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4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运用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PAGE)分析未交配小鼠子宫内膜和妊娠第五天(D5)小鼠子宫内膜胚泡黏附时植入位点及其旁组织蛋白质组。差异蛋白质组学显示,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pI)约7.1、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Mw)约18kDa的蛋白质点在D5小鼠子宫内膜特别是植入位点表达上调。对此蛋白质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ying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测定其胶内酶解后的肽质量指纹谱(Peptide Mass Fingerprint,PMF),经Mascot:Peptide Mass Fingerprint中SWISS-PROT数据库查询后,鉴定该蛋白质为鼠源性nm23-M2/NDPKB。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也显示D5小鼠子宫内膜nm23-M2/NDPK B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提示nm23-M2/NDPKB参与胚泡着床这一重要生命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22.
目的 研究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鼠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BMI1)基因对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增殖浸润及紫杉醇耐受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首先利用Cbioportal、TCGA和CPTAC数据库分析BMI1基因在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中的突变及表达情况。接着对人宫颈癌组织样本和人子宫内膜癌组织样本中BMI1的蛋白质表达水平进行免疫组化分析。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MI1敲低后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细胞中BMI1下游调控因子的蛋白质水平变化。此外,通过细胞功能实验研究了BMI1在宫颈癌HeLa及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中的功能。最后,通过实验评估siBMI1联合紫杉醇治疗的协同抗生长作用。结果 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BMI1在1.5%的子宫颈癌患者及1.9%的子宫内膜癌的患者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扩增、错义及剪接突变。此外,高mRNA水平的BMI1与宫颈癌的病理类型相关,且高蛋白质水平的BMI1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类型和肿瘤分级及较低的生存率相关。进一步的免疫组化分析发现,与正常组织相比,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MI1蛋白水平表达升高,且与肿瘤的病理分化及浸润深度相关。药物敏感性实验显示,BMI1过表达导致HeLa及HEC-1-A细胞对多种抗癌药物的敏感性下降,其中包括紫杉醇。为了进一步分析BMI1与紫杉醇耐受的关系,通过Western blot检测BMI1敲除后HeLa及HEC-1-A细胞中BMI1下游因子的蛋白质水平变化。结果显示,抗凋亡相关蛋白Bcl-2随着BMI1的敲低而表达水平下降,而促凋亡相关蛋白BAX则显著升高。此外,细胞功能实验结果显示,体外过表达BMI1可促进HeLa及HEC-1-A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且BMI1低表达的HeLa及HEC-1-A细胞对紫杉醇更敏感。结论 BMI1在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过表达,BMI1的下调通过调控凋亡通路使CC和EC细胞对紫杉醇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23.
124.
Ma YY  Fan Y  Bai MK  Zhang JH  He YP  Yu LL  Yue LM 《生理学报》2008,60(4):541-546
本文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研究卵巢激素诱导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cyclin G1的表达及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进程的变化,以探讨孕激素依赖的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 G1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的负调控作用.原代培养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待其生长汇合后分为4组:对照组(C组)、雌激素组(E组)、孕激素组(P组)、雌、孕激素共同作用组(EP组).加入相应激素作用24 h后,用细胞免疫化学方法检测各组细胞cyclin G1的表达水平: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间接观察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布在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所占百分数.细胞免疫化学结果显示,cyclin G1在C组和E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上无明显表达,而在P组和EP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表达明显,且定位于细胞核内.MTT法结果显示,与C组相比,E组细胞活力明显增高,而P组和EP组的细胞活力均明显下降,表明雌激素能促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而孕激素则具有抑制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与C组相比,E组中处于S期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百分数增多;P组与EP组中处于S期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百分数明显减少,而处于G1期的细胞百分数和G2/M期的细胞百分数则明显增加.上述结果提示,孕激素依赖的cyclin G1可能通过阻滞细胞周期进程来参与孕激素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的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5.
斯钙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hen WN  Zhu GJ 《生理科学进展》2008,39(3):225-228
斯钙素(stanniocalcin,STC)是一种糖蛋白激素,最早在硬骨鱼中发现,起着调节钙/磷平衡的作用.近年来在人和其它哺乳动物中发现也存在STC,先后分别命名为STC1和STC2.STC1基因可以产生两种形式的STC:一个是分子量为50kD的多肽,被称作STC50;另一种是一组分子量较大的不同形式的STC,被统称为big STC.STC1和STC2均可广泛表达于各种组织.STC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并且在心血管疾病、炎症细胞迁移、胚泡着床和子宫的蜕膜化等多方面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探讨子宫脱垂(uterine prolapse,UP)患者阴道前壁中Fibulin-3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子宫脱垂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RT-PCR法对50例子宫脱垂患者的阴道前壁组织中Fibulin-3蛋白及mRNA水平表达进行测定,并与对照组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妇科良性肿瘤行经阴道子宫全切术的非脱垂患者)组织对比,结合子宫脱垂的临床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子宫脱垂组织中Fibulin-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52.0%(26/50),明显低于对照组85.0%(17/20),III+Ⅳ度子宫脱垂患者阴道前壁Fibulin-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I+II度子宫脱垂组(P=0.009),伴有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子宫脱垂患者Fibulin-3蛋白表达较无SUI患者明显下降(P=0.004)。RT-PCR结果显示子宫脱垂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Fibulin-3 mRNA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其含量与子宫脱垂的严重程度及是否伴有SUI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ibulin-3蛋白和mRNA表达与患者阴道分娩次数无关(P值均〉0.05)。结论Fibulin-3蛋白和mRNA在子宫脱垂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存在低表达,并与子宫脱垂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伴有SUI密切相关,Fibulin-3可能在子宫脱垂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7.
口服他莫昔芬法建立ICR小鼠子宫腺肌病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使用口服他莫昔芬法建立ICR小鼠子宫腺肌病模型,并检测其病灶特征、动情周期、血管生成、子宫炎症等变化,以介绍和评价这一动物模型。方法新生ICR小鼠(15只)连续4 d滴喂他莫昔芬,并与同龄对照小鼠(15只)分别于42、85-95、135-145日龄处死,使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检测子宫病理改变;阴道脱落细胞法检测动情周期变化;免疫组化补体31(CD31)染色计算子宫微血管的密度、直径及所占面积比;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子宫缓激肽受体、神经激肽受体的基因表达。结果使用口服他莫昔芬法建立ICR小鼠子宫腺肌病模型的造模率为100%,且疾病严重程度随病程进展。部分给药小鼠可出现动情周期紊乱。85-95及135-145日龄给药小鼠子宫肌层微血管密度和面积比均高于对照小鼠(P〈0.05)。135-145日龄给药小鼠子宫缓激肽受体、神经激肽受体的基因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口服他莫昔芬法可方便、高效的建立腺肌病小鼠模型,出现腺肌病相关的血管生成、炎症状态、疼痛相关受体表达增高等特征,是研究腺肌病发生、发展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128.
目的通过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模型探讨雌激素β受体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影响。方法利用雌激素β基因敲除小鼠建立自体子宫内膜异位模型;应用人不同的组织在SCID小鼠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后,注射雌激素β受体激动剂WAY-200070,观察其对异位病灶生长的影响。结果比较30只雌激素β受体基因敲除小鼠及22只同源未敲除小鼠异位病灶生长及组织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P〉0.05);雌激素β受体激动剂WAY-200070对不同类型的SCID小鼠内异症病灶生长影响无明显差异(P〉0.1)。结论雌激素β受体对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形成影响作用微弱。  相似文献   
129.
为了建立最佳的人妊娠子宫平滑肌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和初步检测子宫平滑肌细胞中Transgelin蛋白的表达,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和酶消化法进行人妊娠子宫平滑肌原代培养.发现组织贴块培养的细胞呈典型的梭状肌细胞样生长,经过传代纯化,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g,SMA)进行细胞鉴定及检测Trangsgelin(smooth muscle 22 alpha,SM22-α)蛋白,得到SMA、snd2-α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为阳性.结果表明组织贴块法对妊娠子宫平滑肌细胞损伤小,可获得状态良好的纯净的子宫平滑肌细胞,子宫平滑肌细胞中大量表达sm2-α,为进一步研究sm22-α在子宫平滑肌细胞中作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0.
Chemerin is a novel chemoattractant recognized by chemokine-like receptor 1 (CMKLR1), a serpentine receptor expressed primarily by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 natural killer cells, and macrophages. Human pro- chemerin circulates in plasma as an inactive precursor. Its chemotactic activity is expressed upon cleavage of the C-terminal amino acid residues by proteases of the coagulation, fibrinolytic, and inflammatory system. The C-terminal cleavage site of prochemerin is highly conservative, indicating that the proteolytic regulation of chemerin bioactivity is a common mechanism undertaken by different species.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d chemerin-proteases interactions( chemerin receptors, and their importance in normal and pathologic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