、AH1和JS13个种源,种子品质较好;第二类仅为AH3种源,品质中等;第三类包括AH2和SD22个种源,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产地长柄扁桃种仁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GC-MS、AAS、HPLC等方法对选自陕西神木、内蒙古包头、内蒙古阿拉善盟、河北承德4个不同产地的长柄扁桃种仁的一般成分(粗脂肪、粗蛋白、水分、灰分、总糖、总膳食纤维)、氨基酸、微量元素、脂肪酸及苦杏仁苷含量等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不同产地长柄扁桃种仁各组分含量有一定差别,但均富含粗脂肪(416~478g/kg)和粗蛋白(206~286g/kg);种仁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丰富;均含Ca、Mg、P、Fe、K等9种对人体有益的矿质元素,未检出Pb、Cd、Hg、As等元素;长柄扁桃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6.8%以上,以油酸和亚油酸主;苦杏仁苷含量在3%左右。从测定结果来看,长柄扁桃种仁可以作为开发食用油、蛋白粉以及苦杏仁苷的原材料,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适宜于广大北方荒漠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梾木种子低温层积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研究了梾木种子低温层积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了内源激素与种子休眠与发芽的关系。结果表明:(1)梾木种子中IAA含量在层积处理初期剧烈降低,持续一段时间后又显著升高,但后期下降,且IAA/ABA也出现同样的变化;种子中ABA含量在层积处理前期较高,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趋于下降;种子内GA1/3含量以及GA1/3/ABA均随层积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种子内ZRs和iPAs含量的变化相对较为平稳,尽管有一定的波动,但整体呈渐趋增高趋势。(2)梾木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在未经层积处理以及处理时间少于90d的条件下均为0,但随着层积处理时间的延长二者明显上升,层积处理的时间长短对梾木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3)相关分析表明,梾木种子内GA1/3含量与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88、0.662;种子内GA1/3/ABA增大有利于种子休眠解除和萌发。  相似文献   

20.
该试验以荒漠区主要建群种红砂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适宜水分(CK)、轻度干旱(MD)、中度干旱(SD)和重度干旱(VSD)4个胁迫处理(即田间持水量的80%、60%、40%和20%),采用盆栽控水试验,分别测定干旱胁迫15、30、45和60 d时红砂幼苗的叶、茎、粗根和细根中非结构碳水化合物(NSC)及其组分的含量,分析不同胁迫强度下不同干旱持续时间红砂幼苗NSC的动态变化及各组分差异,以揭示红砂NSC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强度和胁迫持续时间对红砂幼苗不同器官NSC及其组分均有显著影响,其中胁迫持续时间对NSC动态变化的影响尤为显著。(2)干旱胁迫初期,红砂叶中的NSC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茎中的NSC含量呈上升趋势,粗根和细根中NSC含量在各胁迫处理下基本保持稳定。(3)干旱胁迫后期,红砂叶和茎中的可溶性糖、淀粉和NSC含量逐渐增加,而粗根和细根中的淀粉和NSC含量呈下降趋势(中度干旱除外),且这一时期重度干旱处理下各器官可溶性糖和NSC的含量明显高于CK。研究发现,重度干旱胁迫能显著诱导提高红砂幼苗不同器官中的NSC含量,并通过分解根中淀粉和增加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方式来调节细胞渗透势平衡,以维持细胞活力,进而保持红砂在干旱胁迫后期的存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