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31.
浙江天目地黄2新变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描述了产于浙江临安的天目地黄2个新变型--白花天目地黄(Rehmannia chingii Li f.albi flora G.Y.Liet D.D.Ma)和紫斑白花天日地黄(R.chingii Li f.purpureo-punctata G.Y.Li et G.H.Xia),它们与原变型的主要区别为花冠白色;前者喉部淡黄色,后者喉部具紫色斑点.  相似文献   
32.
天目山米心水青冈群落物种组成特点与萌条更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特定的温湿需求,中国的水青冈多分布于亚热带山地,而分布于欧洲和北美的水青冈则为温带的优势种。本文对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米心水青冈群落物种组成特点和更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30 m×30 m样方中共发现132种高等植物,分属于51科86属;种-面积关系符合Arrhenius模型,lg S=0.384 lg A+0.6443;log-series模型能很好地模拟米心水青冈群落中乔木层种-多度关系(R2=0.9596);乔木层优势种为壳斗科的米心水青冈、短柄枹、锥栗等;灌木层优势种有伞形绣球、宜昌荚蒾等;草本层优势种为箬竹、苔草等;群落物种多样性较高,而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与乔木层多样性呈负相关;群落结构表明,天目山米心水青冈群落是稳定的顶极群落,萌条更新在米心水青冈群落中十分常见,55%的乔木层物种具有萌条现象;尤其是米心水青冈,萌条数与母株的胸径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33.
四川盆地西缘湿性常绿阔叶林不同恢复阶段物种多样性响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探讨了位于四川盆地西缘的崇州市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和邛崃市天台山同家森林公园的湿性常绿阔叶林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响应。结果表明:(1)在5—350年的植被恢复中,群落物种丰富度表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以恢复到100年时群落的物种数和Margalef指数最高,分别为130种和21.49;植被恢复的前50年乔木层物种增加较快;50—100年期间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增加较快。物种数和Margalef指数随着演替的进行均表现出抛物线函数变化趋势:Y=y0+at+bt^2+ct^3。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卵叶钓樟(Lindera limprichitii)和润楠(Machilus pingii)生态位较宽,可作为该地区植被人工恢复造林的供选树种。(2)群落的Simpson指数以植被恢复30-50年期间较高,Shannon—Wiener指数以30-100年林龄阶段较高。植被恢复过程中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变异系数较大,而灌木层相对较小且对植被恢复物种多样性的贡献较大。因此在天然次生林恢复中,应加强对群落灌木层的保护。(3)植被恢复中,物种均匀度指数呈波动性增加趋势,以植被恢复后期群落均匀度较大,350年林龄群落Pielou指数和McIntosh指数分别为2.0834,D2.4177;(4)随着演替的进行,各阶段群落之间Whittaker指数呈波动性增加,而Screnson指数呈波动性减少趋势。四川盆地西缘湿性常绿阔叶林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恢复到顶极群落至少需要300年以上的时间,但该区域群落具有较强的恢复力,显示自然恢复是该区域常绿阔叶林及其生物多样性恢复和重建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4.
闻名于世的“大树王国”天目山,吸引了历代无数名人,信徒和游客前来探幽览胜,朝山进香,吟诗作画。从乾隆皇帝到周恩来,蒋介石,从陆羽,苏东坡到徐慧鸿,金庸,叶浅予等文人墨客,以及鼎鼎大名的中外科学家都曾在天目山留下足迹。[编者按]  相似文献   
35.
西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以古、稀、高、大、美为其特色。古,首推银杏。在海拔1000米的悬崖峭壁上,有一株老、壮、青、少、幼同生一根的“五代同堂”古银杏,盘根错节,相互偎依,冠盖浓郁,枝条伸展,扇形翠绿的叶片吸吮山中缭绕的云雾,历尽沧桑,成为大山树木中的元老。每年,慕名前往考察的国内外植物学家、地理学家、林学家络绎不绝。大批游客更能为一睹“活化石”的风采感到庆幸。 起源于古生代(距今2.85亿年至6亿年),繁荣于中生代(距今1.4亿年至2.5亿年前),衰败于新生代的银杏类(银杏科)植物,本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在中生代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正如当时生活在陆地上的恐龙一样普遍。从白垩纪(距今1.4亿年前)开始,大家族中的众多成员因气候巨变先后退出了生命舞台。第四纪(距今200万至300万年前)冰川降临,欧洲、北美、和  相似文献   
36.
为加强对罗霄山脉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和管理, 作者在对该区域的植被和植物区系全面调查的基础上, 针对珍稀濒危植物的组成、种群数量、生存状态等进行了深入调查和评估。结果表明: (1)整体上, 罗霄山脉各类珍稀濒危植物共59科142属279种, 其中: 被IUCN红色名录收录17种, 包括极危种(CR) 2种, 濒危种(EN) 3种, 易危种(VU) 12种; 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 高等植物卷》收录的共105种, 包括极危种9种, 濒危种33种, 易危种63种; 被《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收录的共257种, 包括Ⅰ级8种, 即银杏(Ginkgo biloba)、资源冷杉(Abies beshanensis var. ziyuanensis)、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 mairei)、莼菜(Brasenia schreberi)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细叶石斛(Dendrobium hancockii)铁皮石斛(D. officinale)细茎石斛(D. moniliforme)等, II级249种; 被CITES收录的有71种。(2)在局部区域, 罗霄山脉自北至南由5条中型山脉组成, 其珍稀濒危植物的数量分布由北向南呈现梯级变化, 显示出与该地区植被和植物区系的丰富度和保存状况密切相关, 其中幕阜山脉147种、九岭山脉138种、武功山脉133种、万洋山脉207种、诸广山脉192种。(3)从珍稀濒危植物属种组成看, 保存有大量古老、孑遗和特有的类群, 并且受到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其中有单型属19属, 中国特有种129种。本文针对各珍稀濒危植物的生存现状, 提出了按分布区域和濒危性质进行群落监测或适度进行人工干预等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7.
记述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蜚蠊3新种:双色麻蠊Stictolampra bicolor Guo,LiuetLi,sp.nov.;郑氏拟歪尾蠊Episymploce zhengiGuo,Liuet Li,sp.nov.和长片拟歪尾蠊E.longilamina Guo,Liuet Li,sp.nov.。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38.
李新华  王聪  陈钘  王探  胡金良 《四川动物》2011,30(3):421-423,428
为了解外来植物美洲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的入侵方式,2008年8月至2010年7月,在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研究了鸟类对美洲商陆种子的传播作用.观察到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领雀嘴鹎Spizixos semitorques和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  相似文献   
39.
福建省花臭蛙复合体组成及 天目臭蛙分布新记录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没有明显的地理阻隔,闽浙丘陵地带花臭蛙复合体(Odorrana schmackeri species complex)的物种组成、分布界限、分布格局存在争议。2016年9月至10月对闽浙交界地带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和南平市浦城县进行野外考察、样本收集,通过扩增样本线粒体12S rRNA和16S rRNA基因并与黄岗臭蛙(O. huanggangensis)、天目臭蛙(O. tianmuii)和花臭蛙(O. schmackeri)的序列进行比对,构建系统发生关系、计算遗传距离,结合形态学鉴定和形态量度分析,对福建省花臭蛙复合体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福建省花臭蛙复合体包括黄岗臭蛙和天目臭蛙,其中黄岗臭蛙分布于武夷山山区、闽江和九龙江流域,天目臭蛙仅分布于衢江(钱塘江主要支流)的次源地——浦城县管厝乡东北部,为福建省臭蛙类分布新记录种。本研究增添了福建省两栖动物多样性并细化了黄岗臭蛙和天目臭蛙在该省分布范围的认识,但是浦城县西北端长江流域的花臭蛙复合体的物种组成仍需进一步确认。水系和流域是否影响花臭蛙复合体物种分化和分布格局以及这些近缘物种的物种形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0.
小麂(Muntiacus reevesi)主要分布在东亚长江以南的地区,是我国分布范围最广的麂属物种.本研究基于四川省岷山山脉6个自然保护区2011-2020年的红外相机调查数据,共布设有效调查位点726个,完成75320个相机日的有效调查工作量;在其中133个相机位点上拍摄到小麂照片和视频20236份,独立探测1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