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9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258篇
  2003年   212篇
  2002年   196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构建以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疫苗株SA14-14-2为基因骨架的乙脑/登革4型嵌合病毒,并分析该嵌合病毒对小鼠的神经毒力。方法通过重叠PCR方法扩增含有登革病毒4型(DENV-4)H241株pr ME基因序列和乙型脑炎病毒疫苗株SA14-14-2的NS1蛋白前177个核苷酸的融合片段,用Nar I和Bgl II双酶切后替换乙型脑炎病毒疫苗株SA14-14-2全长克隆中的相应区域,构建成乙脑/登革4型嵌合全长克隆,通过体外转录和转染BHK21细胞获得嵌合病毒(JEV/DENV-4 chimeric virus,JD4)。通过测定嵌合病毒JD4和2个母本株JEV SA14-14-2株及DENV-4 H241株蚀斑大小、小鼠脑内神经毒力和皮下感染入脑能力、乳鼠脑内神经毒力,比较JD4和母本株之间的差异。通过将JD4在原代地鼠肾(primary hamster kidney,PHK)细胞传代30次,分析传代后嵌合病毒的神经毒力是否减弱及减弱的程度。结果测序结果表明,构建的嵌合病毒JD4基因组序列和预期一致,没有产生新的位点突变。JD4蚀斑较SA14-14-2明显偏小,但和DENV-4 H241株没有明显区别。JD4对3周龄小鼠具有较强的脑内神经毒力,和母本株DENV-4 H241没有差异,对小鼠没有神经侵袭力。乳鼠实验结果表明,嵌合病毒JD4脑内神经毒力虽然略低于母本株DENV-4 H241,但两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都明显强于乙脑疫苗株SA14-14-2。在PHK细胞传代30次后,小鼠神经毒力虽然有所减低,但并不明显。结论成功构建了嵌合病毒JD4,通过测定并比较JD4与母本株的蚀斑特征、小鼠及乳鼠神经毒力等试验,为分析登革疫苗候选株安全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分析辽源市2016-2018年0~6岁人群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 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运转情况。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辽源市2016-2018年报告的0~6岁人群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18年辽源市共报告306例0~6岁人群AEFI个案,一般反应占97.06%,异常反应占1.96%,AEFI报告发生率为62.73/10万剂次;年度AEF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27.09,P<0.05),月平均报告例数显示,3月、7月和10月是AEFI发生率报告例数的3个高峰;不同地区间AEF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16.89,P<0.05),以东丰县最高;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P>0.05),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07,P<0.05),年龄分布主要分布于2岁以下;疫苗分布以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发生率(148.90/10万剂次)最高;转归情况除2例正在治疗中外,其余均已痊愈;2017年应调查的AEFI报告后48 h内调查率未达标,其余指标均达到方案要求。结论辽源市AEFI监测系统运转良好,监测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国家计划和非计划免疫疫苗的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3.
针对诸如单纯疱疹病毒2(HSV-2)这类分布广泛并可感染全球大部分人口的病毒类病原体,人们一直迫切地需要无化学及生物成分的安全佐剂以加强疫苗的免疫原性。在此研究中,研究者考察了在生殖器疱疹B6小鼠模型中激光佐剂辅助肽(LAP)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保护性效力。LAP疫苗及其无激光肽(LFP)疫苗类似物均含有与各种糖蛋白D CD4^+辅助T细胞表位(HSV-gD 49-89 )共价连接的免疫显性HSV-2糖蛋白B CD8^+T细胞表位(HSV-gB 498-505)。在用LAP进行皮内投递之前,下部被剃的B6或CD11c/eYFP转基因小鼠首先接受5%咪喹莫特乳膏的局部处理,然后将其暴露于采用FDA认可的非烧蚀二极管的激光中持续60秒。  相似文献   
104.
寨卡病毒(zika virus, ZIKV)是一种主要以蚊虫传播的虫媒病毒,其感染孕妇后,可导致胎儿畸形和新生儿小头症;感染成人后,可引起以神经缺陷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病症。近年来,寨卡病毒已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原体,对全球公共卫生产生了重大威胁,因此,各国相关研究人员均在积极研制安全有效的ZIKV疫苗,以预防该病毒的感染和蔓延。现就ZIKV的基本特征、目前正在研究的几种ZIKV候选疫苗,如减毒活疫苗及嵌合活疫苗、全灭活病毒疫苗、核酸疫苗、病毒载体疫苗等作一概述,旨在为该疫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家猪或野猪后引发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病猪及其周围环境传播,蜱是中间宿主。1921年该病首次暴发于非洲肯尼亚,2018年8月传入我国,目前已有24个省级行政区发生疫情。非洲猪瘟病毒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猪体内,感染靶细胞主要是单核-巨噬细胞,目前受体还不明确。非洲猪瘟病毒是单分子双链DNA病毒,长度为170~190kb,编码150~200种蛋白,包括多种免疫调控蛋白,可以抵抗机体免疫。非洲猪瘟病毒疫苗研究较多,包括灭活疫苗、减毒疫苗、亚单位疫苗和基因疫苗等,但迄今这些疫苗都不能保护家猪免受非洲猪瘟病毒感染。今后需要对非洲猪瘟病毒及其发病机制做详细系统的研究,为开发有效防治方案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06.
霍乱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霍乱作为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是危害人群生命与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全球霍乱病例的报道仍为每年14~59万例,研制一种安全、高效、经济的霍乱疫苗便成了预防和控制霍乱流行和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国内、外学者对霍乱疫苗的研究工作已经开展了120年,获得了多株疫苗候选株,其中rBS/WC疫苗和CVD103-HgR疫苗已证明是安全的,而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可对霍乱提供较好和较持久的防御作用,但对2岁以下幼儿保护作用较小,还不适用于国家的婴儿免疫计划,故主要用于旅游者.  相似文献   
107.
利用PCR技术和SOE技术扩增牛分枝杆菌ag85b、esat-6、hsp65、mpb64基因和ag85b-esat-6、hsp65-esat-6和mpb64-esat-6融合基因,连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重组质粒pCA、pCE6、pCH、pCM、pCAE、pCHE和pCME。转染SP2/0细胞,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以各重组质粒和pCDNA3.1(+)及PBS免疫BALB/c小鼠后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和IFN~γ分泌情况。结果表明,七种重组质粒免疫后小鼠血清抗体水平持续上升,与 pCDNA3.1(+)对照组和PBS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5),其中pCA组血清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六种DNA疫苗免疫组 (P<0.05);三免两周后,融合基因免疫组的刺激值(SI值)与单基因免疫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以pCME组的SI值最高;PPD刺激后融合基因DNA疫苗免疫组小鼠脾细胞分泌的IFN~γ高于单基因DNA疫苗组(P<0.05),而两对照组则未检测到IFN~γ的产生。本试验成功构建了牛分枝杆菌ag85b、esat-6、hsp65、mpb64单基因和ag85b-esat-6、hsp65-esat-6、mpb64-esat-6双价融合基因DNA疫苗,从而为牛结核病新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是由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自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多例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证实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截至2021年12月27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我国现有确诊病例2275例(其中重症病例1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94575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01486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目前,防治该疾病的手段主要有隔离、接种疫苗和环境消毒,对于患者,目前还有注射新冠单克隆中和抗体这一新措施,《现代生物医学进展》高度关注新冠肺炎防治,继去年以重拳抗击新冠作为封面之后,今年以注射治疗新冠肺炎为寓意,设计了该封面,期盼广大医务、科研工作者能够早日战胜新冠肺炎。  相似文献   
109.
2021年底,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Omicron变异株迅速取代Delta突变株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其S蛋白具有36个位点突变,导致致病力和传播力发生明显变化,并且具备了免疫逃逸的能力。疫苗接种是目前疫情防控最普适的手段,研究发现,现有疫苗针对Omicron突变株的保护效果明显下降。新的免疫策略或特异性疫苗/多价疫苗针对Omicron有效性的评估均需要动物模型的支撑。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动物模型进行活病毒攻击实验,是在体内验证保护性中和抗体、疫苗有效性的关键技术手段,本文将从动物模型方向综述国内外针对Omicron变异株的疫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制猪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A型多表位蛋白疫苗,为猪FMDV A型的防控提供安全有效的疫苗。【方法】根据前期试验结果及国内外FMDVA型流行病学信息,设计并合成了3种多表位免疫原基因A10、IA10和FA10。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表达蛋白纯化复性后,制苗免疫猪。分别于免疫前和免疫后14和28d采血分离血清,用液相阻断ELISA(LPB-ELISA)方法检测血清IgG抗体滴度。免疫28d后用FMDV强毒攻毒,以评估免疫保护效果。【结果】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证实A10、IA10和FA10三种蛋白均获得表达,分子量分别为35、57和64 kDa,与预测蛋白大小一致,且能被FMDV感染阳性血清所识别。LPB-ELISA结果表明,A10+201免疫组IgG滴度低于灭活疫苗组,但高于其他免疫组。攻毒后A10+201免疫组和灭活疫苗免疫组全部猪(5/5)获得保护,IA10+201和FA10+201免疫组80%(4/5)猪保护,A10和FA10免疫组只有20%(1/5)猪保护,而PBS+201组所有猪均未保护。【结论】A10+201免疫保护效果较好,可作为候选疫苗进行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