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9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青藏高原白腰雪雀鸣声结构的复杂性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以SAS Lab鸟类声谱分析软件对采自青藏高原黑马河、玛多与花石峡、沱沱河的白腰雪雀不同地方种群的鸣叫与鸣唱的复杂性进行了分析 ,发现白腰雪雀的鸣叫相对变化率随着采样量的增加由 0 5 2 2迅速降低到 0 1 2 7和 0 1 1 9,表明其鸣叫声组成中音节类型较少。同时发现其声谱图结构比较简单 ,表现出高度的音节重复并多有谐波的现象。鸣唱结构相对复杂 ,不同鸣唱音节数随鸣唱曲目的增加 ,开始有明显的增加 ,当鸣唱曲目增加到一定值时 ,不同音节数的增加趋于平缓 ,几乎保持稳定 ;野外未发现任何相同的鸣唱型 ,但在不同鸣唱型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音节共享现象。依据雷富民等 (2 0 0 3)对鸟类鸣唱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评述 ,白腰雪雀鸣唱的结构模式符合“多音节序列不稳定变化型” ,其鸣唱曲目中音节的转换形式为“序列鸣唱”。然而 ,鸣唱模式中音节类型的有限性和鸣唱型的高度多样化表明 :白腰雪雀鸣唱的复杂性不仅体现在鸣唱型内较丰富的音节组成 ,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不同鸣唱型间具有多变的音节序列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122.
北朱雀、燕雀和白腰朱顶雀的能量代谢特征和体温调节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实验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计 ,测定了环境温度在 5 - 34℃范围内北朱雀 (Carpodacusroseus)、燕雀 (Fringillamontifringilla)和白腰朱顶雀 (Acanthisflammea)的耗氧量、热传导、体温等指标 ,探讨了其代谢产热特征。结果表明 :在环境温度 (Ta)为 5 - 30℃的范围内 ,北朱雀的体温基本维持恒定 ,平均体温为4 0 4 6± 0 1 0℃ ,热中性区为 2 2 5 - 2 7 5℃ ,基础代谢率为 4 30± 0 0 8mlO2 /(g·h) ;环境温度在 5 - 2 0℃范围内 ,代谢率 (MR)与Ta 呈负相关 ,回归方程为MR [mlO2 /(g·h) ]=9 34- 0 2 1Ta (℃ ) ;在此范围内 ,北朱雀的热传导率最低且基本保持恒定 ,平均为 0 2 4± 0 0 0mlO2 /(g·h·℃ )。在环境温度为 5 - 34℃的范围内 ,燕雀的体温基本保持稳定 ,为 4 0 4 0± 0 1 1℃ ,热中性区为 2 5 - 30℃ ,基础代谢率为 4 1 9± 0 0 5mlO2 /(g·h) ;环境温度在 5 - 2 5℃范围内 ,MR与Ta 的回归方程为 :MR [mlO2 / (g·h) ]=1 1 6 4 - 0 2 9Ta (℃ ) ;在 5- 30℃内 ,燕雀的热传导最低 ,平均为 0 2 9± 0 0 1mlO2 / (g·h·℃ )。白腰朱顶雀的热中性区为 2 5 - 2 8℃ ,平均体温为 4 0 4 8± 0 1 1℃ (5 - 34℃ ) ,最低代谢率为 4 4 5± 0 1 4mlO2 / (g·h) ,最低热传导为 0 3  相似文献   
123.
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在与其病原菌白车轴草单孢锈菌(Uromyces trif olii-repentis) 的长期相互作用中分化形成了抗病型(Resistance)无性系和易感型(Sus ceptibility)无性系。该研究工作旨在了解: 1)在种间竞争不断增强的环境梯度中,抗病型无性系和易感型无性系的生长表现有何区别?2)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分别对抗病型无性系和易感型无性系进行接种感染后,两者的生长表现又有何区别?在一严重感病的白车轴草自然种群中,分别标定17个抗病型无性系和14个易感型无性系,从各无性系的匍匐茎上分别剪取长5 cm,具两个叶两个腋芽的小段作实验材料。接种孢子采自同一植物种群植株的病叶。实验在一个处在次生演替阶段的草本植物群落上进行,在该群落的种间竞争梯度上选定 3个分别具有弱、中等和强种间竞争的生境(Habitat)建立实验站,每站设置等量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显示:1)随着环境中种间竞争强度的增加,无论接种与否,抗病型和易感型白车轴草的叶生长量均递减;2)在弱或强种间竞争环境条件下,无论接种与否,易感型无性系的生长均好于抗病型无性系;但在中等种间竞争强度的环境条件下,对照实验中易感型无性系的生长显著好于抗病型无性系,而接种实验中的结果相反。这一研究结果表明,种间竞争强度可能是影响给定生境中寄主植物抗病型和易感型遗传型比率的重要因子之一,这一影响还将随着病原菌存在与否而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24.
HPLC法测定白芥子药材中芥子碱硫氰酸盐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RP-HPLC法测定了不同产地白芥子药材中芥子碱硫氰酸盐的含量,方法为色谱柱Alltima Phenyl,5μ,250×4.6mm;流动相乙腈-0.08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1585),检测波长326nm;流速1mL/min.柱温室温.实验表明,该法快速、简便,具有很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5.
白腐真菌对稻草秸秆的降解及其有关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稻草秸秆加20%棉籽壳为培养基质,接种侧耳Z17、921、1024菌株,在不同生长阶段。测定培养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和有关酶活的变化。结果表明,从接种到子实体形成,所试菌株培养物的纤维素、木质素等呈持续不断的下降趋势,水份、粗蛋白含量却逐渐升高,基质中漆酶酶活性在菌丝生长初期呈迅速上升趋势,后稍降低,而愈创木酚酶活性在菌丝上长初期及子实体形成时达到高峰,后有所降低或消失。  相似文献   
126.
报道了广西猕猴桃属植物的三个新变种。  相似文献   
127.
铜陵长江大桥对豚类栖息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道平  唐海滨  汪克来 《生态学报》2002,22(12):2079-2084
根据1987-2001年在铜陵江段所进行的18次豚类生态考察,统计历年考察记录中,在成德洲-梅埂段(以下称大桥河段)工作的天数及观察到的白Ji豚和长江江豚数量,分别计算其SPUE值(Sightings per unit of effort,以头/d计)。并于1989,2001年,在长江水位8.5m左右(吴淞 高程)测定了大桥河段断面A,B,C,D的深度(m)及流速(m/s)。根据汉道最大河宽(B),转折角(α),曲折率(S/L),以及汊道宽长比(B/S)的变化,分析河道与沙洲的变动对白Ji豚和长江江豚栖息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桥建成后,河段平面变形小,汊道分流比稳定,滩槽很少变动,流态稳定,水势复杂多样,仍具备豚类栖息活动必要的水文条件,但铜陵大桥对其上下河道,沙洲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近期和悦洲与成德洲附近的滩槽冲淤明显,汇,分流区主流摆动不确定,不能形成稳定的水区,导致成德洲附近的白Ji豚和长江江豚活动次数明显减少,特别是白Ji豚的活动路线中(太阳洲→梅埂)的羊山矶,历次考察中未观察到白Ji豚,总而言之,白Ji豚在大桥河段的SPUE值降低与其种群急剧下降是一致的,但在梅埂活动的次数下降不明显;长江江豚在局部水域(梅埂,横港)的SPUE值有上升趋势,这些现象可能与近期的河床演变及桥墩挑流有关。  相似文献   
128.
对培养过程优化的基础上 ,利用絮凝技术将己酸菌细胞的 80 %以上从培养基中分离出来 ,其分离浓缩液的浓度达 8.0× 10 9cell/mL。菌体造型的粒径 0 .5mm× 1.0~ 2 .5mm ,在流化床上干燥 ,进气温度 6 5℃ ,出气温度 4 8℃ ,干菌体复活率达 85 %。  相似文献   
129.
嘉黎牦牛和荷斯坦牛4项红细胞酶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西藏嘉黎牦牛和南京荷斯坦牛血液红细胞中乳酸脱氢酶 (LDH)、碱性磷酸酶 (AKP)、过氧化氢酶 (CAT)、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等 4项酶的活性 ,结果分别为LDH 2 5 5 2 3 1 6± 71 4 0 3和 2 1 2 74 96± 6638 1 6(nmol s) ,AKP 4 4 4 4± 1 2 81和 36 5 3± 1 1 31 (nmol s) ,CAT 1 0 2 73± 32 2 2和 63 0 8± 1 2 4 7(U gHb) ,SOD 1 3979 1 6± 2 873 84和 92 85 37± 2 880 60 (U gHb)。西藏嘉黎牦牛的CAT和SOD极显著高于荷斯坦牛 (P <0 0 1 ) ;而LDH和AKP显著高于荷斯坦牛 (P <0 0 5 )。  相似文献   
130.
白洋淀鱼类组成现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前白洋淀共有鱼类33种,隶属于7目12科30属,自然鱼类种群呈现低龄、小型化,经济鱼类人工养殖业发展较快,但应有计划地给予节制。本文对优势种之一白鲦鱼的生物学特性做了重点研究,总体情况不如1991年。结合近年来调查所得的资料,总结得出白洋淀鱼类种群组成的变化及影响其变化的环境因素,从而对白洋淀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白洋淀的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