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2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16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本研究的目的是以性腺完整的动物为模型调查左乙拉西坦(LEV)是否对于骨矿物质密度、骨结构和骨代谢生化指标产生影响,探究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LEV)是否对骨骼健康存在显著风险。本研究将实验大鼠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只。对照大鼠接受标准实验室饮食(SLD),而试验组中的大鼠喂食富含LEV的实验室饮食12周,并以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全身、股骨和腰椎的骨密度。在骨组织中检查骨标记的浓度,股骨和胫骨均用于生物力学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在LEV组中,脂肪组织的绝对值和相对值显著降低,全身骨密度增高,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C末端肽(CTX-1)和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浓度显著增加。本研究初步得出结论:在性腺完整的大鼠模型中长期施用LEV对骨质不具有负面影响。骨矿物质密度(BMD)的显著增加可能表明LEV对骨质可能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62.
为讨论中药(巴戟天)结合运动干预(振动干预)处方对老年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的影响效果,本研究将10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将分为高脂饲料喂组(HF组,n=80),正常喂食组(F组, n=20),12周后高HF组的80只SD大鼠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构建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动物模型,4周后对所有大鼠进行糖代谢、胰岛素敏感性、骨质代谢、BMD前测和评价造模,一般饲料正常喂食的F组20只大鼠为对照组(C组, n=20),造模成功的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T组, n=16)、振动干预组(V组, n=16)、巴戟天摄入组(M组, n=16)和巴戟天摄入+振动干预组(MV组, n=16),进行为期24周干预。干预后,对所有参与实验的SD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指标、糖代谢指标、BMD、骨质代谢指标进行检测。本研究发现经过24周干预,D组、M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后测结果显著高于前测p0.05,V组、MV组后测显著低于前测p0.05,V组、MV组FBG后测结果显著低于D组、M组p0.05;D组大鼠股骨BMD后测结果显著低于前测p0.05,V组、M组、MV组大鼠股骨BMD后测结果显著高于前测和D组p0.05。D组大鼠尿HOP、DPD、血浆TRACP后测结果显著高于前测p0.05,V组、M组、MV组大鼠后测结果显著低于前测和D组p0.05。因此本研究认为巴戟天结合振动干预的处方能够对老年2型糖尿病起到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骨吸收,提升骨密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联合硫酸氨基酸葡萄糖钾胶囊对踝关节损伤患者血清骨性标志物水平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踝关节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透明质酸钠联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硫酸氨基酸葡萄糖钾胶囊进行治疗。检测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骨钙素(BGP)、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及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的变化情况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8.3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BGP、PICP、BALP水平及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透明质酸钠联合硫酸氨基酸葡萄糖钾胶囊治疗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透明质酸钠联治疗,其可有效改善血清骨性标志物水平,且利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三维联合培养牙髓细胞(dental pulp cells, DPCs)和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对成牙本质向/成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取单独培养DPCs及联合培养的DPCs和EPCs进行三维培养后成牙本质向/成骨向诱导,使用茜素红染色及半定量分析、RT-PCR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成牙本质向/成骨向分化能力。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茜素红染色显示联合培养组和单独培养组之间未见显著差异。RT-PCR和细胞免疫荧光显示成牙本质向/成骨向相关基因m RNAs和蛋白表达水平联合培养组显著高于单独培养组。结论:三维联合培养的DPCs和EPCs促进成牙本质向/成骨向分化,为牙髓再生提供可能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5.
西藏双须叶须鱼八种年龄鉴定材料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微耳石、星耳石、脊椎骨、鳃盖骨、臀鳞、胸鳞、侧线鳞和背鳞等8种年龄鉴定材料识别和鉴定西藏双须叶须鱼的年龄特征并进行比较分析, 以确定适宜的年龄鉴定材料。结果显示: 臀鳞形态特化严重, 胸鳞、侧线鳞、背鳞的年轮特征不明显, 与微耳石比较的平均百分比误差(IAPE)分别为41.63%、51.26%、50.50%和51.26%, 其他4种年龄材料与微耳石比较的IAPE相差不大, 依次为: 星耳石(12.28%)、脊椎骨(15.67%)、鳃盖骨(17.81%); 低于23龄时, 微耳石鉴定的平均年龄与耳石和脊椎骨鉴定的平均年龄较为接近(P>0.05), 分别为14.39龄、13.13龄和13.20龄, 显著高于鳃盖骨和4种鳞片(P<0.05); 高于23龄时, 7种年龄鉴定材料都显著低于微耳石所鉴定的平均年龄(P<0.05)。用微耳石鉴定所得的最大年龄为49龄, 星耳石鉴定所得的最大年龄为35龄, 脊椎骨鉴定所得最大年龄为34龄, 鳃盖骨为34龄, 臀鳞为22龄, 胸鳞为19龄, 侧线鳞为16龄, 背鳞为17龄。微耳石年龄鉴定的年龄读数与体长呈极显著的对数函数关系(P<0.01)。综合分析认为, 微耳石最适宜作为双须叶须鱼的年龄鉴定材料。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原花青素对磷酸三钙(TCP)磨损颗粒诱导小鼠颅骨溶解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48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TCP磨损颗粒(TCP)组、原花青素(0.2mg/kg,1mg/kg,5mg/kg)组,每组12只。将TCP磨损颗粒30mg包埋于小鼠颅骨顶部构建假体周围模型,于术后第2日颅顶局部注射原花青素,隔日1次。2周后处死小鼠采血、取颅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和HE染色观察假体周围骨溶解和破骨细胞生成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假体周围骨组织中破骨细胞调控基因TRAP、capthesinK、c-Fos和NFATc1的mRNA水平;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blot法检测小鼠假体周围骨组织中自噬标志蛋白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表达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TCP组假体周围骨溶解面积、破骨细胞生成及其调控基因mRNA水平显著增加(P<0.05),血清MDA含量均明显升高、T-AOC水平和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假体周围骨组织中Beclin-1和LC-3均表达显著上调、LC-3I向LC-3II转换明显增加(P<0.05)。与TCP组比较,原花青素组假体周围骨溶解面积、破骨细胞生成及其上述调控基因、血清MDA含量明显减少(P<0.05),血清T-AOC含量和SOD活性显著增加(P<0.05)且Beclin-1和LC-3等蛋白表达及LC-3I向LC-3II转换也明显下调。结论:原花青素对TCP磨损颗粒所致的假体周围骨溶解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和自噬的活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7.
68.
破骨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是体内一种负责骨吸收的骨特异性多核细胞,在骨代谢平衡的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破骨细胞的分化形成及功能活性异常可引起一系列临床疾病,而其分化形成过程受到多种因子的调控,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聚焦于miRNAs对破骨细胞分化形成过程的调控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对影响破骨细胞分化形成的相关miRNAs进行综述,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骨组织工程基质材料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组织工程是目前公认的最有可能在临床取得实际效益的研究领域之一,而细胞外基质材料的选取又是骨组织工程的关键。本文从材料的选择,制备方法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系统的综述,并对当前基质材料研究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 OPG)mRNA在牙齿萌出过程中胎方组织内的表达。方法:运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大鼠下颌第一磨牙胎方组织内OPGmRNA的表达。结果:大鼠下颌第一磨牙牙台方组织内牙囊成纤维细胞中OPGmRNA在牙齿骨内萌出阶段中期阳性表达,与萌出早、晚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早期比晚期差异显著(P〈0.01);成釉细胞中OPGmRNA在牙齿骨内萌出阶段中期阳性表达,与萌出早、晚期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与晚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OPGmRNA在大鼠出生后下颌第一磨牙牙囊成纤维细胞、成釉细胞骨内萌出阶段中期表达最强,牙齿萌出过程中可能通过OPGmRNA表达量的变化来调节牙齿的萌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