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2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31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摘要 目的:观察以每搏量变异度(SVV)为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肝癌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癌手术患者9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49例]和研究组(SVV为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49例)。对比两组临床指标、血流动力学、肝肾功能指标、应激反应、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输液量、围术期失血量、围术期输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d、术后3d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血尿素氮(BUN)、肌酐(Cr)均升高后下降,且研究组的变化程度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开始(T1)~术毕(T4)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下降后升高(P<0.05),T1~T4时间点研究组HR、MAP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术后3 d皮质醇(Cor)、前列腺素E2(PGE2)均升高后下降,且研究组的变化程度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肝癌手术患者选用SVV为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应激反应及肝肾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82.
昼夜温度波动变化是气候变暖的主要特征之一,昼夜变温幅度对生物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科学家的关注。与恒温研究相比,变温幅度对昆虫生活史特征影响的研究还十分有限。因此,本研究模拟自然界24 h温度变化,并首次全面研究了相同平均温度(22℃)下不同变温幅度(±0℃、±6℃、±12℃)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生理指标(温度耐受性、呼吸)与生态指标(发育、存活、寿命、繁殖、种群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变温幅度±0℃和±12℃相比,变温幅度±6℃显著提高了麦长管蚜整体存活、寿命、繁殖以及净增值率与世代周期。与其它处理相比,较大变温幅度±12℃显著阻碍了麦长管蚜若虫发育,抑制了整体存活,缩短了寿命,降低了繁殖量,且显著降低了种群内禀增长率、净增值率与世代周期。但是,较大变温幅度±12℃,显著提高了成蚜的耐热、耐寒性与CO2呼吸速率。研究还发现,在不同变温幅度中,麦长管蚜成蚜耐寒性的提高是以寿命为代价的。由此可见,以往以恒温为基础的昆虫种群表型及数量动态预测模型均存在局限,昼夜变温幅度作为必要因素,应考虑纳入种群表型及数量动态预测模型中,从而提高昆虫田间发生情况预测预报的准确性与气候变化对生物的风险评估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83.
吴亚生 《古生物学报》1995,34(3):381-392
对房室海绵化石的出水管系统类型进行了总结,增添了11种新类型,提出以出水管系统的类型作为房室海绵科级及亚目级的分类标准,并据此对房室海绵的分类进行了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84.
Shi J  Qu S  Lu CL  He XL  Wang CH 《生理学报》1999,(2):128-132
用重组逆转录病毒介导的体外神经营养素-4(NT-4)基因转移的方法,制备高表达NT-4基因工程细胞并移植大鼠坐骨神经离断处,尼氏染色和ChE染色的结果表明,移植NT-4基因工程细胞对外周神经损伤所造成的运动神经元的退变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可以维持三个月。  相似文献   
85.
砂仁叶片光破坏的防御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报告了生长于热带林窗向阳处砂仁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及阻止卷叶和用二硫苏糖醇(DTT)处理对它的影响.受强光照射,砂仁叶片迅速卷起.在雾天上午光强还相当弱(低于100μmol m-2s-1)时,砂仁叶片就发生光抑制,中午最重,下午当光强减弱时,光抑制逐渐得到缓解.其热耗散(qN、NPQ)随光强的升高而增加,且下午仍在缓慢增加.阻止卷叶使强光下砂仁叶片光抑制加剧,F0、NPQ升高.DTT处理也使光抑制加剧,F0升高,且使PSⅡ反应中心发生可逆失活.夜间2300各处理的荧光参数基本恢复.卷叶、叶黄素循环和PSⅡ可逆失活3种保护机制在同种植物中依次启动的现象尚属少见.  相似文献   
86.
中国鸟类特有种及其分布格局   总被引:47,自引:3,他引:44  
在广泛搜集有关分布资料、对我国鸟类特有种的地理分布情况进行系统整理并建立数据库的基础上,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处理物种分布数据,研究了中国鸟类特有种的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我们分析了我国现有鸟类特有种计100种,隶属于53属、16科、7目,约占我国现有鸟类总种数的8%。我国镳在特有种在水平分布上具有不均匀的特点,有3个分布中心,即:横断山中心、川北、秦岭及陇南山地中心和台湾岛屿中心。在垂直分布上则主要分布于从1800m到3400m的中、高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87.
王洪誉 《昆虫知识》1998,35(4):197-200
麦长管蚜Macrosiphumavenae(Fabr-icius)是我地小麦穗期的主要害虫,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受虫源、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其发生期(穗蚜量达500头的日期)不同年份间差异很大。为了及时准确作出预报,指导防治,笔者应用模糊因素加权综合评判法对麦长管蚜发生期预测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研究方法1.1选取预报因子麦长管蚜的发生期主要受温度、降雨量等气候因素的影响。笔者对本站1982~1994年13年的系统观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筛选出与发生期相关性较好的预报因子2个:X1,3月下旬~4月上旬平均气温(℃),相关系数r1y=…  相似文献   
88.
小麦穗期麦长管蚜发生程度的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对山东省金乡县1982—1989年共8年小麦穗期麦长管蚜发生程度的历史观测资料进行了数量分析,建立了判别方程(预测模型)。将历史资料进行回检,符合率为100%,把1990年的观察资料作为独立样本进行试报,结果与实际相吻合。为害虫种群动态的预测预报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9.
覃兆伟 《蛇志》1998,10(1):45-45
我院1990~1996年对30例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0例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0岁,平均41岁,其中20~40岁17例,病程最短2d,最长20年,以1~2...  相似文献   
90.
天敌对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种群数量影响程度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1993~1996年两种麦蚜种群数量及其天敌数量的系统调查,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各种天敌对两种麦蚜种群数量的影响程度,得出对麦长管蚜种群数量影响最大的是龟纹瓢虫、蚜茧蜂和食蚜蝇;对麦二叉蚜种群数量影响最大的是草间小黑蛛,其次是龟纹瓢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