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4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严少辉  彭晓涛  孙叙 《昆虫知识》2012,49(6):1559-1564
对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 Snyder成熟群体进行室内自然条件分离饲养观察,结果表明:单品级分离群体和多品级分离群体均能产生补充型生殖蚁,产生补充型生殖蚁的概率与分离群体内的个体数量呈正相关关系,分离时间和气温对产生补充型生殖蚁的历期影响较大,1、4、6、9月分离的群体产生补充型生殖蚁的历期分别为78.50、46.00、32.17、26.00d,经分析差异显著(P<0.05)。分离群体能迅速产出有翅成虫羽化分飞,在分离后2年就可发育进入羽化分飞的成熟年龄,分离时间对产生羽化分飞的历期有一定影响,6月分离的多品级分离群体产生羽化分飞的历期平均为659.3d。单品级翅芽若蚁分离群体可产生羽化分飞,且存在反季节羽化现象。  相似文献   
72.
锈翅蚁蛉(脉翅目:蚁蛉科)的发育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颖娟  李子忠 《四川动物》2012,31(2):181-184,338
锈翅蚁蛉为全变态类昆虫,在贵州省一年发生1代,11月下旬开始越冬,各龄幼虫均可越冬,次年3月苏醒.在室内饲养条件下,卵期13 d±0.56 d,幼虫期63.58 d±1.81d,蛹期26.35 d±1.14 d,成虫期20 d± 1.06 d.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详细描述了锈翅蚁蛉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幼虫的筑穴、捕食、蜕皮、化蛹、羽化以及成虫的捕食、交配等行为习性.  相似文献   
73.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介导的同源mRNA特异降解的过程,具有高效性、非绝对特异性和表型可遗传性。其在遗传育种、基因功能研究、药物研发等各方面具有广泛的运用前景。近年已应用到植物线虫基因功能的研究中。随着对植物线虫基因组及基因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RNAi技术在植物线虫防治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74.
分离自山东省牟平市塑料大棚种植的甜瓜根结线虫卵上的菌株CFCC84965,根据培养条件和形态特征鉴定为萨克拉普奇尼亚菌串孢变种Pochonia suchlasporia var.catenata,为中国新记录种。该菌生长较快,在CMA培养基培养15 d后菌落直径为27 ~43 mm,气生菌丝中等发达,白色至浅黄色,背面为黄色至淡褐色。分生孢子梗长,大多从菌丝上直立生长,多分支。分生孢子多串生,表面略粗糙。老熟菌丝上形成会聚的菌丝膨大细胞或形成少量的间生厚垣孢子。在琼脂培养基上可形成晶体。  相似文献   
75.
76.
苜蓿叶象啮小蜂寿命及产卵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通过对苜蓿叶象啮小蜂Tetrastichus incertus(Ratzeburg)寿命、产卵量的研究发现,苜蓿叶象啮小蜂有较高的产卵量和寄生能力;在不喂食的条件下,苜蓿叶象啮小蜂产卵量最高,单头雌蜂的产卵范围为45粒-209粒,平均117粒,最高日产卵量为31粒;其寿命可达18d,最多可寄生37头寄主;苜蓿叶象啮小蜂与寄主在1:5的情况下寄生率达56.00%,并随着寄主密度的增大,苜蓿叶象啮小蜂的产卵量也有逐渐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77.
记述了采自中国湖北省恩施市大吉镇的臭蚁属Dolichoderus Lund 1新种:大吉臭蚁D.daji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78.
其实每次草原蝗灾暴发,造成严重危害,都不是一种蝗虫引起的,而是几种模样迥异,习性不同的蝗虫共同泛滥为害的结果。在内蒙古草原可引起蝗灾的蝗虫包括有毛足棒角蝗、褐色雏蝗、宽须蚁蝗、皱膝蝗、白边痂蝗、小翅雏蝗、宽翅曲背蝗、红腹牧草蝗、条纹鸣蝗、异爪蝗、狭翅雏蝗等等。本文中的所有图片都是中国科学院康乐研究员所拍摄,这是他在草原上十多年研究期间积累下来的,是研究草原蝗虫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本刊为首发。  相似文献   
79.
中国塔蚁属系统分类研究(膜翅目,蚁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中国塔蚁属Pyramica Roger昆虫26种,其中描述3新种,提出1个新组合Pyramica dayui(Xu).提供了各个种的地理分布,编制了25种工蚁分种检索表,台湾塔蚁P.formosa(Terayama,Lin & Wu)仅知蚁后.26个中国已知种是:多氏塔蚁P.doherti(Emery),平岛塔蚁P.hirashimai (Ogata),命运塔蚁P.1achesis Bolton,王氏塔蚁P.emeswangiBolton,节膜塔蚁P.membranifera(Emery),高作塔蚁P.takasago(Terayama,Lin&Wu),弄巴塔蚁P.nongba sp.nov.,威氏塔蚁P.wilsoni Wang,日本塔蚁P.japonica(Ito),山地塔蚁P.formosimonticola(Terayama,Lin & Wu),典剑塔蚁P.benten(Terayama,Lin&Wu),细毛塔蚁P.leptothrix (Wheeler),高雅塔蚁P.elegantula(Terayama & Kubota),哀牢山塔蚁P.ailaoshana sp.nov.,玛祖塔蚁P.mazu(Terayama,Lin & Wu),吉上塔蚁P.kichijo(Terayama,Lin & Wu),杨氏塔蚁P.yangi sp.nov.,中华塔蚁P.sinensis Wang,六节塔蚁P.hexamera(Brown),提西塔蚁P.tisiphone Bolton,大禹塔蚁P.dayui(Xu),犬齿塔蚁P.canina(Brown & Boisvert),邵氏塔蚁P.sauteri(Forel),温和塔蚁P.mitis Brown,截头塔蚁P.mutica(Brown),台湾塔蚁P.formosa (Terayama,Lin&Wu).  相似文献   
80.
世界奇蚁属第三种记述(膜翅目:蚁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third species of the ant genus Perissomyrmex in the world, P.fissus sp. nov., is collected from Ailao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of Yunnan Province. Perissomyrmex is a new record genus in China. Taxonomic key based on worker caste is provided for the 3 species: P.snyderi Smith, P monticola de Andrade, and P fissus sp. no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