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8篇
  免费   320篇
  国内免费   296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 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我院收治145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患者,甲组患者72例,采用保守治疗;乙组患者73例,在保守治疗基础上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乙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甲亢药物服用时间,及并发症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口服用药时间短,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治愈率,适宜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2.
IL-33是在2005年发现的IL-1家族新成员,具有双重调节作用,一方面作为核因子定位于细胞核内,起转录调控作用;作为细胞因子参与调节Th2型机体免疫和炎症反应。在自身免疫病、感染、糖尿病、皮肤病、心血管疾病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综述总结讨论在现阶段对IL-33的研究及其在有关疾病中发挥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3.
瘟疫对于大都数人来说,应该害怕的。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还具有一定的医学功能,可以通过瘟疫来治疗相关的疾病。本文将围绕当前的一些瘟疫现象践行阐述,并说明瘟疫治疗疾病的相关例子与原理,更好的服务医学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与解剖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2例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法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含46例。其中对照组予以解剖钢板术式治疗,观察组则予以肱骨近端的锁定加压钢板术式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治法的疗效,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肩关节活动度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onstant评分及VA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是89.13%(41/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9%(3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程、手术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和骨折的愈合时间均分别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肩关节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onstant评分及VAS评分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利用肱骨近端的锁定加压钢板术式治疗FSNH,能够帮助患者获得更为积极的临床预后,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脉冲震荡肺功能(Impulse oscillometry,IOS)在稳定期COPD患者中应用价值及其和常规肺功能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62例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同时选择健康对照组人群40例纳入研究。经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将重度COPD患者缓解至中度。检测治疗前后常规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和IOS指标(ZRS、Fres、R5、X5、R20),分析常规肺功能指标和IOS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OPD患者FEV1和FEV1/FVC和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和FEV1/FVC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ZRS、Fres、R5、R20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ZRS、Fres、R5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1、FEV1/FVC和ZRS、Fres、R5呈负相关性(P0.05),和X5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脉冲震荡肺功能多项指标和传统肺功能指标有良好的相关性,是一种简便、低配合度、准确的的肺功能新的检测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痰培养检测在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分析痰培养菌群的分布情况以及PCT的检测结果,对比痰培养细菌感染者及真菌感染者的菌种分类及PCT检测结果。结果:检出病原菌的患者PCT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正常菌群及未见细菌生长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细菌感染PCT阳性比例与真菌感染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中,革兰氏阳性菌的PCT水平(0.74±0.33μg/L)与革兰氏阴性菌(0.72±0.24μg/L)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感染中,白假丝酵母菌及烟曲霉菌的PCT阳性比例最高,分别为60.00%及80.00%。结论:血清PCT与痰培养检测应用于评价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病情,具有一定的反馈意义,但无法确定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究竟是细菌感染亦或是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血清Wilms瘤基因(WT1)和多药耐药基因1(MDR1)的表达与多发性骨髓瘤疾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30例不同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30例健康者静脉血清进行WT1与MDR1基因表达水平检测,并分析其表达量与多发性骨髓瘤疾病程度的影响。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清WT1与MDR1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普通健康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性骨髓瘤分期越高,患者血清WT1与MDR1基因的表达水平则越高,Ⅰ期、Ⅱ期与Ⅲ期患者的血清WT1与MDR1基因的表达水平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T1与MDR1基因表达水平与骨髓瘤分期呈明显的正相关性(r=0.406,r=0.451,P0.05)。结论:血清WT1与MDR1基因表达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疾病程度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可能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评估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8.
外周动脉疾病(PAD)与心血管疾病(CV)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着密切的联系。ACCF/AHA指南建议无症状和症状性PAD患者戒烟并应用抗血小板/抗凝药物。对于存在严重肢体缺血(CLI)的PAD患者应考虑接受腔内与开放保肢手术治疗。即便存在CLI的PAD患者接受如上治疗,有时仍无法为患肢提供足够的血流灌注以消除症状。为建立有效血供,许多研究已经深入细胞治疗层面。内皮干细胞、单核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很好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也被应用于PAD患者,以诱导血管生成。其中,HGF最有优势,因为它可诱导血管生成却不伴有反应性血管炎及血管通透性增高。同时,血管腔内治疗器械及技术,如药物涂层球囊等也获得较快发展。本文将PAD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环氧合酶-2(COX-2)、磷脂酶A2(PLA-2)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COPD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OX-2、PLA-2以及肺功能指标FEV1、FVC及FEV1/FVC。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OX-2、PLA-2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OX-2、PLA-2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EV1、FVC及FEV1/FVC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有效降低COPD患者血清COX-2、PLA-2浓度,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90.
近年来,数字化外科技术在颌面部外伤修复重建临床应用中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节约了手术时间。本文主要从术前手术模拟、快速打印3D头模、术中导航、导板制作、个性化修复体及机器人的临床应用等六个方面来阐述数字化外科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总结了各个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应用现状,回顾了我们单位应用数字化技术提高颌面部外伤修复手术的精确度和可行性以及恢复了患者良好的面型及功能的临床应用经验。同时,本文对未来数字化外科在颌面部骨折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提出了新的展望,我们认为,结合术前手术模拟、术中导航及术中机器人技术依据术中具体情况自动调整手术方案进行颌面部骨折修复重建的完全自动化智能机器人的实现将是最终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