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5篇
  免费   882篇
  国内免费   3870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358篇
  2022年   359篇
  2021年   352篇
  2020年   403篇
  2019年   415篇
  2018年   290篇
  2017年   345篇
  2016年   352篇
  2015年   434篇
  2014年   593篇
  2013年   461篇
  2012年   612篇
  2011年   719篇
  2010年   601篇
  2009年   663篇
  2008年   682篇
  2007年   475篇
  2006年   556篇
  2005年   478篇
  2004年   418篇
  2003年   378篇
  2002年   340篇
  2001年   307篇
  2000年   248篇
  1999年   262篇
  1998年   195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68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1年   6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Hsp23.7基因是小热激蛋白家族的成员,本文研究了家蚕BombyxmoriL.的Hsp23.7基因,并对其进行了原核表达,获得了相应分子量的表达产物。推导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10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3.7ku,等电点为5.17。同时,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Hsp23.7基因在家蚕不同组织的表达谱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Hsp23.7基因在5龄幼虫时期的各组织中都有表达,在卵巢中表达量最高,达到3.64×107拷贝数/μg,其次在脂肪体,翅原基,马氏管中表达量也较高,在血淋巴中表达量最低,仅为7.11×103拷贝数/μg。  相似文献   
992.
大白菜霜霉菌诱导抑制性消减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抗霜霉病大白菜双单倍体系(DH)‘T12-19’为材料,构建了霜霉病诱导表达的正向抑制性消减文库,并利用反向Northern斑点杂交技术对768个阳性克隆进行了筛选,共获得57个病原菌诱导上调表达的克隆。测序后得到55条通读表达序列标签(ESTs),对这些ESTs序列进行聚类和拼接分析,共获得50个unigenes。Blast分析表明,37个unigenes与已知基因高度同源,占全部非重复序列的67.3%。对已知功能基因按MIPS的分类方法进行功能分类,发现这些基因的功能主要涉及物质与能量代谢、转录调控、蛋白质合成与代谢、膜及转运、信号转导、抗病防御等。为了验证文库筛选结果的可靠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其中2个克隆BFCH10和BFIA7的表达谱。结果表明,这2个克隆在接种病菌6h后明显上调表达,与反向Northern斑点杂交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93.
迷迭香植物精油对白纹伊蚊的驱避作用及其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水蒸气蒸溜法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提取生长于云南的迷迭香茎叶植物精油,测试2种精油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 Skuse的驱避作用,并利用GC/MS联用仪分析2种精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的迷迭香精油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时间是(5.82±1.13)h,达到国标驱避剂评价的B级标准。2种精油化学成分中都含有驱纹活性物质:柠檬烯、樟脑、Eucalyptol、(+)-4-Carene、1-methyl-4-(1-methyle thylidene)-cyclohexene、Beta-pinene等,且驱蚊活性成分在挥发油中占有较高比例,显示该植物精油在驱蚊方面有一定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94.
《植物杂志》2010,(8):6-6
近日,科学家开发了一项能够在成体水平小鼠脑区的复杂神经网络系统中特异性标记单个神经元细胞及其神经突触分布形式的技术。该项技术利用转基因方法在小鼠不同脑区的神经元细胞可控地表达不同的荧光蛋白和突触囊泡蛋白,应用不同分子标记对神经元细胞及其突触进行特异性标记,能够在单个神经元细胞水平上提供详尽的三维神经突触分布信息,  相似文献   
995.
对采自河南4大山系8产地的日本三角涡虫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Ⅰ)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用MEGA4.0、PAUP*4.0等程序对所得序列进行分析和系统树重建。结果表明,采自大别山系商城县的两个种群XYshangcheng1和XYshangcheng2的COⅠ片段序列同源性最高,为100%;而采自伏牛山系嵩县的种群LYsongxian与其它7种群的COⅠ片段序列同源性最低,在84.3%~89.0%之间。NJ树、MP树和贝叶斯树拓扑结构完全一致,从系统树上可以看出LYsongxian种群与其它7种群的亲缘关系最远;另外7种群又聚为2支。该聚类结果基本和各种群的山系分布相符合。同时结合基于Hsp70基因的分子系统学研究以及涡虫形态学、细胞遗传学等方面的证据初步推测:LYsongxian种群可能不是日本三角涡虫,而是三角涡虫属另外一个种,该推测是否正确尚待进一步的组织解剖学验证。  相似文献   
996.
北京市红门川流域森林植被/土地覆被变化的水文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丽  秦富仓  姚云峰  余新晓 《生态学报》2010,30(16):4287-4294
根据北京市红门川流域原有1∶1万土地利用图,结合流域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4期遥感影像,在GIS支持下,得到4期土地利用图,采用ArcView分析获得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并利用研究区逐日降水量和径流量数据,从年径流量、汛期(6-9月份)径流量和单次径流量3个层次,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时期的水文响应。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径流具有显著影响。2001-2005年植被条件较好的土地利用较1990-1995年和1996-2000年产流有所减少,多年平均径流系数下降了70%以上。不同土地利用在相同降水条件下的产流仅在生长季节具有明显差异,也就是说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流的影响具有季节性,在枯水季节无显著影响。2001-2006年的单次产流均小于1990-1995和1996-2000年的单次产流,仅为前期的1/3,降水利用率提高,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减小。  相似文献   
997.
Seasonal freeze–thaw cycle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the subalpine/alpine forest region, and may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soil animal community.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ynamics of soil animal community as well as its response to repeated freeze–thaw events in this region during onset of freezing,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composition,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of soil fauna in primary fir (Abies faxoniana) forest, fir and birch (Betula albosinensis) mixed forest and secondary fir (A. faxoniana) forest, which were three representative forests in the subalpine and alpine forest region in western Sichuan.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November 3 to November 27, 2008, which was defined as onset of freezing based on the simultaneous monitoring of soil temperature. Soil macrofauna were picked up by hand in the fields. Mesofauna were separated and collected from the soil samples by Baermann and Tullgren methods, respectively. By preliminary identification, 40,942 individuals were collected, which belonged to 7 phyla, 15 classes and 25 orders in the three sampling forests. 16,557, 14,669 and 9716 individuals were found in primary forest, mixed forest and secondary forest, respectively. In comparison with the mineral soil layer, the soil organic layer had higher density and groups of soil fauna. Furthermore, following the repeated freeze–thaw events, density and groups of soil fauna experienced a distinct decrease in both soil organic layer and mineral soil layer, and this trend in soil organic layer was more significant in the primary forest, owing to higher intense and more frequent freeze–thaw cycles in soil organic layer of the primary forest.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soil animals were sensitive bio-indicators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such as repeated freeze–thaw events and dry–wet cycle. Meanwhile, the results also implied that the dynamics of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soil animal community during the onset of freezing was of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to understand the wintertime ecological process in soils.  相似文献   
998.
植物群落密度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植物群落密度调控是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从Yoda提出-3/2自疏法则以来,围绕植物群落密度调控规律从自疏线可变性、环境因素对密度调控影响的规律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尤其是基于代谢生态学理论建立的WBE自疏规律提出后,密度调控规律的争论和研究更为活跃,其焦点主要是自疏线斜率是否存在相对恒定的α值和值的大小。根据国内外文献,综述了-3/2自疏法则、-4/3自疏法则、质量-密度的等速比例关系和环境对密度调控规律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指出密度调控的机制以及胁迫条件下的密度调控及其应用是未来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9.
两种相手蟹对不同红树植物叶片取食的偏好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旭林  彭逸生  万如  伍卡兰  陈桂珠 《生态学报》2010,30(14):3752-3759
大型底栖动物是红树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消费者,在红树林的营养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设置室内模拟饲喂实验,研究了华南沿海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的常见种--无齿相手蟹(Sesarma dehaani)和双齿相手蟹(S.bidens)对外来红树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和乡土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obovat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凋落叶片的取食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淋溶作用的进行,各树种叶片中单宁含量和C/N均逐渐降低,两个数值的变化幅度以秋茄叶片最大,分别达(45.85±7.74)g·kg-1和11.24%,无瓣海桑为(45.15±11.14)g·kg-1和2.43%,桐花树则为(18.75±15.15)g·kg-1和-1.36%。随着叶片中单宁含量和C/N的降低,两种相手蟹的取食量相应地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双齿相手蟹从3.097g到10.079g和无齿相手蟹则从2.480g到8.723g。两种相手蟹种间的取食特性差异不显著(P0.05),但对不同树种的取食上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对桐花树的取食偏好性显著差于无瓣海桑和秋茄(P0.01),这主要与桐花树叶片的高单宁含量和低营养价值有关。研究结论说明大面积引种外来物种无瓣海桑将可能对华南沿海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结构产生潜在影响,并为红树林的生态恢复和科学造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苏新宏  韦凤杰  张学林  杨慧玲 《生态学报》2010,30(20):5592-5600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旺长期遮光及光照转换对不同肥料条件下烟草叶片光合速率(Pn)与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遮光促进两种肥料条件下烟草叶片叶绿素(Chl)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的积累,却降低它们的Pn。其中施无机肥的烟草叶片Chl含量增加较多,而50%无机肥+50%饼肥配施烟草叶片的Car增幅显著,从而,施无机肥烟草叶片Chl/Car上升,而无机肥+饼肥配施烟草叶片Chl/Car却下降。无论从自然光转至遮荫条件下还是从遮荫条件转至自然光下,两种肥料条件下生长的烟草叶片的Pn、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及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急剧下降,但与施无机肥相比,无机肥+饼肥配施烟草叶片保持较高的Pn、ΦPSⅡ、Fv/Fm、及qP,可能是饼肥促进了栽培条件下烟草植株的光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