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6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谷粹芝   《广西植物》1989,(4):285-288
<正> 灌木,高约2米。小枝微弯曲,黑褐色,无毛。冬芽长卵圆形。叶片呈不等的五角形,长7—13匣米,宽8—16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深心形,边缘有不等重锯齿,上面深绿色,散生硬毛,下面淡绿色,沿脉被短柔毛,主脉和侧脉均突起;叶柄长5—9.5厘米,近无毛。总状花序,下垂,花梗长3—4毫米,和总花梗均被短柔毛,常混生星状毛。果实长圆形,红色,直径约6毫米;萼片宿存,反折,近无毛。  相似文献   
12.
温度对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殖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角体计数、对流免疫电泳、单向免疫扩散及火箭免疫电泳测定的结果表明:26℃适于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的增殖。多角体含量或其相对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并渐趋于平稳,两者间呈Logistic曲线关系。单位体重或单头幼虫所含的多角体数量(y_1或y_2)、扩散环直径(y_3)和火箭峰值(y_4)与时间(t)的关系式分别为:y_1=(8.1481)/(1 EXP(9.4210-0.0608t))×10~9PIB/克;y_2=(6.1596)/(1 EXP(5.4809-0.0376t))×10~8PIB/头,y_3=(1.4)/(1 EXP(2.710-0.015t))cm;y_4=(3.52)/(1 EXP(4.580-0.040t))cm。但30℃下,EoNPV增殖严重受抑制,饲毒后24~168小时内难以测出多角体,其后多角体含量也极显著低于26℃,乃至难以被三种免疫测定法测出。  相似文献   
13.
山茶科紫茎属和舟柄茶属的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山茶科紫茎属和舟柄茶属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系统学研究,藉助形态学、古植物学、孢粉学,细胞学和解剖学资料澄清了两属的分合问题,证实两属在各方面具有较大相似性,并且各分类特征存在广泛的联系而无法分开,从而赞同H.K.Airy Shaw,J.R.Sealy及S.A.Spongberg的主张,即将这两属合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世界范围广义紫茎属下分类系统。属下新系统根据花柱合生程度、花序类型,苞片与萼片的形状以及两者的相对长度等特征,分为两个亚属,五个组,同时对该属种类进行修订。该属共有23种5变种,本文发表新组1个,新名称2个,新组合9个,新异名10个,新种1个,并附有分种检索表。广义的紫茎属为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类型,中国南部和西南部是该属的起源中心和高度分化中心。根据化石资料推断,该属起源于早白垩纪,在第三纪以前于整个劳亚古陆上呈广泛而连续的分布,后因冰川及造山运动的影响,从而形成现在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茶对变形链球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6只spraque-Dawley鼠分4组给予诱龋饲料(Diet2000,keys),并连续5天在口腔内接种变链菌6715菌株,分别给予我国主要产茶区的三种茶浸液:龙井绿茶(B组),四川涪陵红茶(C组),乌龙茶(D组),先用0.5g茶和50ml双蒸馏水加热煮沸过滤后浸泡10分钟以及对照组(A组)用双蒸馏水为饮料喂养实验鼠。实验60天后,杀鼠观察计算鼠磨牙面的菌落形成单位(CFU)和菌斑指数(plaquescore)均显著下降。实验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菌斑指数下降值顺序如下:C组>D组>B组>A组,并与实验组含氟量有相关性。很多研究表明变链菌是较为肯定的致龋菌、茶中氟化物对变链菌生长、粘附都有抑制作用。本研究选用茶来源广泛、价廉、无毒安全等优点,为开拓新的防龋方法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6.
合理用药生态控制茶小绿叶蝉主要措施与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合理用药生态控制茶小绿叶蝉主要措施与评价张觉晚,王沅江(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长沙410145)PrincipalTechniquesofRationalUseofPesticideforEcologicalControloverTeaGresnLeaf...  相似文献   
17.
热带胶茶人工群落中土壤动物季节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邓晓保 《生态学杂志》1994,13(5):31-34,12
热带胶茶人工群落中土壤动物季节变化的研究邓晓保(中国科学院昆明生态研究所,650223)SeasonalVariationofSoilAnimalsinMan-MadeRubber-TeaCommunityinTropics.¥DengXi-aoba...  相似文献   
18.
灰茶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某些生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茶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某些生化特性的研究李彦章,石正丽,陈棣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武汉430071)关键词灰茶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结构多肽,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灰茶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grisescensnuclearpolyh...  相似文献   
19.
麻皮蝽和茶翅蝽对枣树的危害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宏伟  王彩敏 《昆虫知识》1993,30(4):225-228
在河南新郑枣区麻皮蝽1年发生1代。茶翅蝽1年1代,少数1年2代。它们对枣树的危害主要是造成缩果和落果,危害程度以茶翅蝽成虫>茶翅蝽若虫>麻皮蝽若虫>麻皮蝽成虫,对不同枣树品种危害有很强的选择性。防治主要抓成虫群集越冬时消灭,秋季树干束草可诱杀越冬成虫。对发生量大的地块可在若虫发生高峰期喷施40%水胺硫磷乳剂1500倍稀释液防冶。  相似文献   
20.
得到并分析了茶刺蛾颗粒体病毒(Darna trima Granulosis Virus缩写为DtGV)病毒粒子的SERS谱.DtGV病毒粒子通过COO(COOH)和NH_2(NH_3)基因被吸附到银溶胶表面上.Trp、Tyr和Phe残基侧链靠近银表面、以Trp残基侧链的振动增强效应最显著.上还增强特性与溶液的pH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