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79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激活多巴胺Ⅰ类受体(DR1)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单核细胞(THP-1)分泌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NO/NOS)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THP-1细胞经佛波酯PMA诱导分化,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处理组(ox-LDL),DR1激动剂干预组(SKF),DR1阻断剂干预组(SCH),ERK阻断剂干预组(PD98059);应用油红O染色法鉴定泡沫细胞;硝酸还原法检测NO、NOS的变化情况;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蛋白表达情况。结果:ox-LDL刺激48 h可形成泡沫细胞;DR1在THP1细胞上表达,ox-LDL刺激后,DR1蛋白表达降低(P<0.01);激活DR1受体能够明显抑制由ox-LDL引起的NO、iNOS增多(P<0.01);在MAPK阻断剂PD98059存在的情况下,SKF的作用部分丧失。结论:激活DR1受体可抑制ox-LDL引起的THP-1细胞NO的大量产生,此过程可能由ERK信号通路所介导。  相似文献   
82.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是白色脂肪细胞分泌的炎症趋化刺激因子,属于趋化因子CC亚族,可促进肿瘤血管形成和细胞外基质降解,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浸润与转移。沉默MCP-1基因可显著抑制恶性肿瘤生长及转移,但其作用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应用小干扰RNA技术沉默人食管癌EC109细胞中MCP-1表达。细胞划痕试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沉默MCP-1基因可明显抑制食管癌EC109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 侵袭实验显示,沉默MCP-1基因后,EC109细胞侵袭能力降低。Western 印迹试验和RT-PCR试验揭示,沉默MCP-1基因后,细胞中MMP-7、MMP-9、TGF-β1及VEGF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研究结果提示,沉默MCP-1基因可通过抑制MMP-7、MMP-9、TGF-β1及VEGF表达,降低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83.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是指从人外周血、脾或骨髓淋巴细胞提取总RNA,利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抗体的全套可变区基因,通过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把抗体Fab段或单链抗体表达在噬菌体表面,构建人源抗体库.噬菌体抗体将基因型(genotype)和表型(phenotype)统一于一体,将选择能力和扩增能力偶联起来,具有强大的筛选能力,能够在体外模拟体内的抗体生成过程,使抗体工程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84.
To find out the infection efficiency of recombinant adeno-as sociated virus 2-mediated exogenou s genes in 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cyte-derived dendritic cells(D Cs),the process of transfection wa s investigated by FITC-labeled rAA V2,and observed under confocal mic roscope.Newly separated dendritic cells were tranfected by rAAV2-luc and rAAV2-GFP at different MOI,and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were detec ted by luminometer for rAAV2-luc a nd flow cytometry for rAAV2-GFP.Th e results were elucidated in four different assay systems:(1)60min w as needed for rAAV2 to bind on den dritic cells,and got into cells in the following 10min;(2)the express ion of luc could be detected at th e MOI as low as 1×10~5v.g/cell,and the expression plateau was reached by the MOI of 10~6~10~7v.g/cell,furt her increase of MOI had no functio n on expression level;(3)transgene expression was detected after 48h, and maintained a higher expression level from 96h to 240h after infec tion;(4)7days postinfection of rAA V2-GFP,5%~18% dendritic cells were GFP positive. These data suggest th at rAAV2 vector can efficiently in fect monocyte-derived dendritic ce lls and mediate exogenous gene exp ression,and that the application o f rAAV2 as vector may be useful fo r gene transfer to dendritic cells in ex vivo immunotherapy.  相似文献   
85.
目的: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内表达CCR5Delta32基因,研究是否对该细胞增殖功能产生影响。方法:构建pLenti-CCR5Delta32慢病毒载体,包装后产生重组慢病毒,将其转染PBMC,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情况,Westernblot鉴定目的蛋白的表达;分别用植物血凝素(PHA)及破伤风类毒素(TTD)刺激培养经转染的靶细胞,采用MTT比色法测定其增殖功能是否受影响。结果:构建了pLenti-CCR5Delta32慢病毒载体,经包装后产生重组慢病毒,滴度约为5×105TU/mL。将其转染PBMC,观察到约半数PBMC胞浆内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经Westernblot进一步鉴定为目的蛋白;转染的靶细胞经PHA或TTD刺激培养后,有着与正常PBMC相似的增殖功能。结论:构建了重组慢病毒并将其转染PBMC靶细胞,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基因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6.
H1N1亚型流感病毒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A型流感病毒能诱导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的凋亡,为进一步探讨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在凋亡中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用H1N1亚型流感病毒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凋亡.结果显示,前48 h,H1N1流感病毒能诱导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凋亡,但在培养48 h后,流感病毒对单核巨噬细胞表现为凋亡抑制作用,同时流感病毒对淋巴细胞吸附不同时间后,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未见明显差异,说明细胞凋亡与病毒吸附时间长短并无相关性.检测p53抑制剂Pifithrin-α(PFT-α)加入前后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显示,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凋亡均被抑制, 提示通过p53诱导的凋亡可能是流感病毒诱导细胞凋亡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7.
为研究CSFV强毒感染对猪外周血白细胞的影响,本研究用猪瘟病毒石门株(CSFV SM)感染60日龄仔猪后,分析外周血中CSFV核酸载量动态变化、白细胞亚群变化和白细胞SLAⅠ和SLAⅡDR分子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显示:实验仔猪经CSFV感染后48小时体温升高并可以在血液中检测到CSFV核酸,核酸载量持续升高,在感染后6日(DPI)达到最大值,为2 DPI时核酸载量的104.84±0.98倍;WBC、LYM、PLT数量持续降低,WBC在1DPI和2DPI分别降至65.87%和50.00%,LYM在1~3DPI分别降至70.68%、47.88%和23.29%,PLT数量持续降低,6DPI时仅为初始值的34.59%;NK、γδT、Tc、Th、CD3+CD4+CD8+和CD3-CD4-CD8-淋巴细胞在感染后均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NK细胞在1DPI时减少78.49%,而后变化与1DPI比较差异不显著,γδT、Tc、CD3-CD4-CD8-、CD3+CD4+CD8+在3DPI时分别降至41.74%、43.83%、15.87%和32.96%,Th细胞在感染后持续下降,在6DPI时减少至42.95%;感染后淋巴细胞中表达S...  相似文献   
88.
【目的】以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为模式菌, 比较γ-辐射及常规的热灭活、甲醛灭活制备的灭活李斯特菌对小鼠的免疫原性。【方法】以γ-辐射、热灭活和甲醛灭活法分别制备灭活的LM;腹腔注射BALB/c小鼠,ELISA检测各组灭活菌产生的抗体水平;观察野生型LM攻击后各组的保护效果,动态监测体内带菌情况;流式细胞仪分选免疫小鼠T细胞,以T细胞转移实验评价辐射灭活的LM产生的免疫应答。【结果】 辐射灭活组、热灭活组和甲醛灭活组产生的抗体水平分别为:1:1280, 1:640, 1:160;野生型细菌攻击后这3种灭活菌产生的保护率分别为:100%、35%、30%,其中免疫辐射灭活菌的小鼠能够较快清除攻击的细菌;辐射灭活李斯特菌能够激发产生T细胞保护性免疫应答。【结论】较之传统的灭活方法,利用γ-辐射制备的灭活LM免疫小鼠后能够产生较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89.
利用载色体chromatophore上的F0F1-ATPase分子马达生物传感器,建立了应用在食品检测中快速检测方法。首先从嗜热菌中提取载色体后,标记荧光探针F-DHPE,合成生物素化单增李氏菌prfA探针,在已标记F-DHPE的载色体ATP合酶的ε亚基上连接ε亚基抗体-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生物素-prfA探针,将待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标准菌株和阴性对照分别与此生物传感器结合,通过环境H+量测定ATP产生量,进而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DNA进行检测。结果表明,chro prfA(连接在载色体chro上的prfA探针)的浓度在0.052 mg/mL,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DNA浓度在40 ng/mL为最适检测条件。通过传统检测方法及PCR检测方法对照,本方法具有良好的检测符合性。  相似文献   
90.
李红东  洪贵妮  郭政 《遗传》2015,37(2):165-173
机体老化与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许多复杂疾病相关。目前,研究者已在外周全血中识别了大量的与老化相关的DNA甲基化标记,这些标记可能反映外周血白细胞在机体老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也可能反映外周血中与年龄相关的细胞构成比例的变化。文章利用3组正常个体外周全血DNA甲基化谱,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识别了与老化相关的CpG甲基化位点(age-related DNA methylation CpG sites, arCpGs)并评价了其可重复性;利用去卷积算法估计了各外周血样本中髓性和淋巴性细胞的比例并分析了其与年龄的相关性;比较了在外周全血、CD4+T细胞和CD14+单核细胞中识别的arCpGs的一致性。结果显示,在独立外周全血数据中识别的arCpGs具有显著的可重复性(超几何检验,P=1.65×10-11)。外周血髓性和淋巴性细胞的比例分别与年龄显著正、负相关(Spearman秩相关检验,P<0.05,r≤0.22),它们间DNA甲基化水平差异较大的CpG位点倾向于在外周全血中被识别为arCpGs。在CD4+T细胞中识别的arCpGs与在外周全血中识别的arCpGs显著交叠(超几何检验,P=6.14×10-12),且99.1%的交叠位点在CD4+T细胞及外周全血中的DNA甲基化水平与年龄的正、负相关性一致。尽管在CD14+单核细胞中识别的arCpGs与在外周全血中识别的arCpGs并不显著交叠,但是在交叠的51个arCpGs中,有90.1%的位点在CD14+单核细胞、外周全血以及CD4+T细胞中的DNA甲基化水平与年龄的正、负相关性一致,提示它们可能主要反映细胞间共同的改变。在外周全血中识别的arCpGs主要反映某些白细胞共同或特异的DNA甲基化改变,但是也有一部分反映外周血细胞比例构成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