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7篇
  免费   507篇
  国内免费   8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探讨椎体静脉稀疏区注入骨水泥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中骨水泥渗漏的影响。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1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骨水泥注入区域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30例)及B组(31例),A组骨水泥注入区域为椎体静脉密集区(椎体中1/3平面处),B组骨水泥注入区域为椎体静脉稀疏区(椎体上1/3及下1/3平面处),对比两组的骨水泥渗漏率,术前、术后6个月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治疗中的骨水泥用量、椎体高度恢复率及cobb角恢复度数。结果:B组的骨水泥渗漏率及骨水泥用量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的VAS评分、椎体高度恢复率、cobb角恢复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椎体静脉密集区相比,在椎体静脉稀疏区注入骨水泥可显著降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PVP术中骨水泥渗漏率,椎体静脉稀疏区可作为PVP术中骨水泥注射的一个相对安全区域。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正肝化症方联合隔姜灸对原发性肝癌(PHC)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患者肝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11月期间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PHC患者121例,根据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61),其中对照组予以TACE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正肝化症方联合隔姜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肝功能、免疫功能指标水平,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75.41%(46/6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6.67%(34/6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D4~+、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CD8~+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肝化症方联合隔姜灸辅助TACE治疗PHC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以及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3.
目的:通过与传统单侧胸腔镜技术对比,探讨经剑突肋缘下三孔式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早期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6年6月因重症肌无力就诊于我院行胸腔镜下胸腺切除的115例患者。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分为传统单侧胸腔镜组47例和剑突肋缘下三孔式胸腔镜组68例,收集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是否合并胸腺瘤、病程、随访时间、术前Osserman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引流量、转入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及末次随访时的愈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胸腺瘤情况、病程、随访时间和术前Osserman评分均没有差异(P0.05)。三孔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I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或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膈神经麻痹、胸腔积液、伤口脂肪液化)发生率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孔组患者在术后3天内和出院时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在末次随访时的有效率、术前、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时的生活质量评分(MGQOL-15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孔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女性MGQOL-15评分改善量(11.2±3.3分)高于男性(7.4±2.7分)(P0.001)。Osserman评分3分和4分的患者MGQOL-15评分改善量(10.7±3.7分)显著高于Osserman评分2分的患者(5.0±1.9分)(P0.001)。结论:经剑突肋缘下三孔式胸腔镜下切除胸腺治疗重症肌无力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特点,术后患者疼痛程度轻,生活质量改善明显。女性术后获益较男性更大。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动态微小残留病灶(MRD)的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血液科收治的60例AML患者,在诱导治疗第8天,第21天,每次巩固治疗前1天,结束化疗随访过程中,检测骨髓形态学变化和应用MFC监测患者骨髓MRD,并动态随访。定义未发现异常表型细胞(MRD10~(-4))为阴性,其余为阳性。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1个月(3到16个月),早期MRD(诱导化疗第8天)阴性的患者占58.33%,MRD阳性的患者占41.67%。MRD阴性的患者在诱导治疗接受第21天100%达到CR,MRD阳性的患者80%达到CR。第一次巩固治疗结束后,MRD阴性的患者预后明显较MRD阳性的患者好。结论:动态监测MRD对预测AML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和预测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OSAHS风险与静脉麻醉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No SAS评分对55例静脉麻醉手术患者进行OSAHS风险评估,并将其分为对照组23例(NoSAS 8分)和OSAHS组32例(No SAS≥8分),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两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第一天进行认知功能评估,计算每位患者手术前后Mo CA评分的差值△Mo CA(术前MoCA-术后MoCA),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MoCA评分及△MoCA。结果:OSAHS组术前MoCA评分(25.83±1.80)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前MoCA评分(28.05±1.31)(P0.05)。OSAHS组术后MoCA评分(25.13±1.64)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术后Mo CA评分(26.73±1.17)明显低于术前(P0.05)。OSAHS组△MoCA(0.39±1.03)明显低于对照组(1.32±1.08),主要表现为视空间与执行功能[(0.09±0.29) vs.(0.30±0.32)]、注意力[(0.09±0.60) vs.(0.47±0.70)]和延时回忆力[(0.17±0.39) vs.(0.47±0.51)]两方面(P0.05)。结论:OSAHS高风险患者静脉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较OSAHS低风险人群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和比较搔刮术结合负压吸疱术和传统负压吸疱术对白癜风复色的疗效。方法:将90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随机分成搔刮术结合负压吸疱术组(45例)和传统负压吸疱术组(45例),分别给予搔刮术结合负压吸疱术和传统负压吸疱术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复色情况,是否留有白斑缝隙,并进行白癜风疗效评价。进一步分析皮损部位、性别、临床类型对搔刮术结合负压吸疱术和传统负压吸疱术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治疗后,搔刮术结合负压吸疱术组和传统负压吸疱术组在整体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搔刮术结合负压吸疱术组术后获得成片复色比例显著高于传统负压吸疱术组(88.9%vs. 4.4%,P0.001)。不同性别患者接受搔刮术结合负压吸疱术和传统负压吸疱术的疗效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皮移植术结合搔抓术组和单一表皮移植术组中,皮损发生在颈部、面部相比于躯干部、四肢、手足部的疗效明显更佳,局限型和节段型相比于散发型、肢端型的疗效更佳。结论:自体吸疱表皮移植术结合搔刮术用于稳定期白癜风的复色效果相比于传统自体吸疱表皮移植术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辅助治疗轻中度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轻中度牙周炎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共选取患牙276颗,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38颗患牙,对照组予以龈下刮治术和根面平整术(SR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PDT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牙周袋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BOP)阳性率、出血指数(BI)。结果: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两组PD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浅(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均浅于对照组(P0.05);两组BOP阳性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I随着时间的推移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BI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DT辅助治疗轻中度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其能减小PD,降低BI和BOP阳性率。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内镜下两种手术方法对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切除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4例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2例。A组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B组接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分析和比较两组所切除组织的病理学检查结果、手术时间、切除肿瘤的直径和厚度、治疗费用、住院时间、肿瘤完全切除率、垂直切缘阴性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为(8.95±1.63) min,治疗费用为(2127.70±468.31)元,均显著少于B组(P0.05);两组患者切除肿瘤直径和厚度、住院时间、垂直切缘阴性率对比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肿瘤完全切除率为93.75%,显著高于A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两种内镜下手术方式均可有效清除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手术时间、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少低,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能够更彻底地清除肿瘤组织。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采用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腓骨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2月期间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河池医院收治的KOA患者99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46,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和B组(n=53,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腓骨截骨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疼痛情况、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膝关节相关角,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炎性因子变化,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B组术后6个月、术后1年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低于A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及美国膝关节协会(KSS)评分则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较术前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B组术后6个月、术后1年膝关节相关角[股骨干与股骨双髁连线夹角(F角)、股骨胫骨角(FT角)、胫股关节间隙角(JS角)]均低于术前以及A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OA患者经关节镜下清理术、腓骨截骨术联合治疗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及膝关节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手术方案安全且可改善患者下肢力线。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超声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 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 EBUS-TBNA)是临床上广泛开展的经支气管的微创介入技术,在EBUS-TBNA过程中,快速现场细胞学评价(Cytologicalrapidon-siteevaluation,C-ROSE)是切实可行的临床辅助技术。本研究探讨C-ROSE在EBUS-TBNA对肺部疾病诊断的细胞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对41例经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发现存在纵隔和(或)肺门病灶(包括肿大的淋巴结/肿块)而行EBUS-TBNA及C-ROS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ROSE镜下的细胞学具有明显特点,对肺部良恶性疾病的穿刺成功率无差异,诊断率分别为90.48%和66.67%(P0.05),且C-ROSE可完全排除恶性疾病的诊断,二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52%和6.67%(P0.05)。结论:C-ROSE在EBUS-TBNA中对肺部良恶性病变均具有诊断价值,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及诊断率、减少并发症,值得在临床医疗介入中心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