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0篇
  免费   340篇
  国内免费   1627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315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292篇
  2009年   347篇
  2008年   570篇
  2007年   255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250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5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琥珀酸弧菌L-天门冬酰胺酶基因的初级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表达型噬菌体λgtll为载体,以及125I标记的放射免疫抗体为探针,从EcDR I酶切的琥珀酸弧菌(Vyibrto succinogenes)染色体DNA片段中克隆得到携带天门冬酰胺酶基因的目的片段,在宿主菌E.Coil Y 1090 中得到表达。经酶解和凝胶电泳分析表明该插入DNA片段的分子量为5.8kb.重组DNA感染另一宿主菌E.ColiYl089后所产生的酶蛋白具有L-天门冬酰胺酶活力。用重组DNA(λgt11-AS8)为探针进行southern DNA杂交,琥珀酸弧菌染色体DNA的Ec0R I酶切片段中,出现一条位置在5.8kb处的杂交带,证明我们克隆到的携带L-天门冬酰胺酶基因的目的片段来自琥珀酸弧菌。  相似文献   
12.
Dinocrocuta gigantea头骨的发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记述了甘肃和政县晚中新世地层中发现的一个完整的巨鬣狗头骨;讨论了它的分类地位,修正了 Schlosser 1903年建种时的一些鉴定错误.巨鬣狗是鬣狗科中一个十分特化的成员,应代表一个独立的属.根据命名规则,我们采用 N. schmidt-Kittler 1976年所创的 Dinocrocuta. 因此,这个种应订正为 Dinocrocuta gigantea (schlosser, 1903).  相似文献   
13.
长吻鮠精巢发育的分期及精子的发生和形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长吻鮠精巢的发育分为精原细胞增殖期、精母细胞生长期、精母细胞成熟期、精子细胞出现期,精子完全成熟期和精子退化吸收期。精巢的后1/3不产生也不贮存精子,精子的发生和形成经过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到精子的一系列过程。精原细胞有两种类型。精子无顶体,有中心粒帽,中片长,核凹窝和线粒体发达,鞭毛具侧鳍。  相似文献   
14.
用含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果胶酶制剂提取和澄清黑醋栗汁。在果汁自然pH(2.6)条件下,酶可在广泛的温度范围内起作用。100g水果破碎物,加103u酶制剂,50℃处理120分钟,出汁75g。出汁率提高33%。过滤速度提高14倍。经酶澄清处理的果汁不含果胶,澄清度68%。稳定性试验中未出现雾样混浊。  相似文献   
15.
NMDA受体在海马CA3区习得性TP保持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梁伟国  许世彤 《生理学报》1992,44(4):333-339
The effect of microinjection of 2-amino-5-phosphonovaleric acid (APV), a selective NMDA receptor antagonist, into the rat hippocampal CA3 area on the synaptic efficacy and related conditioned behavior during the acquisition and consolidation of discrimination learning behavior was exa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1) After population spike (PS) amplitude had just increased to the maximum through training i.e. learning-dependent LTP had just formed, APV 1 microliter (2 mmol/L) was injected into CA3 area, then the rats were trained during the time of efficacy of the drug in every experimental block. The result demonstrated that the PS amplitude could not be maintained at the highest level but decreased to the pre-experiment level after 8 blocks. Correct response percentage of rats could not be consolidated with further training but decreased to less than 10%. (2) After the PS amplitude had kept up at the highest level, APV 1 microliter (2 mmol/L) was injected into CA3 area, then the rats were trained during the time of efficacy of the drug in every experimental block, in which case the PS amplitude also could not be maintained at the highest level but decreased to the pre-experiment level after 14 blocks. Correlatively, when the correct response percentage of rats decreased gradually to less than 10%, the conditioned response of the animals extinguished, but its extinction speed was slower than it was in result (1).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NMDA receptor in CA3 are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intenance of the learning-dependent long-term potentiation.  相似文献   
16.
在大鼠明暗分辨学习的建立和巩固过程中,通过与记录电极一起慢性埋植于海马CA_3区的注药管微量注射NMDA受体的特异性拮抗剂2-amino-5-phosphonovaleric acid(APV),观察对海马CA_3区突触效应及与之相关的习得性行为的影响。结果如下:(1)在动物经训练PS峰幅值刚增大至最高水平后,即在习得性LTP刚好形成后,每实验单元先于CA_3区注射AFV 1μl(2mmol/L),然后在药物有效作用时间内再进行训练,则PS峰值不能随训练而保持在最高水平,相反经8个实验单元,PS峰值降至实验前水平;相应地动物的正确反应率不能随训练而巩固,反而下降至10%以下。(2)在动物习得性LTP已形成并经一单元训练PS保持在最高水平后,于每实验单元训练前注射APV 1μl(2mmol/L),PS峰值同样不会随训练而保持在最高水平,经14个实验单元注药和训练,PS峰值逐渐降至实验前水平,相应地动物行为的正确反应率也降至10%以下,习得性行为消退,不过其消退速度比前一情况的动物为慢,说明习得性LTP发展情况不同,APV的作用效率有差别。结果表明:NMDA受体在习得性LTP的巩固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建新  张孝羲 《昆虫知识》1992,29(5):257-259
本文对白背飞虱飞行能力的数量遗传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选型交配结果表明,白背飞虱的飞行能力由多基因控制。飞行持续时间的遗传力回归于父本与母本分别为0.1096±0.0401和0.0794±0.0416。上向选择长飞行种群的迁飞型频率不产生选择响应,飞行持续时间有一定的响应,但不显著。短飞行下向选择子代的飞行持续时间响应显著,而且迁飞型频率也产生一定的响应。可以预期持久的下向选择会使种群丧失飞行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以高粱(Sorghum bicolor)和大豆(U.S.Soybean)幼苗为材料研究了仅植物很部受到热刺激时,其未直接受到温度影响的叶组织细胞的反应。当13天龄的高粱幼苗根部经受45℃4小时热处理时,发现其未直接受到热刺激的叶细胞内合成了一些异常的蛋白质,估测的分子量分别为80kD、70kD、33kD和17kD。最明显的两条蛋白质谱带是70kD和17kD。6天龄的大豆幼苗,当其根部经受40℃3小时热处理时,在其叶细胞内也检测到两条较为明显的蛋白质谱带,其分子量分别为60kD和17kD。观测到的这些异常蛋白质命名为‘热应激效应蛋白’,并与热应激蛋白在分子量大小分布上进行了比较。另外,还报道了利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亚胺环己酮(cyclohexlmide)探讨了热应激蛋白与植物热耐性方面的可能关联。  相似文献   
19.
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类感染人体的皮肤粘膜并引起乳头状瘤病变的病毒。目前发现的HPV已有63型,不同型的HPV引起人体不同部位的病变。HPV 16主要与生殖系统的肿瘤尤其是子宫颈癌有密切关系。近年来的实验表明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带有隐含神经元的单层神经网络模型。把网络的记忆容量区分为信息记忆容量和物理记忆容量。新模型能记忆相关图样,其信息容量α_i(最大记忆图样数/表达神经元数)首次超过了1。所作出的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证实了由5×5个显神经元组成的点阵能记住包含26个英文字母和4个任选图样的30个图样,因此该模型为神经网络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