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6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53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罗汉果栽培枝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良才   《广西植物》1983,(2):117-120
罗汉果生产要获得高产优质,在.嗜育优良健壮无病的苗木的基础上,要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才能充分发挥良种优良特性,达到高产稳产、优质、经济效益高。现将我区罗汉果主要栽培品种栽培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一、罗汉果园地的选择 罗汉果是瓜类植物,在系统发育过程中,经过长期的天然杂交、以及气候、土壤和不同栽培技术条件影响下,形成了丰富的野生类型和一些优良栽培品种,因而各品种、类型要求一定的生态条件和,定的栽培技术。从老产区和新产区多年丰富的生产实践证明,充分利用我区优越的自然条件,选择最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设立罗汉果园,是提高罗…  相似文献   
82.
梁实  黄玉君 《生物技术》1992,2(4):41-42,40
传统的平菇栽培中,栽培种的培养料都用熟料接种.而整个的接种和灭菌过程中需要一些大型的设备和繁杂的技术,从而限制了平菇的发展和普及.自八八年以来我们根据平菇菌的长势快、抗杂菌能力强的特点,试图对平菇生料栽培种的制做和使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试验,现将结果简述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菌株:采用我校从佛罗里达平菇中选育的菌株.  相似文献   
83.
冯丽华 《生物技术》1992,2(5):29-31
本文通过多年多点的田间接种试验,分析了大豆根瘤菌C_(33)(系VSDA_(110)的突变株)的增产效应.在合丰25号大豆接种C_(33)取得明显的增产效果,两年平均比CK增产28.55%,比61A76增产24.5%;C_(33)接种在其他品种以及在不同类型和肥力的土壤上增产效果也均高于CK和61A76,说明大豆根瘤菌C_(33)比当前生产上应用的61A76更具有广谱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84.
大豆高光效育种光合性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5.
根据大豆种子球蛋白和清蛋白溶解性不同的原理,分离出我国红丰3号大豆种子球蛋白2S粗制剂,再用SephadexG-100柱层析对其进行纯化。纯化后的球蛋白表现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非均一性。对这样纯化过的2s球蛋白进行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用0.1—0.5mol/L pH7.6磷酸盐缓冲液进行线性梯度洗脱,得到四个洗脱峰,每个峰都获得了PAGE单一条带。四个组分分别命名为SⅡP_1,SⅡP_2,SⅡP_3和SⅡP_4。然后对这四种蛋白质的某些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者的分子量按以上顺序分别为22800,21500,19200和17800。所含残基数分别为191,179,163和147个。SⅡP_1,SⅡP_2和SⅡP_3三者的沉降系数(S_(20),w)分别为2.1S,1.9S和1.8S。N-末端分析表明这四种蛋白质的N-末端均为天门冬氨酸.还发现SⅡP_2具有能抑制α-胰凝乳蛋白酶的活性。本实验所提纯的这个抑制剂的一个ATEE(N-乙酰-L-酪氨酸乙酯)单位为0.4μg抑制剂蛋白(仅指对α-chymotrypsin发生作用)。α-chymotrypsin与此抑制剂相互作用时的摩尔数比初步判断为E/I=2/1。  相似文献   
86.
87.
大豆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土壤水分胁迫使两个供试大豆品种(系)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降低,“鲁豆四号”降低的幅度大于小粒大豆品系“7605”。在相同的叶水势下,“7605”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均高于“鲁豆四号”,但“7605”气孔随水势下降而关闭的速率大于“鲁豆四号”。水分胁迫使叶片温度升高,“7605”比“鲁豆四号”升温较快,但在同一水分处理中,“鲁豆四号”的叶温高于“7605”。水分胁迫降低了大豆的水分利用效率,且“鲁豆四号”降低的速率大于“7605”。结果表明,“7605”对水分胁迫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8.
C3植物绿色器官PEP羧化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89.
90.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RhoA/ROCK2信号通路介导的氧化应激反应和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大豆异黄酮组。连续给药7天后,给药剂量200 mg/kg。应用中动脉栓塞再灌注模型致大鼠缺血损伤。24 h后评价大鼠神经功能,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试剂盒检测脑中氧化因子含量,免疫组化检测神经元损伤,Western Blotting检测RhoA/ROCK2相关蛋白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增加(P0.05),氧化因子含量增加(P0.05),神经元凋亡显著(P0.05),RhoA/ROCK2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大豆异黄酮升高了大鼠神经功能评分(P0.05),减少的脑梗死体积(P0.05),降低脑中氧化因子含量(P0.05),抑制了神经元凋亡(P0.05),抑制了RhoA/ROCK2蛋白表达(P0.05)。结论:大豆异黄酮可以缓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介导的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进而减轻神经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hoA/ROCK2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