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39篇
  免费   1520篇
  国内免费   4684篇
  2024年   120篇
  2023年   551篇
  2022年   541篇
  2021年   546篇
  2020年   536篇
  2019年   584篇
  2018年   444篇
  2017年   552篇
  2016年   487篇
  2015年   565篇
  2014年   696篇
  2013年   618篇
  2012年   748篇
  2011年   864篇
  2010年   731篇
  2009年   806篇
  2008年   853篇
  2007年   731篇
  2006年   661篇
  2005年   652篇
  2004年   596篇
  2003年   435篇
  2002年   303篇
  2001年   278篇
  2000年   257篇
  1999年   267篇
  1998年   192篇
  1997年   194篇
  1996年   145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130篇
  1992年   143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96篇
  1988年   84篇
  1987年   68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64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61.
目的:探讨本课题组收集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中存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第13外显子(E13)基因突变患者临床生化和心血管系统损害特点.方法:对9例临床诊断为FH、基因检测到LDLR基因E13突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临床诊断FH纯合子患者7名,其总胆固醇(TC)水平15.12~26.14 mmol/L,杂合子患者2名,TC水平11.30~11.75 mrnol/L.(2)均可见不同程度黄色瘤;(3)FH纯合子3例心电图出现ST-T改变;4例儿童和1例青年患者出现瓣膜损害,冠脉血流储备(CVFR)减低;杂合子心电图检查均正常,1例出现瓣膜损害,CVFR均正常.(4)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9例E13突变患者中,A606T纯舍突变3名;D601Y纯合突变2名;A606T+、W462X和A606T+D601Y复合杂合突变各1名;A606T和D601Y杂合突变各1名.结论:FH严重损害患儿心血管系统和皮肤,LDLR基因E13出现的A606T和D601Y突变可能成为中国FH人群的高频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96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窒息新生儿脐血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正常新生儿(67例,对照组)和窒息新生儿(50例,窒息组)脐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水平.结果:新生儿窒息时脐血VEGF比正常脐血对照组显著升高(t=-9.944,p<0.01),IGF-1比正常脐血对照组显著下降(t=-15.943,p<0.01).结论:窒息新生儿VEGF水平的上升与IGF-1水平的下降,提示两者均可能参与新生儿窒息的病理生理过程,同时检测新生儿脐血VEGF与IGF-1可望成为反映新生儿窒息程度的一个敏感和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963.
目的:探讨细胞内铜/锌超氧化物岐化酶(copper zinc superoxide dismutase,Cu/Zn-SOD,SOD-1)在人胸主动脉夹层(human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hTAD)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hTAD中的可能作用。方法: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SOD-1在TAD和正常人胸主动脉(NA)中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IHC)验证SOD-1在动脉壁中的表达和定位。结果:蛋白质印迹和免疫组化染色均显示SOD-1在TAD组表达量较NA组减低(P<0.05);免疫组化染色进一步显示,SOD-1主要位于主动脉壁中膜平滑肌细胞的胞质内,其在夹层主动脉壁中膜撕开处表达缺失。结论:SOD-1在TAD中表达量减少,可能由于参与氧化应激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和炎症反应,以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降解等机制所致。  相似文献   
964.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左心室结构及血清MMP-9的影响.方法:86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分为氯沙坦治疗组(n=46)和对照组(n=40).在治疗前及治疗后8w,测定收缩压和舒张压,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舒张期左心室后壁厚度(PWT),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ID),并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以判定左心室肥厚程度,另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MMP-9.结果:治疗8w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LVMI值、血清MMP-9均较治疗前低(P<0.01或P<0.05),且氯沙坦治疗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LVMI值、血清MMP-9较对照组低(P<0.01或P<0.05).结论:氯沙坦能降低原发性高血压血压、逆转左心室肥厚,并且能降低血清MMP-9表达.  相似文献   
965.
目的:探讨大鼠缺血再灌注后溶酶体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 CD)、caspase-9在不同时段蛋白质及mRNA表达变化。方法:将60只S 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脑缺血再灌注组(40只),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MCAO),免疫组化及RT-PCR法分别检测Cathepsin D、caspase-9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6h Cathepsin D的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5),24h达高峰,48h仍保存高水平。caspase-9蛋白和mRNA6h开始明显升高,12h达高峰,此后缓慢下降,但48h组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athepsin D、caspase-9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表达增强,溶酶体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966.
目的:探讨miR-17-5p抑制物对于骨肉瘤细胞系SOSP_960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进一步计算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将SOSP_9607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分为阴性对照和正常细胞对照组.实验组采用miR-17-5p抑制物(hsa-miR-17-5p inhibitors)抑制SOSP_9607细胞内miR-17-5p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显著抑制SOSP_9607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0.01).随着浓度从50 nmol/L逐渐增加至200 nmol/L,抑制率逐渐增高(P<0.01).实验组凋亡率(9.6±1.8)%与阴性对照组凋亡率(3.5±0.4)%相比明显增高(P<0.01).结论:miR-17-5p抑制物通过抑制SOSP_9607细胞中miR-17-5p的活性对SOSP_9607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67.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制备类似人类Ⅰ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取40只SD雄性大鼠分糖尿病组28只及正常对照组12只,糖尿病组28只SD雄性大鼠腹腔注射STZ65mg.Kg-1,建模成功后分别在1周、2周、3周、4周各取糖尿病组7只及正常对照组3只摘取大鼠眼球,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ng-1、VEGF在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Ang-1、VEGF在正常大鼠视网膜的染色均为阴性,Ang-1在1、2、3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内界膜、内核层及散在血管旁周细胞及Mǔller细胞中呈阳性表达,4周时呈阴性染色反应,Ang-1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表达1周阳性率约为39.5%,2周阳性率约为59.7%,3周阳性率约为78.9%,4周阳性率约为19.0%。VEGF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表达1周阳性率约为38.6%,2周阳性率约为54.3%,3周阳性率为78.9%,4周阳性率约为42%。结论:Ang-1、VEGF可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形成中起到重要...  相似文献   
968.
目的:研究ω-3不饱和脂肪酸对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方法:32只7日龄Wistar白鼠分为4组。每组各8只,分别与母鼠共同饲养,制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其中A组为ROP模型对照组,B、C、D组为ω-3PUFAs喂养组,分别按母鼠公斤体重给与ω-3PUFAs2.5mg/kg/d、7.5mg/kg/d及15mg/kg/d喂养。采用免疫组化观察小鼠中突破视网膜内界膜CD31的特异性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视网膜标本中RGS5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观察视网膜CD31的特异性表达,A、B、C、D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分别为(17.25±1.04)个、(15.75±1.83)个、(9.75±1.49)个、(8.5±1.69)个;免疫印迹法检测各实验组视网膜RGS5结果:A组与C组、A组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01),其中A、B组相比较;C、D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一定剂量的摄入量后对于新生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病变将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69.
目的:讨论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与下肢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1)2型糖尿病患者61例,根据是否合并下肢大血管病变,分成无下肢大血管病变组(30例)、合并下肢大血管病变组(31例)与正常对照组(20例)对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出血清MCP-1,比较组间血清MCP-1水平的异常。(2)测出各组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等水平,分析各指标和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结果:(1)2型糖尿病组血清MCP-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合并下肢大血管病变组血清MCP-1水平明显高于无下肢大血管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2)以T2DM组为整体,有无下肢大血管病变为因变量Y(有=1,无=0),用MCP-1等其它危险因素为自变量,Logstic回归分析,病程、收缩压和MCP-1入回归方程。结论:MCP-1可能是T2DM下肢大血管病变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70.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NF-kBp65,VEGF和MMP-9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5例HCC组织,15例癌旁肝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NF-kBp65,VEGF和MMP-9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NF-kBp65,VEGF和MMP-9蛋白在HCC组织中高表达率(分别为80%,74%,71%)高于对照组(P<0.01)。NF-kBp65的表达与HCC的Edmondson分级有关,即在Edmondson分级Ⅲ-Ⅳ的癌细胞中NF-kBp65的表达强于Edmondson分级Ⅰ-Ⅱ的(P<0.05);有静脉浸润的HCC组织中NF-kBp65,VEGF和MMP-9的表达高于无静脉浸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NF-kBp65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AFP水平无关(P>0.05);VEGF和MMP-9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AFP水平,HCC的Edmondson分级无关(P>0.05)。NF-kBp65的表达与VEGF和MMP-9呈正相关(rs1=0.579,P1<0.05;rs2=0.406,P2<0.05)。结论:NF-k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