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家兔BMP7基因的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  赵巧辉  陈其新  刘孟洲  石晓卫 《遗传》2008,30(7):885-892
在对已知部分编码序列(CDS)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采用RT-PCR分步扩增以及RACE方法, 对家兔BMP7基因3′和5′末端未知序列进行了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测序结果综合分析表明, 所获序列共计1 654 bp, 包括家兔BMP7近全长前肽、全长成熟肽CDS及3′非翻译序列(3′UTR), 将已有的序列向5′和3′端分别延伸了395 bp和628 bp。序列对比表明, 克隆的家兔BMP7 CDS部分与人、小鼠的对应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1.89%和89.32%, 预测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51%和96.01%。家兔BMP7 3′UTR长446 bp, 与人、小鼠对应序列同源性分别为57.38%和45.57%; 具有2个转录终止信号位点。推测家兔BMP7成熟蛋白有BMPs特有的7个位置固定的半胱氨酸残基和TGF-β家族指纹。家兔BMP7 3′UTR区转录终止信号的可选择性可能与基因转录后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52.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丝裂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阻止血管内膜损伤后形成再狭窄的组织变化过程。建立球囊拉伤血管内膜的兔髂动脉模型,将携带VEGF目的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VEGF经多聚赖氨酸处理的PTCA球囊导管导入拉伤的血管内膜。VEGF基因组拉伤2周时血管内壁有VEGF mRNA和蛋白的高表达。血管内膜内皮化较快。2周时即有许多血管内皮细胞呈岛状分布。4周时内膜基本恢复光滑。内膜平滑肌细胞增生明显减少,而对照组2周时血管内膜粗糙,基底膜暴露,拉伤后4周仍无内皮细胞再生,最后形成虫蚀样改变。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穿过内弹性膜进入内膜并大量增生,内膜增厚。VEGF基因定位导入血管内壁后。VEGF mRNA和蛋白高表达且发挥其生物学效应,内皮细胞岛状增生,加快内膜内皮化,减轻内膜增厚。  相似文献   
53.
过氧化脂质是自由基在血清中过氧化产生的,是形成粥样动脉硬化和血管老化的主要因素,在对家兔血血清过氧化脂质影响的试验中测得对照组血清过氧化脂质含量为14.05(nmol/ml),五行针组含量为10.03(nmol/mL),下降率为28.6%,试验证明家兔血液度,量固醇,血脂明显下降,说明哈慈五针行双极针法具有溶血栓,改善心脑血管循环的功能,哈慈五行针双极透针法作用于经穴和体液明显降低血清中过氧化脂质,揭示了哈慈五行针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机理。  相似文献   
54.
实验动物的合理配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晋 《生物学通报》2000,35(6):37-37
目前,全国许多大、中学校,尤其中学面临同样一个问题,即实验经费不足以及实验动物的缺乏,使许多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必须实验无法开设,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及教学大纲的贯彻,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我做了探索和尝试,使相同的动物材料重复利用,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和节约动物,提高其利用率,现以动物生理学实验为例。1 蛙类动物的配用1.1 材料 可选择青蛙或蟾蜍2只。1.2 选择实验 因为蛙类实验较多,故选择以下大纲中规定必做的实验:1)妊娠检验。2)反射时的测定及反射弧的分析。3)脊髓背根和腹根的机能。4)蛙类心博过程的观察与描记。5)蛙类…  相似文献   
55.
56.
家兔早期胚胎细胞发育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developmental potential of rabbit embryonic cells was studied through making chimera by separate introduction of inner cell mass from 96-h-old p. c., 120-h-old p. c., and 144-h-old p. c. of grey rabbits into 96-h-old p. c. blastocysts of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A total of five overt chimeras were obtained including two fertile males, two fertile females and one sterile male, from the ICM cells of 96-h-old and 120-h-old embryos but none was obtained from 144-h-old cells.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of the gonad showed that the sterile chimera derived from 120-h-old ICM cells with an ovotestis on both sides. Follicles and seminiferous tubules developed in the cortex and medulla of the gonad, respectively. Neither of them developed into functional germ cells. Analysis of karyotypes of peripheral blood showed that both XX and XY coexisted in lymphocyte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terile male chimera was a XX/XY sex chimera derived from ICM cells of donor and recipients with different sex, so as to the chimera with XX and XY genotypic cells. From the results mentioned above we may conclude that the ICM cells at 120-h-old p. c. are still pluripotential, they can not only participate in development into somatic components but also develop into germ cells. The potential of 144-h-old p. c. ICM cells seems to be rather restricted.  相似文献   
57.
本文探讨了不同发育阶段家兔淋巴结和脾的组织学年龄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初生时期淋巴结和脾脏均未达到成年水平,淋巴结皮质较薄,且呈弥散性;髓质琉松,含结缔组织较多,淋巴细胞稀少。2.具有生发中心的淋巴小结和脾小体在30日龄时出现。3.网状纤维在淋巴结主要分布于淋巴小结的外周;在脾白髓区域的网状纤维丰富而粗大。  相似文献   
58.
本文观察了大鼠和家兔心肌穿刺后7、14、21天的心肌组织结构,发现穿刺点周围的心肌纤维胞体膨大,有核的分裂相和双核,在此基础上有肌微丝及肌原纤维的再生,并有闰盘的形成,在这个部位和刺破的心肌表面还有巯松结缔组织的增生。  相似文献   
59.
测定日本大耳白兔母兔配种后10小时血清中的10项生理指标,并与母兔所产每窝仔兔的性比进行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母兔血清中FSH、T、Na^+和Mg^2+的浓度在高、低两个性比组间有显著差异,T3的差异接近显著水平;并且,FSH和T3与子代性比呈显著负相关,Mg^2+与子代性比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0.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到在大鼠和家兔背根神经节内存在胰岛淀粉样多肽免疫阳性反应细胞.用相邻镜像邻片免疫双标记技术,证实胰岛淀粉样多肽存在于背根神经节内那些生长抑素免疫反应阳性的细胞中,说明胰岛淀粉样多肽在大鼠和家兔背根神经节内与生长抑素共存.实验结果为胰岛淀粉样多肽的胰腺外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为进一步研究背根神经节内生物活性物质间的关系及生理作用提供了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