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21.
中国林蛙早期胚胎发育过程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受精后0-512h)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和酯酶(EST)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LDH同工酶在受精卵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一直存在,并且在胚胎发育的不同时期差异显著,LDH1同工酶在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都占绝对优势,而DH5活性从尾芽期开始增强,LDH2,LDH3,LDH4 3种同工酶的活性较;低同时也发现LDH1,LDH3,LDH4同工酶各亚带也发育阶段的特异性,2.EST同工酶在开口期才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422.
西双版纳地区两种水蛙的核型、C带和Ag-NOR研究Th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西双版纳地区黑带水蛙(Hylarana nigrivittata Blyth)的核型,2n=26(18M+8SM),NF=52,5+8,Nos.2、3、8、9为SM,C带位于全部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域,Ag-NOR一对,位于12qinter,有异形现象。黑耳水蛙(H.varinus Boulenger)的核型2n=26(24M+2SM),NF=52,5+8,No.8为SM,Nos.2、3、10为M或SM,C带亦主要出现在各染色体的着丝类区域,但No.10者较弱,一对Ag-NOR位于10qinter,有异形现象。黑耳水蛙有染色体数目变异。除大多数分裂相为26外,尚有27或28者,后者多一个或一对小M,C带或深或浅正染。  相似文献   
423.
本研究观察了斑腿树蛙和武夷湍蛙的Ag-NOR_s。其中斑腿树蛙的一对Ag-NOR_s出现在No-10染色体的长臂中间区。武夷湍蛙中,除No-6染色体长臂近着丝点区有一对Ag-NOR_s外,No-12上也有一对略小的Ag-NoR_s,这反映了Ag-NOR_s的扩增现象。从与某些近缘种相比较的结果表明,这两种蛙的次缢痕和Ag-NoR。位置,均具有本物种的特性,并且,在次缢痕与Ag-NOR_s之间有对应关系,但不是绝对的(武夷湍蛙No-11上未见有次缢痕区)。  相似文献   
424.
黑斑蛙繁殖期血浆性激素浓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黑斑蛙在繁殖期血浆性激素的变化,得到如下结果:1.雄蛙在繁殖期吋,精巢饱满,活动精子多、血浆雄激素含量高;繁殖期过后,精巢萎缩,活动精子数少、血浆雄激素含量低。说明雄激素影响精子的形成与成熟;2.雌蛙在排卵前,卵巢较重、有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血浆雌激素含量高;排卵后,卵巢较轻,有残留小卵和残留物,血浆雌激素含量低。说明雌激素对卵和副性征的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425.
目前,已自青蛙皮肤分泌物中分离获得多种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多肽.本文利用电刺激法自沼水蛙背腺和耳后腺获得其皮肤分泌物,利用凝胶过滤色谱(Sephadex G-50)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reverse-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RP-HPLC)分离纯化,获得一种新型抗菌肽,命名为brevinin- 2GHa1. 抑菌实验显示,该抗菌肽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 7.8、3.9、2.0 μg/mL和250.0 μg/mL. 该抗菌肽在水中为无规卷曲结构,在浓度为10 mmol/L SDS水溶液和不同浓度三氟乙醇水溶液中则呈α-螺旋结构,该抗菌肽结构的研究对阐明其抑菌机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26.
赵蕙 《四川动物》2004,23(3):194-201
本文“辽宁篇”记述2004年在辽宁省东部各县、辽西和辽北采集两栖爬行动物的经过。附记在竟甸和医巫间山采集和购买标本的结果。  相似文献   
427.
隆肛蛙皮肤及其腺体的显微结构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观察了隆肛蛙(Paa quadranus)皮肤及其腺体的显微结构特点,主要对成体、幼蛙和蝌蚪泄殖腔上方皮肤腺进行了描述和比较。结果表明,隆肛蛙的表皮和真皮内均分布有微血管及黑色素细胞;皮肤腺为泡状腺,腺泡位于真皮浅层的疏松层内,属顶质分泌的粘液腺;雄性成体泄殖腔上方皮肤腺是隆肛蛙的特有结构,属于雄性的第二性征,本文建议称其为肛上腺(supra-anal gland)。文中对肛上腺及其机能、表皮中微血管与皮肤呼吸、黑色素细胞与体温调节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28.
黑斑蛙3个Sox基因HMG-box区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参照人SRY基因HMG-box保守区的序列,设计一对兼并引物,扩增了黑斑蛙Sox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了克隆及测序.结果在雌雄个体中共筛选出三个不同的Sox基因,rnSox3,rnSox21,rnSox4其序列与人相应SOX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86%、82%、83%,与人类相应SOX基因编码氨基酸的一致性分别为94%、93%、78%.本研究为探索黑斑蛙的性别决定机制提供了分子资料.  相似文献   
429.
蛙科两栖动物皮肤抗菌肽的分子多样性及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莉莉  王秋雨 《遗传》2008,30(10):1241-1248
摘要: 蛙科(Ranidae)是全球分布最广泛的两栖动物, 种类超过650种。为开拓和适应广阔的栖息地及多样的生态环境, 其皮肤腺体中进化产生了结构复杂、种类繁多的抗菌肽。它们除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外, 还有抗肿瘤、抗病毒等生物学活性。蛙科动物皮肤抗菌肽起源于共同祖先,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 基因发生了多重复制和突变, 形成了天然抗菌肽的巨大资源库。这些肽在模拟膜的溶剂中几乎都是疏水的, 并带正电荷, 以一种两亲性的α-螺旋的构象存在。根据氨基酸组成及结构的相似性, 可以将蛙科动物抗菌肽分成brevinin-1、esculentin-1、esculentin-2、temporin、ranalexin、ranatuerin-1、ranatuerin-2、plaustrin、brevinin-2、tigerinin、japonicin、nigrocin和melittin相关肽等若干个家族。文章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 综述了目前已经鉴定的蛙科动物皮肤抗菌肽的分子多样性特点、家族性质和生物学活性的研究进展, 并阐述了东北林蛙新家族抗菌肽的特点。 关键词: 蛙科; 抗菌肽家族; 分子多样性; 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430.
泽蛙的性腺分化及温度对性别决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桑  尤永隆  林丹军 《动物学报》2008,54(2):271-281
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了泽蛙(Rana limnocharis)原始生殖细胞(PGCs)的迁移、原始性腺的形成和性腺分化,并且探讨在不同的培育温度条件下性腺分化的差异。泽蛙的性腺分化有其特殊性:生殖嵴形成时,其中既有体细胞,又有原生殖细胞;无论原始性腺是分化成为精巢还是卵巢,其中都出现一个初生性腔。蝌蚪孵化后的17-34d(Gosner 26-38期)为性腺分化的敏感时期。在蝌蚪孵化后的第2d(Gosner 25期),分别用不同水温18℃±1℃、30℃±1℃、32℃±1℃、34℃±1℃培育蝌蚪,直至完成变态幼蛙(Gosner 46期)形成。自然水温23℃-25℃为对照。对照组的雌、雄性比接近1∶1(1∶1.06);18℃±1℃实验组的雌、雄比例为1.83∶1,雄性率仅35.1%(P<0.01);从30℃±1℃实验组起,雄性率提高,34℃±1℃实验组的雄性率达74.0%(P<0.01)。较高的培育温度可使泽蛙蝌蚪性别分化趋向雄性,而较低的培育温度则使蝌蚪雌性化。泽蛙的性别分化属于温度依赖型性决定(TSD)。当前全球性气候变暖对两栖类性比的稳定存在着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