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幼猪室间隔缺损动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幼猪室间隔缺损的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  16只幼猪在全麻下经右心耳行室间隔穿刺造口置环 ,建立室间隔缺损。术后 3天行超声心动图、术后 1月行心导管检查。结果  11只猪手术成功。经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检查确认有 10只建模成功。超声心动图示最大分流流速Vmax为 1 7~ 4 4m/sec (2 6 3± 0 92 )。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结果示肺动脉压无显著升高 ,Qp/Qs 1 6 8~ 2 12 (1 84± 0 2 4 )。结论 采用改良的Synhorst方法在国内首次成功建立了幼龄室间隔缺损动物模型 ,对深入了解左向右分流先心病病理生理改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2.
室间隔缺损ALK3下游相关基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ALK3在心脏发育中的作用,探索室间隔缺损的特异相关基因及其信号传导途径。应用α-MHC-Cre/lox P系统,建立了心脏ALK3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利用PCR选择性cDNA差异显示法和基因芯片扫描(RNA microarray)的方法,比较对照组和试验组mRNA表达水平,筛选ALK3下游基因。对照组的mRNA来自α-MHC-Cre+/-ALK3F/+的11.5d小鼠胚胎心脏,试验组的mRNA来自α-MHC-Cre+/-ALK3F/-的11.5d小鼠胚胎心脏。心脏特异的ALK3基因敲除后,血小板激活因子乙酰水解酶及转录因子Pax-8等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β亚类14-3-3蛋白及蛋白酪氨酸激酶等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血小板激活因子乙酰水解酶及转录因子Pax-8等基因可能是ALK3重要的下游基因,与室间隔缺损的形成有关;β亚类14-3-3蛋白及蛋白酪氨酸激酶等基因是骨形态形成蛋白信号传导途径的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53.
邱涛  张菁  陆仁后  朱作言 《病毒学报》2001,17(2):140-143
草鱼出血病病毒基因组由 11条dsRNA片段组成。最近在研究其基因组时发现 ,在病毒基因组外存在许多核酸成份 ,但在核苷酸数量上少于基因组成份 ,表现为较小分子量的RNA片段。在完整地克隆了这些片段的全长cDNA后 ,测定了其中两个克隆的序列组成 ,发现它们为病毒基因组经剪切后的部分片段 ,已经重新装配 ,而且都含有原基因组某一片段 3′端和 5′端的保守区和倒转重复区 ,缺失中间部分。根据其特点来看 ,它们应为目前病毒学研究的重要材料———缺损性干扰颗粒的亚基因组成份。  相似文献   
54.
为探讨注意缺损多动障碍(ADHD)与多巴胺D4受体基因(dopamineD4receptorgene,DRD4)间的关系,采用Amp-FLP的方法检测了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68例ADHD患者及其父母DRD4的多态性,数据采用基于单体型的单体型相对风险(HHRR)及传递不平衡检验(TDT)进行遗传关联分析.结果表明HHRR分析和复等位基因的TDT检验,均未显示出与ADHD的遗传关联性(P>0.05).提示上海地区人群中DRD4基因与ADHD无显著性关联。 Abstract: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and the dopamine D4 receptor gene (DRD4).Amp-FLP was used to test the polymorphisms of DRD4 in 68 ADHD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from Shanghai.The haplotype-based haplotype relative risk (HHRR) and transmission disequilibrium test (TDT) method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RD4 and ADHD.In our samples we found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DRD4 and ADHD (P>0.05).Our results do not support that ADHD is associated with DRD4 in population in Shanghai.  相似文献   
55.
“超级癌症”就是爱滋病,潜伏期较长的一种不治之症,科学家已查明其病因以采取对策,目前,这种死亡率特高的病在西方国家里引起恐慌。在成年人当中有两种病-T细胞的血病和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症(AIDD)或称爱滋病,后者广为流行,至今成为无法治愈的严重疾病,这两种病均由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56.
文静  周菲  张芳  李亚  冰清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1):6124-6126
目的:探讨宫腔镜治疗剖宫产疤痕缺损的临床效果,寻找剖宫产疤痕缺损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将我院确诊的60例剖宫产疤痕缺损的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药物保守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宫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实施宫腔镜治疗后,患者的月经期均有明显缩短,阴道不规则流血消失,行经时间及月经量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剖宫产疤痕缺损的患者采用宫腔镜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7.
注意缺损多动障碍的X染色体基因组扫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 要:注意缺损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多见行为障碍。男孩发病多于女孩。家系、双生儿和寄养子研究显示该障碍发生具有遗传基础。但是病因尚不清楚。分子遗传学和药理学研究表明ADHD涉及到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系统,一系列报告发现ADHD与多巴胺D4受体(DRD4)、多巴胺转运体(DAT1)和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等基因相关联。我们以往研究表明ADHD与X染色体上DXS7位点和MAOA基因相关联,而DXS7是紧密连锁于MAO基因。依此假设,我们应用基因组扫描技术探讨ADHD在X染色体上易感位点。采用TDT方法分析X染色体上48个DNA标志的多态性与中国人群中84个ADHD核心家系间的连锁关系,ADHD诊断依据DSM-III-R标准。TDT分析结果观察到如下位点与ADHD相连锁,DXS1214(TDT:χ2=18.1,df=7, P<0.01), DXS8102(TDT: χ2=7.9, df=3, P<0.05),DXS1068(TDT: χ2=21.9, df=9, P<0.01), DXS8015(TDT:χ2=14.6, df=7, P<0.05),DXS1059(TDT: χ2=27.8, df=10, P<0.01) 和DXS8088(TDT:χ2=20.4, df=3, P<0.01).研究资料提示X染色体上Xp11.4-Xp21和Xq23区域可能存在ADHD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58.
刁健  黄敏玲  潘春柳 《蛇志》2006,18(3):245-245
口腔黏膜缺损修复主要采用局部转移黏膜瓣及断层皮片等自体组织修复,尽管易于成活,但存在的缺点是不容忽视的,如对自体的供区和受区的功能与外形的影响,增加病人痛苦和病程等问题。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一种新型的真皮替代物———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已经在烧伤和整形领域中皮肤的移植上成功应用。2005年1~12月,我们应用瑞诺口腔组织补片修复口腔黏膜缺损20例,获得较好的效果。现将相关的护理措施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例中,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35岁。其中腭部肿物切除8例,口腔黏膜外伤5例,下唇肿瘤切除2例,颊部病变切除3例,…  相似文献   
59.
目的:介绍自主研制的持续皮肤牵张器,探讨自主研制的持续皮肤牵张器治疗皮肤缺损的可行性和效果分析。方法:自主研制的持续皮肤牵张器8套;白色家猪6只,将每只猪的背部(两侧)切除矩形皮肤软组织缺损,形成12个创面,分为二组,实验组4只猪8个创面,对照组2只猪4个创面,创面均为10cm×6cm,实验组创面用自制持续皮肤牵张器行皮肤伸展术治疗,对照组创面自行愈合。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每日创面缩小面积相差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皮肤缺损行5-6天皮肤伸展术治疗后,可直接行二期缝合关闭,对照组1周后仍存在较大皮肤缺损,无法缝合关闭。结论:应用自制持续皮肤牵张器行皮肤伸展术,可以早期快速闭合皮肤创面。自制持续皮肤牵张器克服了以往牵张器的不足,具有使用方便,效果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皮瓣移植结合骨牵张技术修复感染性胫骨复合皮肤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了胫骨感染性复合组织缺损16例,采用一期彻底去除病变坏死组织和病变的胫骨断端,切取同侧腓肠肌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对侧小腿内侧皮瓣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小腿皮肤缺损,二期行骨牵张延长术进行治疗。结果:所有16例胫骨复合组织缺损病例感染均得到了控制,移植的皮瓣顺利成活,胫骨截骨延长区成骨良好,断端骨愈合,其中2例出现针道感染,无血管神经并发症发生。骨延长2~9cm,平均延长5.5cm。外同定延长支架在停止骨延长8-20个月后拆除,双下肢等长,膝关节和踝关节功能良好。术后细菌培养+药敏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8例,表皮葡萄球菌感染4例,大肠杆菌感染1例,阴沟肠杆菌感染l例,肠球菌感染l例。结论:伤口彻底清创,胫骨断端坏死骨切除后一期行皮瓣移植,二期行骨牵张延长术是一种治疗感染性胫骨复合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