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21.
马缨丹原产于热带美洲,现已扩散至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并严重威胁入侵地本地植物的生长。马缨丹因具有观赏价值而被我国大量引进,但由于疏于管理,发展成为入侵杂草,对我国农业、畜牧业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目前对马缨丹的入侵机制还没有全面系统的认识。本文从马缨丹的生物学特性、入侵机制、生态学效应、防治与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其研究进展,以期为马缨丹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研究结果显示:马缨丹成功入侵的关键因素源于其独特的生物学性征;对农林业造成的危害的原因主要为它的化感作用;马缨丹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马缨丹在防虫除虫、污染修复、药用价值等方面有所应用。此外,分析当前研究中的不足后发现,今后应加强马缨丹在自然环境中的适应机制、应用潜力、防治方法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22.
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克隆整合对空心莲子草顶端和基部生长的不同作用 入侵植物不仅对全球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克隆整合使得相连植株进行资源共享,能促进入侵植物的生长从而获得优势。然而,入侵杂草 在植物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s, PGRs)影响下的克隆整合作用则很少有报道。PGRs被广泛应用于 农作物生产上,并能通过土壤淋溶、侵蚀和径流作用,影响分布在作物附近的农田杂草的生长。本 研究采用两种PGRs赤霉素(gibberellins, GA)和多效唑(paclobutrazol,PAC)处理恶性入侵杂草空心莲子草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基端,并保持或者通过剪切达到控制基端与顶端的连通,从而探究克隆整合作用在空心莲子草响应两种农业常用PGRs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GA和PAC对空心莲子草生长的作用相反。GA通过克隆整合作用显著促进顶端植株的地上生长。相反地,PAC显著抑制基端和顶端的地 上生长,但是能够通过克隆整合作用显著促进基端和顶端的地下生长。这些研究结果解释了克隆整合作用能促进PGRs对空心莲子草生长的促进作用,这很可能是外来杂草能够成功入侵人为干扰较多的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3.
[目的]筛选合适的指标建立一套外来养殖鱼类的生物入侵风险评估体系,并对外来养殖鱼类的生物入侵防控提出对策建议。[方法]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外来养殖鱼类中典型入侵物种的入侵过程、影响危害和入侵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和归纳,从适应能力、繁殖能力、扩散能力3方面指示其入侵性;从对生物的影响和对环境的影响2方面指示其生态影响;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2方面指示环境可入侵性,以上述3方面为框架进行评估体系构建。[结果]筛选20个指标构建了外来养殖鱼类的生物入侵风险评估体系,并举例说明该评估体系的应用。从法规政策、科学研究、治理技术和公众参与等4个方面针对性地提出外来养殖鱼类生物入侵风险防控对策。[结论]防范和治理入侵生物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于外来养殖鱼类的管理,既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而置生态风险于不顾,也不能片面放大外来养殖良种的入侵风险。科学管控的关键在于完善制度建设、加强风险评估、发展防治手段、促进公众参与,使外来鱼类养殖业在严格受控的前提下发挥其经济效益,将其潜在的生态危害效应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24.
物种编目是区系研究、生物多样性监测和珍稀濒危生物保护的基础。宁夏维管植物编目对该区植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植物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宁夏植物志(第二版)》的基础上, 结合多年野外实地调查数据和相关文献资料, 按照APG Ⅳ分类系统修订了宁夏野生维管植物名录。结果显示: 宁夏有野生维管植物127科597属1,754种, 排名前10的优势科分别是菊科、禾本科、豆科、蔷薇科、毛茛科、苋科、唇形科、莎草科、石竹科和伞形科, 这10科共有物种939种, 占宁夏野生维管植物总数的53.53%; 科的组成以物种数小于20种的科为主, 属主要以小于5种的属为主; 2007年至今累计发现新记录植物230种; 宁夏有珍稀濒危植物25科44属65种; 外来归化、逸生及入侵植物9科22属28种。就国土面积和地理位置而言, 宁夏野生维管植物较为丰富。本研究结果可为《宁夏植物志(第三版)》修订和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5.
研究于2019—2021年在西藏拉鲁湿地和茶巴朗湿地使用刺网和地笼等组合渔具开展了鱼类实地调查, 分析了外来鱼类物种组成、优势种和群落功能多样性, 并结合已发表的文献资料, 探讨了西藏湿地外来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动趋势及影响。结果表明, 共采集到外来鱼类10种, 隶属于4目5科, 包括鲫(Carassius auratus)、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鲤(Cyprinus carpio)、丁鱥(Tinca tinca)、棒花鱼(Abbottina rivularis)、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鲇(Silurus asotus)、小黄?(Micropercops swinhonis)和中华青鳉(Oryzias sinensis)。外来鱼类的个体数和重量分别占本地种和外来种总渔获物的94.86%和70.71%, 其中主要组成为鲫和麦穗鱼等小型鱼类。相对重要性指数(IRI)表明鲫、麦穗鱼、大鳞副泥鳅和鲤4种为拉鲁湿地外来鱼类优势物种, 鲫、麦穗鱼和小黄?3种为茶巴朗湿地的优势物种。在拉鲁湿地和茶巴朗湿地鱼类种类组成、个体数量和生物量中外来鱼类均已占据优势地位, 且外来鱼类的群落功能多样性(FD)亦高于土著鱼类。结合历史数据, 西藏拉鲁湿地和茶巴朗湿地已记录外来鱼类12种, 其中具高度入侵风险物种达6种, 外来鱼类物种数从2000年左右的2种增加到现在的10种, 且丁鱥和中华青鳉分别在西藏自然水体中和茶巴朗湿地中首次被发现。此外, 两个湿地12种外来鱼类均为拉萨市场中的常见经济鱼类及携带鱼类, 是由于放生而进入湿地自然水体中, 且鲫、大鳞副泥鳅和麦穗鱼等均已建立自然种群。因此, 加强对放生的科学管理及开展外来鱼类的长期监测, 是防范外来鱼类入侵及高原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26.
黄俊  智伏英  吕要斌 《昆虫学报》2019,62(12):1427-1434
【目的】班氏跳小蜂Aenasius bambawalei是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的伴迁性天敌,迄今已知该寄生蜂只能寄生扶桑绵粉蚧,但是我们发现该寄生蜂还能成功寄生另一种外来有害生物——石蒜绵粉蚧P. solani。本研究旨在明确班氏跳小蜂对该新寄主资源的寄生适合度,为今后充分开发、利用该寄生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以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块茎作为粉蚧的寄主植物,测定了班氏跳小蜂对不同龄期石蒜绵粉蚧的寄生适合度,并在非选择条件下测定了上述两种寄主上僵蚧形成时间以及该寄生蜂羽化时间、寿命、后足胫节长度、寄生率、羽化率及子代性比。【结果】班氏跳小蜂可寄生石蒜绵粉蚧的雌成虫及2龄和3龄若虫,但只有寄生雌成虫才能正常羽化出蜂。分别以石蒜绵粉蚧与扶桑绵粉蚧为寄主时,最适合的蜂蚧比分别为2∶15和2∶20。不同寄主对僵蚧形成时间及班氏跳小蜂的羽化时间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影响班氏跳小蜂的寿命以及雌蜂后足胫节长度,尤其是扶桑绵粉蚧上羽化的寄生蜂的寿命比以石蒜绵粉蚧上的长约20 d。而且,班氏跳小蜂对扶桑绵粉蚧的寄生率(54.0%)显著高于对石蒜绵粉蚧的(25.3%),但班氏跳小蜂在这两种寄主上的羽化率均在90%以上,差异不显著;寄生扶桑绵粉蚧的雌蜂比例高于寄生石蒜绵粉蚧的雌蜂比例。【结论】班氏跳小蜂能寄生石蒜绵粉蚧,且只在雌成虫上完成世代发育;与在更适寄主扶桑绵粉蚧上比较,石蒜绵粉蚧上羽化的班氏跳小蜂在寿命及雌蜂个体大小上有劣势。  相似文献   
27.
澳大利亚外来入侵物种管理策略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澳大利亚是一个岛状大陆,海洋运输业十分发达,通过贸易,旅游,运输等途径有意或无间引进有害外来物种的风险较大。澳大利亚政府高度重视外来入侵物种的管理工作,制定了《澳大利亚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针对外来杂草和通过压舱水载入的海洋外来入侵物种的管理制定了《国家杂草策略》,《杂草风险评价系统》和《压舱水指南》等法规和技术性文件,加强了对外来入侵物种的管理。本文简要介绍了澳大利亚外来入侵物种管理的有关策略和指南,并提出了我国在外来入侵物种管理方面的对策建议;(1)尽快建立相应的法规体系,实现外来入侵物种的依法管理;(2)加强机构建设,形成多部门的协调管理机制;(3)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制度的建设;(4)采取适当的引进预防,消除,控制和恢复措施;(5)开展科学研究,为外来入侵物种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6)制定教育和培训计划,提高公众意识。  相似文献   
28.
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作为全球性的问题,也是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在今后一个时期内还将不断增多和加重,因此在管理策略方面应该建立长期的防控机制,应以有害生物及其寄主的生物学和生态学为基础,依据外来有害生物、寄主植物和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以维护、恢复、建立森林生态平衡为目的,实施综合控制策略,从检疫、监测预警、治理等方面形成针对有害生物的有效管理和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29.
为了探讨外来植物无瓣海桑的潜在危害,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 Engl.)、无瓣海桑(S.apetala B.Ham)叶片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实验结果显示,两种植物的叶片均为等面叶;中脉维管束为周韧维管束;具4级侧脉,第1级侧脉为半周韧维管束;成熟叶片叶肉组织具发达的贮水薄壁细胞,具含单宁成分的薄壁细胞,具晶体细胞和石细胞;盐腺由表皮细胞发育而成,可分为3个发育阶段。作为外来植物的无瓣海桑,其中脉维管束具微弱形成层,叶脉维管组织比海桑更发达;贮藏组织中含单宁细胞、晶体细胞较多;栅栏组织含叶绿体多于海桑等特点,使其比海桑对环境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因此,无瓣海桑有可能成为入侵植物。  相似文献   
30.
海南、广西发现外来双钩巢粉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双钩巢粉虱Paraleyrodes pseudonaranjae Martin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并首先记录于佛罗里达、夏威夷和香港等地的粉虱.本文记录了这种粉虱在海南、广西和广东的分布,提供了种类鉴别特征,各期的形态特征及生态图,并列出了目前已知的21科40种寄主植物,广东记录的庞达巢粉虱应是本种的错误鉴定.随着定居时间的推移,双钩巢粉虱的为害性有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