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5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采用超连续谱激光光源滤除其红外部分仅输出可见谱段部分,在不超过国家安全标准允许的最大辐照量条件下,以正入射方式照射人眼后,记录并分析在明、暗适应条件下中心极限视力恢复时间、中心近极限视力恢复时间和视觉后像持续时间,明确超连续谱激光可见谱段对人眼的眩目效果。明适应下激光照射0.1 s导致人眼中心极限视力恢复时间为31~119 s,中心近极限视力恢复时间为19~76 s;暗适应下激光照射0.1 s导致人眼中心极限视力恢复时间为26~223 s,中心近极限视力恢复时间为13~123 s;明、暗适应下导致人眼眩目效应的最小功率密度值分别为0.055 mW/cm^2和0.005 mW/cm^2。结果表明,超连续谱激光可见谱段对人眼有良好的眩目效果,可导致数十秒至数百秒的中心视力下降,随着照射功率密度增高,眩目效应增强,显示出较好的量效关系,且相同功率密度时暗适应下人眼的眩目效果优于明适应。该研究探究了明、暗适应条件下超连续谱激光对人眼眩目效应,明确了超连续谱激光与人眼眩目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42.
摘要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激光烧伤大兔皮肤愈合的影响分析。方法:通过热辐射仪激光灼烧对大兔耳朵进行烧伤处理,根据实验需求,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bFGF组,bFGF + DAPT组。通过ImageJ软件测量伤口面积和疤痕组织的厚度,并定期计算残余伤口面积率和疤痕指数。通过组织学分析大兔伤口愈合的新血管生成量。通过蛋白印迹分析Notch1、Jagged1和Hes1的蛋白表达。通过免疫荧光分析愈合后的皮肤中α-SMA,Col I和Col III的相对蛋白水平。结果:bFGF组较对照组的疤痕指数降低(P<0.05),bFGF+DAPT组较bFGF组疤痕指数升高(P<0.05)。bFGF组较对照组的愈合面积增加(P<0.05),bFGF + DAPT组较bFGF组愈合面积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bFGF组的愈合时间明显缩短,较低的残余伤口面积和较低的疤痕指数(P<0.05),而bFGF + DAPT组表现出明显的愈合延迟和较高的疤痕指数(P<0.05)。bFGF组较对照组的新血管生成量增加(P<0.05),bFGF + DAPT组较bFGF组心血管生成量减少(P<0.05)。bFGF组较对照组的肉芽组织平均厚度增加,表皮间隙的闭合百分比升高(P<0.05),bFGF + DAPT组较bFGF组肉芽组织平均厚度增加、表皮间隙的闭合百分比减少(P<0.05)。H&E染色进行组织学分析发现,与对照组和bFGF + DAPT组相比,bFGF组出现明显的再上皮化和新血管形成,愈合效率较高(P<0.05)。bFGF组较对照组Notch1、Jagged1和Hes1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bFGF + DAPT组较bFGF组Notch1、Jagged1和Hes1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bFGF组较对照组?琢-SMA,Col I和Col III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bFGF + DAPT组较bFGF组表达升高(P<0.05)。结论:bFGF可以通过促进ESC的增殖并通过激活Notch1 / Jagged1途径抑制其向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s,MFB)的分化加快伤口愈合,减少疤痕形成。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658 nm低能量激光照射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纤维连接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改良组织块法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通过658 nm激光照射人牙周膜细胞,观察能量密度为1.86 J/cm2和3.72 J/cm2激光照射后不同时间点细胞增殖效应、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纤维连接蛋白的变化.结果:1.86 J/cm2和3.72 J/cm2能量密度的激光照射人牙周膜细胞,可显著促进细胞增殖效应.3.72 J/cm2能量密度的激光照射可提高人牙周膜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能量密度为1.86 J/cm2的激光照射人牙周膜细胞72 h后,细胞中纤维连接蛋白分泌量增加.结论:658 nm低剂量激光照射可促进人牙周膜细胞增殖;适量的低剂量激光照射人牙周膜细胞可促进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纤维连接蛋白的分泌.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模拟失重环境下大鼠血浆蛋白质组变化特征.方法:健康成年雄性 Wistar 大鼠88只,按模拟失重时相随机分为11组,分别为6 h、12 h、1 d、2 d、3 d、5 d、1周、2周、3周、4周及0 h 组(对照组).采用尾悬吊法建立模拟失重动物模型,实验结束时取动物静脉血,利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及 MB-WCX 磁珠检测大鼠静脉血浆蛋白质谱,应用 Ciphergen Protein Chip Software 3.2.0和 Biomarker Wizard 3.1.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发现18个重力敏感蛋白,其中在模拟失重早期,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6个蛋白的表达呈上调趋势,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12个蛋白的表达则逐渐下调;在模拟失重后期(悬尾2~3周后),上述蛋白的表达均呈回归趋势.结论:模拟失重环境对大鼠静脉血浆蛋白质谱产生明显影响,研究重力敏感蛋白对进一步揭示失重对机体的影响及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并对医监医保可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5.
探讨古环境和古气候变化与哺乳动物演化之间的关系是目前古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而哺乳动物化石牙齿釉质的碳、氧同位素分析是恢复古环境和古气候的一个重要手段。以往的哺乳动物化石牙齿釉质稳定同位素分析多集中在大哺乳动物化石,这主要是受到技术手段的限制,所需的样品量较大所决定的。但最近几年随着激光和离子显微探针技术的应用,对小哺乳动物化石(如啮齿类和兔形类)的牙齿釉质碳、氧同位素的分析和应用日趋成熟和广泛。除了传统的化学处理方法之外,对小哺乳动物化石牙齿釉质碳、氧同位素的分析还有以下三种方法:1)激光剥蚀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分析;2)直接激光氟化技术;3)离子显微探针技术(SHRIMPII)。这些技术需要的样品量少,对标本的破损小,准确度和精密度高,所以在小哺乳动物化石和一些珍贵标本(如古人类化石)的稳定同位素分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相对于大哺乳动物化石,小哺乳动物化石数量多、演化速度快,更能反映多个层位长时间序列的古环境和气候变化;而且小哺乳动物通常没有长距离迁徙的行为,栖息地局限,所以更能准确反映化石埋藏地点的古环境和气候状况。  相似文献   
46.
选用小麦‘ML7113’品种为材料,人工模拟He-Ne激光(5mJ·s-1·mm-2)、增强UV-B(10.8kJ·m-2·d-1)辐射及两者复合辐照进行处理,利用叶绿素荧光仪、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和PCR技术研究7d龄小麦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Rubisco活化酶含量、基因表达量及其基因序列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增强UV-B辐射后,小麦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减弱,Rubisco活化酶含量及其基因表达量均下降;而低剂量的He-Ne激光辐照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修复经UV-B辐射后对小麦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所造成的损伤,且使Rubisco活化酶含量及其基因表达量上升。(2)与对照组相比,经He-Ne激光和增强UV-B辐射以及两者复合辐照处理后基因序列均出现两个相同的点突变,但并未造成氨基酸序列的变化。研究认为,低剂量He-Ne激光辐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修复受UV-B辐射小麦幼苗叶绿素荧光活性、Rubisco活化酶含量及其基因表达量的降低;He-Ne激光和增强UV-B辐射对小麦幼苗Rubisco活化酶活性的影响可能发生在其转录水平,从而使小麦光合能力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47.
用He-Ne激光(波长632.8 nm,辐射剂量5.43 mW/mm2)对萌动小麦种子辐照5 min,待幼苗长至一叶一心时,用150 μmol/L CdCl2溶液进行胁迫处理,研究He-Ne激光预处理对镉(Cd2+)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He-Ne激光预处理能显著降低Cd2+胁迫下小麦幼苗中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含量及超氧自由基(O2)产生速率,显著提高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氧化酶(APX)活性,并使叶片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GSH)和抗坏血酸(AsA)含量以及幼苗株高、根长和干重增加。研究表明,He-Ne激光预处理可有效缓解镉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并通过促进其幼苗中酶类和非酶类抗氧化剂的产生,有效减少镉胁迫产生的脂质过氧化物含量,从而提高其耐镉性。  相似文献   
48.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阪崎肠杆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法对阪崎肠杆菌进行鉴定,建立一种高效检测阪崎肠杆菌的方法,并为该技术的推广使用及阪崎肠杆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MALDI-TOF-MS法检测38株野生阪崎肠杆菌、2株标准菌株和1株阴沟肠杆菌,结果与常规生化鉴定结果对比;同时对在不同培养基上培养的阪崎肠杆菌进行质谱分析比较,对比不同培养基对质谱结果是否有影响;对38株野生菌株质谱图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38株菌株鉴定结果均为阪崎肠杆菌,与生化鉴定结果一致,且质谱鉴定分值大多在2.0以上.通过MALDI-TOF-MS鉴定方法可以很明显地将阴沟肠杆菌与阪崎肠杆菌两种菌分开.4种培养基对MALDI-TOF-MS鉴定结果的影响不是很明显,TSA比较适合作为阪崎肠杆菌MALDI-TOF-MS鉴定的培养基.通过质谱图谱和离子峰值比较得出,所有菌株在5745 m/z附近均出现高的离子峰,在2871、4740、8288、6260和9488 m/z附近出现离子峰的实验菌株达95%以上;在差异水平在0.5时,MALDI-TOF-MS的聚类分析结果可将所有实验菌株分成5个类型,结合菌株对应的来源和种类分析表明本研究所用菌株与来源和种类之间并无明显关系.结论 MALDI-TOF-MS方法具有准确且精确鉴定阪崎肠杆菌的能力;离子峰5745m/z具有作为阪崎肠杆菌的标记性离子峰的可能;差异水平为0.5进行MALDI-TOF-MS聚类分析,未发现5个类型与来源等具有一定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眼周皱纹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我院接收眼部皱纹改善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激光组、肉毒毒素组及联合治疗组,各30例,分别给予CO_2点阵激光治疗、A型肉毒毒素注射和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后7 d、1月及3月进行疗效随访评价,比较三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眼周皱纹均有所改善,治疗1个月时效果最为明显。激光组的静态皱纹治疗效果明显,对动态皱纹治疗效果不明显;肉毒毒素组对动态皱纹治疗效果明显,对静态皱纹治疗效果不明显;联合治疗组对静态皱纹和动态皱纹均有明显的改善,其满意度评价总分数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三组患者对CO_2点阵激光和注射A型肉毒毒素所引起疼痛均能耐受,安全性好。结论:A型肉毒毒素联合CO_2点阵激光对静态皱纹和动态皱纹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不良反应轻,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0.
目的:评价飞秒激光辅助全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圆锥角膜患者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17眼圆锥角膜患者均采用飞秒激光辅助联合Anwar大气泡技术暴露后弹力层的角膜移植手术。术前17只眼均测量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ndothelial cell density,ECD)、角膜中央平均厚度、角膜曲率1(K1)、角膜曲率2(K2)、角膜地形图角膜散光度数和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术后第1周、第1月、第2月和第3月。结果:到第3月时,UCVA和BCVA均有明显提高。测量中央角膜中央厚度为(493.0±46.80)μm;角膜曲率已接近正常水平,K1和K2平均值分别为(44.56±4.86)D和(40.22±3.60)D,以上数据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散光值下降至(4.57±3.60)D(P=0.185,P0.05)。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14.3%。术后眼压均正常。结论:飞秒激光辅助全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圆锥角膜患者早期临床效果明显,具有精确性、安全性和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