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5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15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评价内膜厚度及内膜形态对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冷冻胚胎解冻复苏移植的临床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21个冷冻胚胎解冻复苏移植周期,将患者按子宫内膜厚度分为4组,子宫内膜≤6 mm、6.1-8.0 mm、8.0-12 mm、12.0 mm,根据子宫内膜形态分为A型内膜、B型内膜、C型内膜。分别比较不同内膜厚度分组及不同内膜形态分组患者的年龄,移植胚胎数目、内膜准备方案构成比、移植胚胎类型(卵裂期胚胎、囊胚)构成比及各组间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采用ROC曲线分析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对临床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使用逐步回归分析内膜厚度、形态、年龄及移植胚胎类型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纳入1521个解冻复苏周期中按内膜厚度分为4组,各组周期数分别为96周期、454周期、893周期、78周期,各组间平均年龄分别为34.1±5.5岁、33.3±5.4岁、32.5±5.2岁、33.7±6.0岁(P0.05)。内膜厚度≤6 mm组临床妊娠率为31.3%,子宫内膜≤6mm、6.1-8.0 mm、8.0-12 mm、12.0 mm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8.5%、51.8%、47.4%(P0.05)。子宫内膜≤6 mm、6.1-8.0 mm、8.0-12 mm、12.0 mm组间活产率分别为18.8%、37.7%、44.6%、39.7%(P0.05)。A型、B型及C型内膜组周期数分别为920周期、189周期及412周期,三组间平均年龄分别为32.3±5.1、33.0±5.7、34.2±5.5岁(P0.05)。A型/B型及C型内膜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1.2%、46.6%及46.4%,三组间活产率分别为42.1%、36.0%及37.1%,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厚度ROC曲线下面积为0.534(95%可信区间0.505-0.564),子宫内膜形态ROC曲线下面积为0.526(0.476-0.955)。逐步回归分析纳入内膜厚度、内膜形态、年龄、胚胎类型4个可变量,女方年龄(OR=0.929,P0.001),移植胚胎中囊胚比例(OR=1.595,P0.001)与临床妊娠率明显相关,内膜厚度(OR=1.054,P=0.05)及内膜形态(OR=0.864)与临床妊娠率无相关性。结论:虽然子宫内膜薄临床妊娠率下降,但是子宫内膜厚度与内膜形态不能够预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解冻复苏周期临床妊娠率,患者年龄以及移植胚胎的发育潜能才是预测临床妊娠率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宫颈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行因宫颈癌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入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接受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30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行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分别为(35.9±3.4)h及(39.6±3.0)h,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50.7±2.7)h及(54.8±3.2)h,下床行走时间分别为(49.9±2.6)h及(53.6±3.2)h。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6±1.7)d及(9.2±1.8)d,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0.11%及23.44%,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用于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可有效加速患者的康复,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术前阴道微生态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因子宫良性病变行腹腔镜子宫切除、资料完整的病例453例,术前检测阴道微生态及宫颈高危HPV感染情况。结果 453例患者阴道微生态正常152例(33.55%),微生态失衡69例(15.23%),细菌性阴道病(BV)132例(29.14%),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45例(9.93%),滴虫性阴道炎(TV)25例(5.52%),需氧菌性阴道炎(AV)16例(3.53%),混合性阴道炎(MVI)14例(3.09%)。宫颈高危型HPV感染107例,其中微生态正常30例(28.04%),微生态失衡19例(17.76%),BV 39例(36.45%),VVC 10例(9.35%),TV 5例(4.67%),MVI 4例(3.74%)。结论 宫颈高危型HPV感染与BV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而与其他感染无相关性(P0.05)。子宫切除术前行阴道微生态检测,不仅可明确阴道微生态状况,而且可针对性的进行治疗,从而减少围手术期感染的发生,并为术后生殖道炎症的治疗和随诊提供良好的评判指标。  相似文献   
94.
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s)是RNA的其中一员,其结构类似于mRNA,但由于没有保守的开放阅读框,因此不能编码蛋白质。LncRNAs曾被认为是基因转录后的异常现象或噪音,没有任何的生物学功能。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现其可作为重要的调控分子参与人类正常或异常的生物学活动过程。LncRNAs与神经系统功能、机体代谢紊乱以及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异常表达于宫颈癌的lncRNAs通过发挥抑制肿瘤或促进肿瘤的作用,参与调控宫颈癌的各个生物学过程。文中结合最新报道就lncRNAs在宫颈癌的异常调节、分子调节机制和潜在临床应用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5.
朊病毒是一类能引起人或动物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感染因子。蛋白质错误折叠循环扩增(Protein misfolding cy-clic amplification,PMCA)是一种常见的朊病毒体外扩增技术。白藜芦醇是一种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植物抗菌素。为了建立SMB-S15细胞中朊病毒的PMCA体系,并探索PMCA技术在评价白藜芦醇抗朊病毒作用的意义,本研究以朊病毒感染细胞系SMB-S15细胞匀浆为种子,健康小鼠脑组织匀浆为底物,建立PMCA技术平台。将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导入PMCA体系,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MCA产物中异常朊蛋白(PrPSc)的生成和变化。结果显示:SMB-S15细胞中PrPSc可以在建立的PMCA体系有效地复制。新生成的PrPSc分子的糖基化特征与原始细胞中的PrPSc不同,其双糖基化分子比例明显增加。同时也有别于羊瘙痒因子139A和ME7感染小鼠脑组织中的PrPSc分子。加入白藜芦醇后,PrPSc在PMCA体系中的复制明显被抑制,呈现出剂量依赖效应,其EC50约为4.616μM。这些结果表明:SMB-S15细胞中的PrPSc可以通过PMCA大量扩增,建立的PMCA技术可有效地反映白藜芦醇对PrPSc在体外复制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分析辽源市2016-2018年0~6岁人群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 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运转情况。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辽源市2016-2018年报告的0~6岁人群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18年辽源市共报告306例0~6岁人群AEFI个案,一般反应占97.06%,异常反应占1.96%,AEFI报告发生率为62.73/10万剂次;年度AEF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27.09,P<0.05),月平均报告例数显示,3月、7月和10月是AEFI发生率报告例数的3个高峰;不同地区间AEF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16.89,P<0.05),以东丰县最高;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P>0.05),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07,P<0.05),年龄分布主要分布于2岁以下;疫苗分布以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发生率(148.90/10万剂次)最高;转归情况除2例正在治疗中外,其余均已痊愈;2017年应调查的AEFI报告后48 h内调查率未达标,其余指标均达到方案要求。结论辽源市AEFI监测系统运转良好,监测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国家计划和非计划免疫疫苗的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7.
血立停胶囊对早孕大鼠RU486药流后子宫收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立停胶囊对早孕大鼠Ru486药物流产后对子宫平滑肌收缩频率、收缩幅度及活动力变化的影响,旨在探讨血立停胶囊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妊娠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对照组,米非司酮组,大剂量血立停组,小剂量血立停组,催产素组,止血敏组。于妊娠第7天,开始相应处理,妊娠第14天分别监测以下指标后处死:在体子宫平滑肌收缩力,收缩幅度、收缩频率。结果:大剂量血立停可明显增强大鼠在体子宫平滑肌活动力、提高子宫平滑肌收缩频率、收缩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立停胶囊可增强大鼠子宫平滑肌兴奋性,从而起到对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8.
摘要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0A(KIF20A)、溶酶体相关4次跨膜蛋白B-35(LAPTM4B-35)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8月期间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以及距离肿瘤边缘2 cm以上癌旁组织中KIF20A、LAPTM4B-35 mRNA表达水平。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KIF20A、LAPTM4B-35 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不同KIF20A、LAPTM4B-35 mRNA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差异。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子宫内膜癌组织中KIF20A、LAPTM4B-35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以及FIGO分期Ⅲ期患者的癌组织KIF20A、LAPTM4B-35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以及FIGO分期I~II期患者的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F20A低表达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明显高于KIF20A高表达组;LAPTM4B-35低表达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明显高于LAPTM4B-35高表达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KIF20A mRNA高表达和LAPTM4B-35 mRNA高表达是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KIF20A、LAPTM4B-35 mRNA表达水平升高,有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较高患者癌组织KIF20A、LAPTM4B-35 mRNA表达水平上调。KIF20A 、LAPTM4B-35高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下降。  相似文献   
99.
摘要 目的:比较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症的疗效,并分析术后妊娠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318例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症患者,其中接受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的159例归为电切术组,接受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的159例归为刮宫术组,术后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和围术期并发症、息肉复发率、临床妊娠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妊娠的影响因素。结果:电切术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刮宫术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子宫内膜厚度较术前降低,且电切术组术后子宫内膜厚度低于刮宫术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月经量较术前逐渐减少,且电切术组较刮宫术组变化更明显(P<0.05)。电切术组息肉复发率低于刮宫术组,而临床妊娠率高于刮宫术组(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多发息肉、息肉直径≥1 cm、宫角息肉、术后子宫内膜厚度≥13 mm、术后息肉复发是影响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症患者术后妊娠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症患者疗效较宫腔镜下刮宫术更为显著,其术后妊娠率受年龄、息肉类型、息肉直径、息肉部位、术后子宫内膜厚度、术后息肉复发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0.
摘要 目的:分析氧化应激指标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的关系及对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接诊的126例内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126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包括脂质过氧化特异性产物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人活性氧自由基(ROS)和对氧磷酶-1(PON-1)水平,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氧化应激指标与美国生殖医学协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r-AFS)评分的相关性,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AUC评价氧化应激指标对中重度囊肿粘连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8-iso-PGF2α、RO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ON-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在126例内异症患者中,中重度组血清8-iso-PGF2α、ROS水平均高于微轻度组,PON-1水平低于微轻度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内异症患者血清8-iso-PGF2α、ROS水平均与r-AFS评分呈正相关,PON-1水平与r-AFS评分呈负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8-iso-PGF2α、ROS和PON-1均是内异症患者发生中重度囊肿粘连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8-iso-PGF2α、ROS联合PON-1预测内异症患者发生中重度囊肿粘连的AUC为0.912。结论:内异症患者血清8-iso-PGF2α、ROS水平均明显升高,PON-1水平明显降低,三者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联合预测中重度囊肿粘连的效能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