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8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目的: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纤维连接蛋白(FN)细胞结合区功能多肽(CBD),并对其进行纯化和鉴定。方法:经PCR获得人血浆FN-CBD基因,酶切后定向克隆到T载体上,经测序正确后插入pFastBacHTB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10Bac感受态细胞;用抗生素平板筛选重组杆粒,脂质体介导重组杆粒转染sf9昆虫细胞并进行蛋白表达;经Ni-NTA层析柱对重组多肽进行纯化,对纯化的多肽行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得到融合6个组氨酸残基的FN-CBD,SDS-PAGE显示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6000,Western-blot表明该多肽能与FN的多克隆抗体结合。结论: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能成功表达出人血浆FN-CBD,且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后续结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2.
利用 DNA 同源重组技术使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多角体蛋白基因取代 v-cath 、 ChiA 两基因的部分编码区域和共同的启动子区域,获得了 v-cath 、 ChiA 两基因同时失活的、可形成多角体的、并能表达人粒细胞 -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重组病毒 BmNPVpolh+CP-ChiA-GMCSF+. 研究结果显示: v-cath 、 ChiA 两基因的失活不影响病毒的复制及多角体的形成,但感染细胞的存活时间比野生病毒感染的多 2 天,可明显改善外源基因在培养细胞和家蚕中的表达水平;感染 BmNPV polh+CP-ChiA-GMCSF+的家蚕幼虫体表保持正常,无野生病毒感染后引起的破皮流脓现象 .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分析家蚕近交系IS-c108A的遗传纯度,为家蚕实验动物化的培育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应用经过筛选的20条随机引物对家蚕近交系IS-c108A(F10)的3个蛾区各30个个体和该近交系的亲本系统c108、对照实用化品种871各30个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RAPD扩增,计算个体间和蛾区间的相似系数及遗传距离。结果家蚕近交系IS-c108A(F10)的3个蛾区内的多态性带频率分别为1.807%、1.841%、1.841%,平均为1.830%;起点亲本c108个体间多态性带频率为7.207%,对照品种871个体间的多态性带频率为7.08%;而近交系IS-c108A与c108之间的多态性带频率为49.20%,c108和871品种之间的多态性带频率为58.33%。家蚕近交系IS-c108A10的3个蛾区内个体之间遗传相似系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99581、0.99555、0.99551,总平均为0.99562。结论家蚕近交系IS-c108A(F10)已具有较高的遗传纯合度,家蚕具有易于获得高纯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4.
为了揭示对虾白斑杆状病毒的致病机理,将该病毒基因组中推测的DNA聚合酶上游调控序列克隆进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中,以便寻找一个能表达该病毒基因的细胞系统.  相似文献   
105.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构建策略,载体发展情况及其表达外源基因的影响因素.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基因工程、药物开发、疫苗生产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表达效率高,表达产物与天然产物有相似的结构和活性,且对人畜无害,为当今基因工程研究中最有发展前途的表达系统.  相似文献   
106.
家蚕雌性附腺及其Ng突变体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分别对家蚕(Bombyx mori.L)正常及Ng突变体雌蛾件附腺分泌部组织的蛋白质进行提取,并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和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对提取的蛋白质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比较分析。用银染的方法,平均每张电泳图谱可以分离约700个蛋白质点,其中大部分的蛋白质点分布在pH4~8范围内,在分子量上主要集中在30~70kD区域:比较分析发现,有4种蛋白只在正常性附腺组织中特异表达,而有2种蛋白只在Ng突变体的组织中特异表达。另外约有29种蛋白在正常性附腺分泌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Ng突变,而约有15种蛋白在Ng突变体的分泌部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这些差异蛋白质可能与Ng突变的形成和导致这种突变体的性附腺不能正常分泌粘性蛋白的性状有关。  相似文献   
107.
家蚕雌性附腺及其Ng突变体的蛋白质组差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蚕雌蛾性附腺在化蛾前2到3天开始大量分泌胶状粘性蛋白,其贮存部迅速地膨大,而其Ng突变体的雌蛾性附腺不能正常分泌胶状粘性物质.分别对家蚕(Bombyx mori)的正常及Ng突变体雌蛾性附腺分泌部组织的蛋白质进行提取,并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和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对提取的蛋白质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比较分析,并对主要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用质谱鉴定.实验结果表明,用银染法,平均每张电泳图谱可以分离约700个蛋白质点,其中大部分的蛋白质点分布在pH 4~8范围内,其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30~70 ku区域.比较分析发现一些差异表达蛋白,其中No2,3蛋白质点经质谱鉴定为肌动蛋白A3,该蛋白质只在化蛹后期正常雌性附腺组织中特异表达,而Ng突变体中肌动蛋白A3的缺失,暗示了肌动蛋白A3可能与家蚕雌性附腺的胶状粘性物质的胞外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08.
家蚕雌性附腺及其Ng突变体的蛋白质组差异研究(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雌蛾性附腺在化蛾前2到3天开始大量分泌胶状粘性蛋白,其贮存部迅速地膨大,而其Ng突变体的雌蛾性附腺不能正常分泌胶状粘性物质.分别对家蚕(Bombyx mori)的正常及Ng突变体雌蛾性附腺分泌部组织的蛋白质进行提取,并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和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对提取的蛋白质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比较分析,并对主要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用质谱鉴定.实验结果表明,用银染法,平均每张电泳图谱可以分离约700个蛋白质点,其中大部分的蛋白质点分布在pH 4~8 范围内,其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30~70 ku区域.比较分析发现一些差异表达蛋白,其中No2, 3蛋白质点经质谱鉴定为肌动蛋白A3,该蛋白质只在化蛹后期正常雌性附腺组织中特异表达,而Ng突变体中肌动蛋白A3的缺失,暗示了肌动蛋白A3可能与家蚕雌性附腺的胶状粘性物质的胞外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09.
家蚕蛹营养成分及其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王敦  白耀宇  张传溪 《昆虫知识》2004,41(5):418-421
总结了家蚕BombyxmoriL .蛹的蛋白质、脂肪酸和几丁质等营养成分含量及其特点。系统介绍了家蚕蛹蛋白、脂肪酸和几丁质等成分的提取技术和相关生产工艺。概述了家蚕蛹作为保健食品与饲料原料开发状况和食用安全性。并对家蚕蛹营养成分利用与产品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0.
家蚕抗菌肽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毕赤酵母真核系统表达有抑菌活性的家蚕抗菌肽(cecropin-XJ)。将pGEX-4T-1-cecropin-XJ上的抗菌肽基因cecropin—XJ克隆至穿梭质粒pSuperY上,用Bln Ⅰ酶切使之线性化后,采用电击法转化酵母SMD1168,转化子用小瓶发酵,经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可以在α信号因子的引导下,分泌到培养基中,且表达产物具有明显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