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横断山区蝶类的垂直分布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对横断山区蝶类的垂直分布进行了调查,共发现蝴蝶603种,隶属12科229属,其中,蛱蝶科在属数、种类数和个体数量上均为最多,绢蝶科、珍蝶科和喙蝶科种类数量很少,但都是该区域的珍稀蝶类.从山麓到山地上部,沿高程梯度,蝴蝶群落的差异明显,无论是种类组成还是群落多样性特征,蝴蝶群落都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带;横断山区蝴蝶群落垂直带谱包括低山农田蝴蝶群落(Ⅰ)、山地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蝴蝶群落(Ⅱ)、山地暖温带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蝴蝶群落(Ⅲ)、山地温带针阔混交林蝴蝶群落(Ⅳ)、山地寒温带暗针叶林蝴蝶群落(Ⅴ)和高山亚寒带灌丛草甸蝴蝶群落(Ⅵ),群落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为Ⅱ>Ⅰ>Ⅲ>Ⅳ>Ⅴ>Ⅵ;在6个垂直带中,山地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是地形最复杂、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垂直带,其蝶类物种数、个体数量、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其他垂直带,表明在横断山区的蝴蝶群落垂直带谱中,该带蕴藏了最为丰富的蝶类多样性,因此也是最需要优先保护的生态带.  相似文献   
72.
探讨了阴那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植被特征,并着重分析了其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植被具明显的垂直带结构,各带植物群落特征明显,优势科包括壳斗科、樟科、山茶科、茜草科、杜英科、鼠刺科、金缕梅科、安息香科、杜鹃花科等;优势种亦以热带亚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依据生态外貌和群落特征,该植被可分为5个植被型、10个植被亚型、15个群系和19个群丛.代表性植被类型为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群落类型多样.  相似文献   
73.
通过稀释平板法和常规化学分析法, 对伊犁河谷地区3种龄级(5年、10年、15年)的速生杨欧美黑杨(Populus × euramericana)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数量、组成和土壤养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3种不同林龄林地土壤微生物集中分布在10-40 cm土层, 数量和种类组成随季节变化有明显差异。随着林龄的增长, 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数量减少, 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在10年生人工林最高, 这一规律随季节变化。三大类土壤微生物的组成比例相对稳定, 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土壤有机碳、氮含量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 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 其含量及分布受季节和土壤深度不同程度的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林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 有机氮则先减后增。相关分析表明, 土壤微生物总数与土壤有机碳呈负相关, 真菌数量与土壤有机氮呈正相关。3种林地土壤有机C/N比与土壤细菌数量/真菌数量比例一致, 说明速生杨人工林在一定生长年龄内能提高土壤的固碳能力, 改善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74.
【目的】印度小裂绵蚜Schizoneurella indica Hille Ris Lambers是在云南昭通苹果上发现的一种新害虫,发生普遍且严重。研究印度小裂绵蚜种群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及其消长动态是为了掌握其发生与危害特点。【方法】2002—2006年,我们采用盆栽和田间调查的方法对印度小裂绵蚜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和种群消长开展了研究。【结果】印度小裂绵蚜田间种群数量高峰期主要集中发生在9—12月,5—7月份为其田间种群快速增长期,种群增长率可达200%~273%。印度小裂绵蚜无翅蚜种群在0~30 cm的土壤范围内占总虫量的49.0%,30~60 cm的占27.0%,>60 cm的占24.0%。无翅蚜的各虫龄全年均有发生,冬季以第4龄若虫和无翅成虫为主。有翅蚜的发生全年只有1个时期,为11月上旬至12月下旬。【结论】印度小裂绵蚜田间种群数量全年发生1个高峰期,主要集中在0~30 cm的土壤范围内,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印度小裂绵蚜种群数量亦逐渐下降。田间有翅蚜虫量极少,较难观察到。  相似文献   
75.
贵州百花湖夏季浮游植物昼夜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黄志敏  陈椽  刘之威  龙胜兴 《生态学报》2014,34(19):5389-5397
为了探讨浮游植物在水体中的昼夜垂直分布格局,于2012年7月31日至8月1日对百花湖(水库)浮游植物进行昼夜24 h定点分层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蓝藻、绿藻、硅藻种类数在水体中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蓝藻种类数在0.5—2 m居多,绿藻种类数在0.5—6 m明显多于7—14 m,硅藻种类数主要分布在6 m及以深的水层中。湖泊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limnetica)为绝对优势种,相对丰度为82.69%。8:00时湖泊假鱼腥藻在2—3 m处聚集程度最高,10:00时聚集程度最高的水层上升至0.5 m,10:00—12:00湖泊假鱼腥藻的细胞丰度由0.5 m向2 m扩增,12:00时在2 m处达到全天峰值,此时0.5 m处的细胞丰度是除6:00外的最小值,12:00—14:00湖泊假鱼腥藻的细胞丰度由2 m向0.5 m扩增,16:00时又大量聚集于1 m处,说明湖泊假鱼腥藻在白天具有明显的垂直迁移现象;湖泊假鱼腥藻丰度的MI指数白天在1.45—2.07之间,夜间在1.40—1.46之间,变化趋势与时间深度等值图结果相符,说明湖泊假鱼腥藻在水体中昼夜均呈聚集分布,且白天的聚集程度及变化幅度大于夜间;百花湖浮游植物总丰度的昼夜垂直分布格局与湖泊假鱼腥藻一致;水体中浮游植物总丰度和湖泊假鱼腥藻丰度夜间低于白天。光照的昼夜交替和水柱温差的昼夜变化是影响浮游植物总丰度和湖泊假鱼腥藻垂直分布格局昼夜变化的重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成人骨性II类不同垂直骨面型上气道与舌骨形态及位置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60名成人骨性II类患者,男女比例1:1,依据GoGn-SN角分为三组(高角组、均角组及低角组),在自然头位下拍摄CBCT,运用MIMICS软件对上呼吸道及舌骨进行三维建模并测量21项相关指标,分析不同垂直骨面型之间上气道各段之间及舌骨形态、位置的差异。结果:不同垂直骨面型之间鄂咽上界平面矢状径长度(PNSL)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上气道各段高度(UTH、ETH)及宽度(PNSW、UTW、ETW)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角组上气道鄂咽下界及舌咽下界矢状径长度(UTL、ETL)与均角和低角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随着垂直骨面型增大,呈现高角均角低角的趋势。高角组上气道鄂咽及舌咽体积明显小于均角和低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骨形态及位置在不同垂直骨面型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不同垂直向生长方式对上气道产生影响较大,而对舌骨的生长发育无影响。  相似文献   
77.
海南文昌鸡若干种质特征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对产于热带亚热带的文昌鸡若干种质特性进行了测定,采用RAPD技术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并与其它生态类型鸡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文昌母鸡羽毛以棕褐色、黄褐色和黄麻色为主,占群体80.83%;公鸡以红色、背翼部夹杂黑羽为主,占群体71.96%.文昌鸡的胚色大多为黄色.文昌鸡的生长速度比其它生态类型鸡种较慢,40周龄公母鸡的体重、体斜长和胚长也较小,明显具有热带亚热带生态特征.文昌鸡性早熟,母鸡127d产蛋率5%,182d产蛋率50%,300d产蛋量73个,平均蛋重37.6±3.2g.对文昌鸡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鸡群个体或群体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6071-0.9699,表明文昌鸡的同源性普通高于内地其它鸡种,保持了品种的纯度.  相似文献   
78.
浮游动物昼夜垂直迁移机理的主要假说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顺会  孙松  韩博平 《生态科学》2008,27(6):515-521
对有关浮游动物昼夜垂直迁移(DVM)机理的实验、假说以及理论模型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昼夜垂直迁移通常指常规迁移(傍晚上升,拂晓下降),其行为过程不仅影响浮游动物的垂直分布,而且也间接地影响其水平分布及生活史特征,对浮游动物在一定水域的种群维持和补充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垂直迁移机理有关的假说主要有光驱动假说、逃避捕食者假说、能量和资源利用假说等,其中逃避捕食者假说已得到大量的实验证实。其理论模型研究一般在两个时间尺度上进行,一个是短期的行为机制研究,另一个从长期的生活史策略的角度考虑。随着实验技术的进步和理论及建模工具的发展,这两个时间尺度的研究正逐渐统一到一个框架下进行。  相似文献   
79.
香溪河库湾枝角类的种类组成及垂直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枝角类在水库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有关水库枝角类的研究在水库水生生物研究中历来备受重视。枝角类在深水水体中具有垂直分布的特性, 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影响着包括枝角类在内的浮游动物垂直分布及垂直分布的时空变化。香溪河河口至兴山峡口段在2003 年6 月三峡水库蓄水后被没,形成香溪河库湾。因受干流库区的水体顶托, 库湾水体流速缓, 更新时间长, 容易产生富营养化现象, 香溪河库湾2004 年春季就有藻类异常繁殖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80.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一种可引起李斯特菌病的食源性致病菌。由于妊娠相关免疫缺陷和LM对非吞噬细胞独特的细胞内感染能力,孕妇是LM的主要目标人群。LM可穿过胎盘屏障,对胎儿造成重大伤害,包括早产、流产甚至死产。胎盘特异性毒力因子的作用对LM感染期间穿过胎盘屏障并感染胎儿尤为重要。文中介绍了国内外近年在孕妇中发生LM感染的事件,详细讨论了LM垂直传播以及在胎盘定殖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讨论并分析了LM与感染胎盘相关毒力因子的最新发现,以期为今后防控LM的胎盘感染并保障食品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