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6篇
  免费   574篇
  国内免费   2746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326篇
  2022年   341篇
  2021年   344篇
  2020年   306篇
  2019年   292篇
  2018年   249篇
  2017年   248篇
  2016年   284篇
  2015年   296篇
  2014年   425篇
  2013年   319篇
  2012年   384篇
  2011年   411篇
  2010年   355篇
  2009年   372篇
  2008年   472篇
  2007年   313篇
  2006年   286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244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194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101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2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为了探讨高原低氧对机体无氧代谢阈值(AT)的影响,本研究采用Wasserman无创性方法,分别测定了11名新兵在平原(四川淮口,海拔500m)和经空运进驻高原 (西藏错那,海拔4370m)后的第3、5、7和14天的AT。结果表明:新兵进驻高原后AT由平原的813.6±147.4kg·m/min降低到395.5±194.5 kg·m/min(P<0.01);高原低氧引起AT的降低幅度与受试者平原AT的高低呈正相关(r=0.933,P<0.01);进驻高原后第3、5、7天AT维持在较低水平,随后呈上升趋势。但移居高原1年战士的AT仍低于平原水平(P<0.05)。提示,高原低氧能够显著地降低机体的AT,并且AT越高的个体进驻高原后受低氧环境的影响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32.
用TOPSIS方法评价黄土丘陵区草场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积民  张文军 《生态学杂志》1992,11(3):33-35,58
一、自然概况黄土高原位于我国西北部,西起青海日月山,东抵山西太行山,北至晋陕长城,南达甘陕秦岭,构成一个独具特色的、比较完整的自然区域,其地理范围大致是北纬34°—41°,东经103°—113°之间。高原到处有起伏的黄  相似文献   
33.
34.
致癌的甲基异戊基亚硝胺和亚硝基哌啶的前体物——甲基异戊胺和哌啶可由食管癌高发区(林县)食物中常见的真菌(串珠镰刀菌和圆弧青霉)利用异戊胺和异丁胺来合成。本文报道这项实验结果,并对真菌在致癌物亚硝胺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5.
利用南京地区夏季炎热的自然条件,连续两年在高温季节(7—8月)进行实验。第一年(系列Ⅰ)的实验动物为四头装置瘤胃瘘管的空怀母水牛,研究高温初期(27.5~33.4℃)和持续高温期(28.0~35℃)对水牛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第二年实验(系列Ⅱ)利用三头装置瘤胃瘘管的海仔母水牛重复高温(26~35.3℃)实验。 夏季高温期间,实验水牛的呼吸率、瘤胃温度和直肠温度升高,采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加,瘤胃液流速减缓。高温初期出现瘤胃代谢升高[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和氨氮(NH_3-N)浓度及乙酸/丙酸(A/P)比率升高]。但在持续高温情况下,水牛的采食和瘤胃代谢均明显抑制。采取瘤胃内降温措施(投入冰袋)或冷水淋浴,均能迅速降低呼吸率、直肠和瘤胃温度,恢复采食和反刍,并缓解瘤胃代谢的抑制。提示动物机体参与调节瘤胃代谢的变化,并为改善水牛夏季的饲养管理提供生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36.
本实验选择对低温比较敏感的骨骼肌组织作为实验对象。将19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其右后肢经冷冻处理使组织温度分别达 5℃、0℃及-5℃,于复温后不同时间测定骨骼肌中四种高能磷酸化合物AMP,ADP、ATP及CP的含量。结果表明,大鼠骨骼肌组织中高能磷酸化合物含量随冷冻时组织最低温度的下降而不同程度的减少,并且具有明显的时相过程。复温后即刻至4小时下降迅速,4~12小时三组值较为接近,其后随时间延长而明显分离。 5℃组恢复得早而且明显,0℃组恢复程度次于 5℃组,-5℃组含量下降最明显而且几乎不恢复。提示:低温使骨骼肌组织能量的产生和贮存过程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37.
用逆行溃变(Kohnstamm,1902;Yagita,et al.,1909;Torvik,1957)局部电刺激中枢(Chatfield,1942;Magoun et al.,1942;Wang,1943)等方法进行唾液中枢的定位,所得到结果很不一致。近年Satomi(1979)等用辣根过氧化酶(HRP)浸泡猫中间一面神经或鼓索神经,观察了脑干中逆行标记细胞的分布。但用HRP直接浸泡支配猫颌下腺的神经分支尚未见报道。此外,只见到关于鼓索神经纤维类别和数量的分析的光学显微镜研究(Foley,1945),用光镜和电镜相结合分析颌下腺神经支中的纤  相似文献   
38.
在缺钾培养条件下,高粱苗地上部单位鲜重含钾量由于地上部鲜重的增加而下降。从高梁苗钾缺乏症出现的时间、频率和程度来看,Pro培养似乎有利于缓和或减轻缺钾对植物造成的伤害。在同样含钾量情况下,以Ca(NO_3)_2为氮源的苗受到缺钾伤害要重于以Pro为氮源的苗受到的伤害,其钾缺乏症植株的百分数增加值与含钾量降低值之比为0.26,以Pro为氮源的缺钾营养液培养的苗为0.09,即下降同样量的钾前者苗的钾缺乏症的增加要大大地超过后者。Pro并不减轻在缺钾情况下叶绿素含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39.
灵芝(Gesoderma lucidum)远在东汉(纪元102—200)年间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中国劳动人民认识它远在此之前。国外最早的记载是1781年W. Curtis的“Boletuslucidus W.Curt,t. no 224’此种模式标本已不存在。Karsten (1881)在赫尔辛基植物博物馆留下一号标本作为新模式(neoty pe)。 不同的分类学家认为在同一种不同的标本上皮壳构造可能有变化,甚致在同一号标本中也有变化。菌肉的颜色也有变化。或许菌肉颜色变暗是由于纬度和海拔高度的不同,平均温度渐渐增加所致(Steyacrt,1972)。有些分类学家认为菌柄的有无不能作分类的依据。Stcyaert(1975)证明甚致硬皮灵芝(Gonoderma tornatum complex)的孢子因纬度和海拔高度的不同有改变。总而言之,我们可以说灵芝复合种(Ganoderma complcx)在自然界的存在是不稳定的。诚然,这是一条自然规律。在自然界每一个生物种都是连续不断的变化着。但也相对的稳定。它们在自然界的矛盾中生长和发育。本文作者同意其他分类学家的意见,即在灵芝属中孢子诸性状是唯一地分类根据。种与种之间孢子的性状是清楚的不同。同时他建议应用每一个种的综合性状作分类依据或许是正确的。因为不同的分类学家对灵芝有人持广义的概念,也有人持狭义的概念。对它的亲缘种自然也有不同。下列种类现作者认为可能是它的亲缘种类。它们是:无柄灵芝;弱光泽灵芝;四川灵芝;紫芝以及松杉树芝。现作者假定灵芝在本组中是一个中心种。其它亲缘种围绕它而诞生。于是形成一个较大的种群。也有分类学家称之为灵芝复合种。长期以来灵芝复合种已经成为分类上的困难问题。有人认为成了本组分类的绊脚石。作者研究本组真菌已有多年。根据他的经验认为持种的狭义概念大概更合乎自然规律。对于以上观点作者拟在另文中阐述。本文因限于篇幅,只报道{个新种。其中1新种应隶属紫芝组。它们是:大青山灵芝(Ganoderma daiqingshanense Zhao),昆明灵芝(G. kun-mingense Zhao),多分枝灵芝(G.Ramosissimum),澄海灵芝(G. chenghaiense Zhao)。以上所有引证标本都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40.
根培养物的次生代谢产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