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广西杠柳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鼎  凌惠珠   《广西植物》1994,(2):122-123
广西杠柳属一新种方鼎,凌惠珠(广西中医药研究所,南宁530022)关键词杠柳属;大花杠柳;新种;广西ANEWSPECIESOFPERIPLOCALINN.(ASCLEPIADACEAE)FROMGUANGXI¥FangDingandLingHuizh...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凤丹’牡丹(Paeonia ostii‘Feng Dan’)PoKAS基因在脂肪酸合成中的功能,从转录组数据中获得3个PoKAS基因,克隆基因全长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qRT-PCR检测它们在牡丹落花后第23、45、75、100和125天时的表达。结果显示:(1)克隆得到的3个基因序列全长分别为1 401、1 692和1 215 bp,分别编码466、563和404 aa;保守结构域分析发现,它们都含有KAS保守结构域,属于cond-enzymes超蛋白家族。(2)系统进化树将三者分为三大类,表明其在进化上相对独立,分别命名为PoKASⅠ、PoKASⅡ和PoKASⅢ(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OP056413、OP056412和OP056414)。(3)qRT-PCR分析发现,在牡丹落花后种子发育的5个时期中,PoKASⅠ和PoKASⅡ基因在落花后75 d和45 d时的表达量分别显著高于其他发育时期;PoKASⅢ基因在落花后45~125 d时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落花后23 d,说明PoKASⅢ基因在牡丹种子脂肪酸合成的整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PoKASⅡ基因主要在种子油脂...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比较了连丹皮、刮丹皮、栓皮、木心、须根这五个牡丹根加工过程中分成的不同部位成分差异,探究牡丹药用部位的科学性,评价牡丹根部非药用部位的开发利用的价值。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建立牡丹根不同部位特征图谱,通过化学计量学进行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 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 PLS-DA)等模式识别技术对牡丹根不同部位中酚及酚苷组分、单萜及其苷组分、鞣酸组分等类别化学成分进行差异性分析,筛选的10个差异性成分中可指认的7个及含量大于0.1 mg/g的化学成分作为定量分析指标,进行成分含量测定。特征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表明连丹皮、刮丹皮和须根三者化学成分相似;木心和栓皮与前三者的化学成分存在明显差异,木心中化学成分较少,且含量均较低;栓皮化学成分最为丰富,且单萜及其苷类成分占比较大。本研究表明连丹皮、刮丹皮与栓皮等部位在主成分上无显著性差异,为牡丹皮在产地加工中...  相似文献   
14.
仇良栋  罗献瑞   《广西植物》1996,16(4):373-374
全国多数省区使用天仙子是历代本草所载的天仙子,为茄科植物莨菪Hyoscyamus niger L.的种子,南方各省区则使用进口南天仙子,其原植物不详;在1962年有载其学名为爵床科植物水蓑衣Hygrophila salicifolia(Vahl)Nees。经作者调查考证进口南天仙子的原植物实系大花水蓑衣,其学名新组合Hygrophila salicifolia(Vahl)Nees var.megalantha(Merr.)H.S.Lo et L.D.Chou,两者不宜混淆。  相似文献   
15.
1971年,N.Ulzijkhutag根据采自阿拉善戈壁(=Bordzon-Go-bi)的标本(1970-07-29,V.I.Grubov,N.Ulzijkhutag et G.Tserendalzhid,无号)发表新种Oxytrops grubovii,并以此建立新组Oxytropis subgen.Traganthoxytropis sect.Monan-thos;1987年,G.P.Yakovlev将O.grubovii归入海绵豆属Spongiocarpella;1988年,张振万同意N.Ulzijkhutag的意见,并根据刺垫棘豆之龙骨瓣无喙等特征将Ulzijkhutag的刺  相似文献   
16.
黄燮才   《广西植物》1981,(1):34-37
本文对臭牡丹(Clerodendrum bungei)原植物的种类,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及资源分布的概况作了扼要介绍,附花形态特征鉴别图和分种检索表,并对开展臭牡丹原植物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野生牡丹研究(一)芍药属牡丹组新分类群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洪涛  张家勋 《植物研究》1992,12(3):223-234
牡丹为我国特产珍贵花树和药用树种,已有1500余年栽培历史,建国以来,各地栽培品种已达500余个。 有关牡丹分类的主要研究成果多为西方科学家根据18—19世纪从我国引种到英、美、法等国的栽培牡丹和腊叶标本加以描述和定名。 作者近几年来在安徽、河南、湖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等地对我国野生牡丹进行了较广泛的调查和研究。 本文发表3个新种和1个新等级,这对研究我国栽培牡丹的起源和栽培品种的自然分类,发掘、保护、利用我国珍稀野生牡丹基因资源,培育新品种,扩大牡丹栽培地区等方面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紫斑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var. papaveracea)花瓣为原料,采用隔离窨制,对牡丹花茶窨制过程中花坯、配花量等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密闭箱桶温度21 ℃、相对湿度90%、窨制时间48 h条件下经一窨一提获得的花茶,感官评审花与茶叶的协调度高、香气高锐持久、茶汤滋味醇正鲜爽。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花茶香气成分,新鲜花瓣与茶叶配比5:1窨制48 h的花茶苯乙醇、香叶醇、橙花醇含量较高,其香气高扬、茶汤醇正鲜爽,配比2.5:1的花茶上述成分含量和感官其次,而拌和型茶品透素欠鲜爽。发酵或发酵揉捻花瓣窨制的花茶乙醇、环氧芳樟醇及高级烷烃含量较高,其主要赋香物质低于新鲜花瓣含量,渥味明显,茶汤有浊气欠鲜爽。  相似文献   
19.
以云南省澄江市梁王山一带3个大花香水月季居群240个个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巢式方差分析、表型变异系数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大花香水月季的花、叶等16个表型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花香水月季居群内和居群间均存在丰富的表型多样性,表型分化系数在-1.51%~26.18%之间,在较近的距离内,居群内多样性远高于居群间多样性。表型性状在居群内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3.62%,离散程度相对较低,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花梗长,最小的是花瓣长宽比。相关性分析发现,大多数花部性状间、叶部性状间相关性较强,但花部性状与叶部性状之间相关性较低甚至不相关。  相似文献   
20.
牡丹种皮黄酮提取及对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丹凤牡丹(Paeonia ostii)种皮为原料,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影响牡丹种皮总黄酮匀浆提取含量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分析,考察了乙醇浓度、料液比、匀浆时间、匀浆次数4个因素的影响,筛选出最佳工艺条件,乙醇浓度80%,液料比20∶1,匀浆时间4 min,匀浆次数2次。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得牡丹种皮黄酮提取物含量为52.19 mg·g-1。测定了牡丹种皮黄酮对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ABTS)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牡丹种皮黄酮的抗氧化能力强于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为牡丹种皮变废为宝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