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4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42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294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313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71.
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异质性细胞群体。基于细胞群体水平的干细胞研究不能满足深入认识干细胞生物学本质及实际应用的需要。近年来,单细胞相关技术不断发展和成熟,并正在干细胞基础研究及其相关领域中获得迅速应用。该文以造血干细胞为主要例举,就实验研究中常用的单细胞分离、单细胞克隆分析、单细胞移植、单细胞实时定量PCR及单细胞测序等技术原理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大鼠80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均行脊髓左侧半切。研究组在损伤后72小时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2周、4周改良Tarlov评分。(2)研究组和对照组组织学变化。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2周、4周改良Tarlov评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对照组在手术后8周提示脊髓空洞面积大、神经纤维稀疏,炎性细胞和星型胶质细胞聚集,见图1。研究组在手术后8周提示脊髓周围炎症细胞和胶质细胞明显减少,有神经纤维通过损伤区。结论:本次研究认为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抑制胶质瘢痕形成,改善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施万细胞(SCs)联合移植对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端侧吻合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SD雌性大鼠60只均制作成坐骨神经损伤端侧吻合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联合移植组、MSCs组和SCs组,分别对吻合端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SCs联合移植、MSCs移植、SCs移植。观察分析三组大鼠的神经电生理学指标和腓神经功能指数(PFI)和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三组大鼠的PFI和NCV均有所改善,且联合移植组的PFI和NCV均优于其他两组,并随着时间推移损伤坐骨神经功能恢复越来越好。结论:MSCs与SCs均具有促进大鼠周围神经身上修复的功能,且两种细胞联合移植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磁纳米颗粒(magnetic iron oxide particles,MIOP)体外标记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SCs)向软骨分化及MRI示踪的可行性。方法:从小鼠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扩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SCs),流式鉴定细胞表型后,分别采用不同浓度(25μg/mL,50μg/mL)的MIOP标记ASCs并向软骨细胞诱导分化。普鲁士蓝染色和透射电镜(TEM)鉴定细胞内磁纳米铁颗粒分布情况,应用3.0T MRI体外检测标记软骨细胞MRI信号。结果:从脂肪组织中可以分离获得大量高表达CD90、CD105、Sca-1的ASCs,不同浓度(25μg/mL,50μg/mL)的MIOP与ASCs共同孵育24小时后,普鲁士蓝染色发现ASCs随MIOP浓度的增加,蓝染程度逐渐加深且标记的ASCs可以向软骨细胞分化;TEM证实细胞内分布大量的黑色纳米铁颗粒。体外MRI T2序列证实随着MIOP浓度(25μg/mL,50μg/mL)的增加MRI信号值逐渐减低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IOP可以标记ASCs向软骨分化,体外应用MRI可以对其进行示踪。  相似文献   
75.
精原干细胞(SSC)是存在于睾丸生精小管,不断增殖和分化以产生精子的男性生殖干细胞。SSC的冻存和移植被认为是未成年肿瘤患儿生殖保护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研究报道表明人类和鼠类的SSC可以在体内和体外分化为具有多能性的细胞,这些在表现型和功能上都和胚胎干细胞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精原干细胞SSC也被认为是很有希望成为再生医学中基于干细胞治疗方面的新来源。  相似文献   
76.
糖尿病心脏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患者心脏病变弥漫、病变程度严重,患病率与死亡率逐年上升,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找到其他的治疗途径已成为一项重要内容。有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作为一种具有多分化潜能的细胞,能够通过多种机制作用于DCM的病理改变,提高心脏射血分数、改善心室重塑,是一种富有前景的治疗手段,本文着重就DCM的发病机制、MSCs对DCM的治疗机制及效果做一综述,为MSCs在DCM治疗中的应用提供重要的临床前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7.
目的:阐明小鼠去细胞拟胚体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在体内生长的影响。方法:先制备来源于小鼠胚胎干细胞的拟胚体,然后用SDS去细胞处理。实验分成3组:小鼠Lewis肺癌细胞与去细胞拟胚体培养组,癌细胞与Matrigel培养组和单纯癌细胞组(每组n=12)。培养3天后注射入裸鼠体内,观察肿瘤生长情况。28天取出瘤体,Ki67和CD31免疫组化染色(n=12)检测细胞增殖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Western blot检测组织Paxillin,E-cadherin和β-actin水平(n=6)。结果:去细胞拟胚体组肿瘤生长明显较单纯细胞组和Matrigel组慢。去细胞拟胚体组Ki67指数((17.1±2.6)%)明显小于单纯细胞组((34.5±4.7)%)和Matrigel组((48.4±8.6)%)(P0.05);去细胞拟胚体组的MVD(18.7±3.6个/mm2)明显小于单纯细胞组(32.1±6.4个/mm2)和Matrigel组(42.6±7.1个/mm2)(P0.05)。Western blot结果提示去细胞拟胚体组的Paxillin表达小于单纯细胞组和Matrigel组(P0.05),而E-cadherin表达大于单纯细胞组和Matrigel组(P0.05)。结论:小鼠去细胞拟胚体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在体内有明显的促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78.
肿瘤干细胞是存在于肿瘤组织中的一小部分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无限增殖能力的细胞,其控制着肿瘤的生长、分化,并且与 肿瘤的耐药性、转移以及复发密切相关。简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肿瘤干细胞的靶向治疗产品,包括抗体、多肽以及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 肿瘤干细胞的靶向治疗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79.
核受体(nuclear receptors,NRs)是转录因子家族中最大的成员,多以配体依赖的方式特异性调节其靶基因的表达,参与机体代谢、发育和生殖功能的调控。LRH-1(liver receptor homolog-1),也称为NR5A2(nuclear receptor subfamily 5,group A,member 2),是核受体家族的成员,作为转录共激活子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LRH-1调控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调节脂肪酸和胆固醇的代谢,另外在胚胎发育和分化中也起了重要作用。LRH-1在促进多种癌症的发生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如结肠癌、胰腺癌、卵巢癌和乳腺癌。随着对LRH-1研究的深入,其在疾病和胚胎干细胞中的功能作用已备受关注,这也使得LRH-1成为了许多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0.
溶瘤腺病毒能够靶向和杀死癌症干细胞,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抗癌药物.已有研究表明,溶瘤腺病毒ZD55能够靶向肝癌,并且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性效应.然而,其对肝癌干细胞是否具有同样地杀伤效力仍需进一步探讨.利用悬浮培养富集类肝癌干细胞,并验证其肝癌干细胞的特征.进一步通过MTT、结晶紫染色、Hoechst染色、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等检测ZD55对类肝癌干细胞的细胞存活率、凋亡诱导和病理效应等.结果发现,悬浮培养的类肝癌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高表达干细胞相关转录因子(如NANOG和OCT4)、处于静息状态和具有耐药性等特性,溶瘤腺病毒处理后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性效应和杀伤特性,类肝癌干细胞的最低生存率仅为26.7%.ZD55能够非常明显地诱导类肝癌干细胞凋亡,其凋亡率最高达到60%.因此,ZD55可能会成为靶向肝癌干细胞的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药物,对肝癌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