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01.
目的 观察酷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对受试人群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检测受试者服用前后的肠道菌群并计数。结果 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的数量无明显变化,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酪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具有一定的调节人体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儿科病房无乳链球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并对分离的无乳链球菌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方法收集台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室和儿科病房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无乳链球菌侵袭性感染病例,分析临床表现特点。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对分离的无乳链球菌7个管家基因进行PCR扩增及测序,并与BLAST数据库中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明确菌株序列性(ST)。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7例患儿,分离到7株无乳链球菌。7株无乳链球菌基因型中2株病原菌基因型为ST12,2株ST249,1株ST23,1株ST1076及未知型1株。小儿无乳链球菌感染临床表现为败血症的有4例,其中2例病原菌基因型为ST12,2例为ST249。临床表现为脑膜炎的1例,基因型为ST249。结论该院小儿无乳链球菌感染的基因型以ST12和ST249为主;临床表现以败血症和化脓性脑膜炎为主,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辅助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疗效。方法巨细胞病毒肝炎婴儿7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乐托尔1粒Bid口服。疗程2周,比较TB(总胆红素)、DB(结合胆红素)、ALT(谷丙转氨酶)和AST(谷草转氨酶)变化。结果治疗组TB、DB和AS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辅助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医院内肠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应用微生态制剂(培菲康)预防新生儿医院内肠道感染的有效性。方法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住院治疗的新生儿826例,以住院期间发生医院内肠道感染的患儿设为观察组,同期住院未发生医院内肠道感染的患儿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情况与医院内肠道感染的发病率等,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410例住院新生儿使用培菲康预防治疗,住院期间医院内肠道感染的发病率为7.56%(31/410);416例未使用培菲康治疗,住院期间医院内肠道感染的发病率为17.31%(72/416例)。单因素卡方分析提示:住院病程、病情的严重程度、年龄、入院的侵入性操作、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微生态制剂的应用、置暖箱与否、抗生素更换与否、分娩地点与医院内肠道感染的发生相关联。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4个危险因素,即住院天数(χ^2=9,418,P=0.001)、侵入性操作(χ^2=9.807。P=0.000)、糖皮质激素的应用(χ^2=27.96,P=0.000)、抗生素的更换与否(χ^2=95.121,P=0.000);1个保护因素:即微生态制剂的应用(χ^2=17.972,P=0.000)。结论住院新生儿医院内肠道感染的发生与住院病程的长短、住院期间的侵人性操作、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为保护因素。提示:尽可能缩短病程。严格掌握抗生素及激素的适应证。避免滥用抗生素及激素,减少侵入性操作并预防性的应用微生态制剂(培菲康)可以降低医院内肠道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5.
孟令鲁 《蛇志》2008,20(2):164-165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全球推行母乳喂养活动.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就要对孕产妇及家属进行母乳喂养知识教育,使他们掌握相关知识与技术.现将开展母乳喂养知识教育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6.
婴儿毛细支气管炎雾化吸入后拍背吸痰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凤超 《蛇志》2011,23(3):270-271
目的观察雾化吸人后拍背吸痰在婴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72例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加拍背吸痰护理。结果观察组咳嗽消失34例,对照组25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婴儿拍背吸痰可缩短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病程,且疗效确切,可作为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护理手段。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孕妇经治疗后,其体内25- 羟维生素D(25-(OH)D3)水平对42 天婴儿胫骨声波的传导速 度(speed of sound, SOS)值、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及住院确诊的甲亢孕妇40 例为甲亢组(T 组),随机抽取 健康孕妇40 例作为对照组(C 组),甲亢组给予丙硫氧嘧啶治疗后,监测两组孕妇25-(OH)D3水平与生后42 天婴儿的胫骨SOS 值、骨代谢生化指标,并进行对比观察、统计分析。结果:甲亢组孕妇在产后42 天体内25-(OH)D3的水平比其在产后第1 天升高 (P<0.05),甲亢组孕妇在产后42 天体内25-(OH)D3水平接近对照组(P >0.05),在产后42 天婴儿的胫骨SOS 值接近对照组(P >0. 05),甲亢组产后42 天婴儿的血清钙(Ca) 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接近对照组(P >0.05)。结论:甲亢组孕妇给予丙硫氧嘧啶治疗 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其体内25-(OH)D3水平升高,所产42 天婴儿的骨密度也随着升高。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尝试用益生菌来治疗婴儿厌食症,从而达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的目的。方法随机选取生后3月一1岁的患有厌食症的婴儿,在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的前提下,将其完全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用益生菌加健脾的中成药治疗,B组只用健脾的中成药对照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的时间及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结果A.B两组有效率分别是92.9%和79.0%,经统计学分析,X2=6.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婴儿厌食症加用益生菌治疗,其疗效好,治疗时间短,且无毒副作用,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了解我国婴儿用水现况及不同用水种类对婴儿矿物质摄入的影响,为相关法规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延吉、呼和浩特、海口、成都、杭州、银川、北京等7个城市0~1岁奶粉喂养婴儿的奶粉冲调用水、辅食冲调用水、饮用水的种类和用量,样本量为436份。结果:本次问卷调查回收问卷436份,共计434份有效问卷纳入分析,有效回收率为99.5%。家庭过滤水是常见的用水种类,自来水和矿泉水用水二者总和比例在40%以上。奶粉冲调用水、辅食冲调用水和饮用水种类三者一致者,占到76.3%,三者总用水量为(1 162±372)mL。饮用水中对婴儿矿物质摄入影响较大的矿物质为镁、钙、钠、氯,尤其是镁。自来水和矿泉水带入的镁分别占0~6个月婴儿适宜摄入量的82.1%、129.6%,占7~12个月婴儿适宜摄入量的25.3%、39.9%。不同城市自来水矿物质带入占婴儿矿物质适宜摄入量的比例差异很大,而且不同城市自来水带入的主要矿物质也存在差异,主要为镁和钙;各城市自来水带入的钾均较低。结论:我国不同城市婴儿用水种类存在差异,自来水和矿泉水带入的矿物质尤其是镁、钙,对婴儿矿物质摄入的影响很大,建议出台针对婴儿饮用水及水中矿物质含量方面的标准要求,为婴儿饮水的生产、消费者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0.
目的通过大样本调查1~3月龄婴儿过敏风险,探讨影响婴儿过敏风险的高危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 188名健康查体的1~3月龄婴儿进行过敏风险程度评估,并对影响婴儿过敏风险程度的部分因素以及婴儿湿疹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 188份,全部回收,共剔除无效问卷101份,获得有效问卷2 087份,问卷有效率达95.38%。本研究中婴儿湿疹发病率为49.11%(1 025/2 087),且不同过敏风险婴儿湿疹的发生率不同(均P0.05)。生产方式、喂养方式、父母过敏性疾病史、孕期服用叶酸和孕期烟草烟雾暴露这5个因素与过敏风险关系显著(均P0.05)。性别、胎次、母亲学历、孕周、婴儿洗澡频率、房间通风频率、出生季节、1~3月龄母乳期回避海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有过敏性疾病史、剖宫产、配方奶和部分人乳喂养、孕期服用叶酸、孕期烟草烟雾暴露为婴儿过敏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均1。结论婴儿期是过敏的易感时期,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婴儿进行过敏预防,早期过敏风险评估对降低婴儿过敏发生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