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转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及其内寄生蜂的双重效应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以含1%转基因(Cry1A+CpTI)抗虫棉“中抗310”棉叶粉的人工饲料为基础,建立一套抗虫棉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棉铃虫幼虫内寄生蜂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和棉铃虫齿唇姬蜂Campoletis chlorideae的三级营养关系的研究系统,研究了转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及内寄生蜂的双重效应,分析比较了6种状态的棉铃虫生长发育动态,以及寄生蜂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无论是否被寄生,抗虫棉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都非常显著;寄生取食抗虫棉饲料的棉铃虫的寄生蜂,其出茧率和茧重都显著下降,对于中红侧沟茧蜂,出茧率和茧重分别下降了26.1%和1.0 mg;对于棉铃虫齿唇姬蜂,分别下降了17.9%和5.1 mg。解剖寄主发现,两种寄生蜂在取食抗虫棉饲料的寄主体内发育缓慢并出现部分畸形幼蜂。棉铃虫幼虫血淋巴总蛋白含量和血淋巴蛋白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取食抗虫棉饲料后,棉铃虫血淋巴总蛋白含量低于相应的对照,推测寄主血淋巴蛋白含量降低是导致寄生蜂生长缓慢、发育不正常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2.
棉铃虫齿唇姬蜂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湖南长沙地区棉铃虫齿唇姬蜂的生物学特性及田间消长规律,棉铃虫齿唇姬蜂在湖南长沙地区年发生约10代,以7个世代发生在棉田,田间出现3个寄生高峰,分别在5月上旬-6月下旬,8月中旬-9月上旬及9月中旬-10月中旬,寄生率平均在25,1-63,1%,从卵发育到成虫的平均历期变化范围在32℃下13天至11.6℃下75.5天,棉铃虫齿唇姬蜂能寄主棉铃虫,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但偏爱寄主棉铃虫。该蜂能寄生棉铃虫1-3龄幼虫,很少寄生4-6龄幼虫,喜寄生2-3龄幼虫,每雌可寄生斜夜蛾2龄幼虫5-23头。本建立了发育速率及成蜂寿命与温度关系的回归模型,探讨了越冬问题,比较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铃虫齿唇姬蜂生物学特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3.
盛茂领  章英 《昆虫学报》1998,41(1):92-94
中国盾脸姬蜂亚科一新种及一新记录(膜翅目:姬蜂科)盛茂领章英(林业部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沈阳110034)1995-04-20收稿,1996-01-17收修改稿·92·黄脸姬蜂属ChorinaeusHolmgren,1856和突唇姬蜂属Ischyroc...  相似文献   
24.
报道了沟姬蜂亚科 Gelinae,胡姬蜂亚族 Sphecophagina一新属:扁角姬蜂 Lentocerus 新属,二新种:丽江扁角姬蜂 L. lijiangensis和齿扁角姬蜂 L. dentatus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25.
寄生柳丝叶蜂的卷唇姬蜂属一新种(膜翅目:姬蜂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寄生天水柳丝叶蜂Nematus sp.的姬蜂科1新种:突角卷唇姬蜂Aptesis corniculata Sheng,sp.nov.,模式标本存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  相似文献   
26.
中国蛀姬蜂属(膜翅目,姬蜂科)种类及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蛀姬蜂属Schreineria Schreiner,1905中国已知种类及在江西省发现的该属l新种:凹蛀姬蜂Schreineria recava sp.nov..编制了中国已知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27.
报道在江西省发现的我国姬蜂科1新纪录属:全沟姬蜂属 Amrapalia Gupta et Jonathan,1970,并记述2新种:黄面全沟姬蜂 A.flavifacialis sp.nov.、黑面全沟姬蜂 A.nigrifacialis sp.nov..指出了与近似种的鉴别特征.编制了我国已知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28.
报道在中国首次发现的颚姬蜂属Clodeates Towaes,1969并1新纪录种:盘颚姬蜂Claseates discedens(Woldstedt,1874).  相似文献   
29.
为了阐明环境因子对草地螟阿格姬蜂Agrypon flexorium (Thunberg)滞育诱导作用, 测定了5个光周期和4个温度处理对阿格姬蜂的滞育诱导和该蜂感受光周期的敏感虫态以及不同时间段低温贮藏对滞育虫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17~23℃、 光照时间10~14 h范围内, 随着温度的降低和光照时间的缩短, 滞育率明显提高。高温能抵消短光照对滞育诱导的影响, 在26℃下, 短光照不能诱导滞育。因此, 低温和短光照是诱导草地螟阿格姬蜂滞育的主要因子。草地螟阿格姬蜂感受滞育信号的敏感虫态为卵和1龄幼虫。卵和1龄幼虫感受滞育信号以后, 需要在滞育环境中发育到老熟幼虫才能全部进入滞育。将室内诱导的滞育茧在4℃左右环境条件下冷藏80 d, 成蜂的羽化率和寄生能力与没有冷藏的非滞育茧差异不显著, 冷藏120 d, 滞育茧仍有71.7%可以正常羽化。结果说明,可在17℃,光周期8L∶16D条件下对寄生后3 d内的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幼虫进行滞育诱导, 滞育后的虫茧最佳贮藏时间为80 d, 不宜超过120 d。本研究为室内扩繁、 防止蜂源退化、 控制寄生蜂发育时间以便适时释放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0.
【目的】昆虫的嗅觉受体(olfactory receptors, ORs)一般以气味分子特异的ORs与共受体( co-Receptor, Orco)通过形成异质二聚体在嗅觉感受中发挥关键作用,其中Orco由于具有序列的保守性而受到广泛的重视。本研究旨在克隆棉铃虫齿唇姬蜂 Campoletis chlorideae 的Orco基因,并对其组织表达谱进行分析。【方法】利用RT-PCR技术和转录组分析技术克隆棉铃虫齿唇姬蜂的Orco基因,并对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eal-time PCR技术对该基因在该蜂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获得了棉铃虫齿唇姬蜂 Orco 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 CchlOrco(GenBank登录号:KP255444)。序列分析表明, 该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1 437 bp,编码478个氨基酸,预测该氨基酸序列具有7个跨膜区。CchlOrco 主要在成虫触角中表达,且在雄蜂触角中的表达量最高,是雌蜂触角中表达量的8.0倍,而在其他组织中表达量极低。【结论】本研究克隆了棉铃虫齿唇姬蜂 CchlOrco 序列全长,明确了其在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及其他嗅觉受体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