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9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411.
千岛湖浮游甲壳动物垂直分布与昼夜垂直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6月、9月、12月及2005年3月于千岛湖温馨岛站点(29°38′10.5″N,119°01′54.1″E)进行浮游甲壳动物垂直分布分层采样,分析千岛湖浮游甲壳动物的垂直分布特征及优势种昼夜垂直移动状况。结果显示,千岛湖浮游甲壳动物主要分布在10~21 m水层,不同季节中心水层分布深度12月9月6月3月;浮游动物昼夜垂直移动春(3月)、夏(6月)两季幅度较大,秋(9月)、冬(12月)季节幅度较小;浮游甲壳动物优势种在各个水层都有分布,密集区大都集中在中上水层(10~21 m),不同种类昼夜垂直移动幅度有所不同;昼夜垂直移动显著的种类有特异荡镖水蚤(Neutrodiaptanus incongruens)、近邻剑水蚤(Cyclops vicinus)、球状许水蚤(Schmackeria forbesi)、透明溞(Daphnia hyaline)、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不显著的种类为右突新镖水蚤(Neodiaptomus schmackeri)、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光照、温度、饵料是影响千岛湖浮游甲壳动物垂直分布及昼夜垂直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12.
为了较为系统地研究大亚湾水域叶绿素a和营养盐的垂直分层状况, 并为大亚湾海洋生态系统的数值模拟提供基础数据, 作者于大亚湾大辣甲和桑洲之间连线的中间点附近海域选点, 在2007年~2008年进行了4个季度的垂直采样监测。本次研究分析了大亚湾大辣甲水域叶绿素a及营养盐的垂直分布与季节变化, 并分析了叶绿素a与DIN、PO4-P和SiO3-Si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监测时段内, 叶绿素a和DIN、PO4-P、SiO3-Si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50~5.80 mg·m-3、0.023~0.159 mg·L-1、1.606~19.69μg·L-1和0.065~1.13 mg·L-1, 营养盐和叶绿素a在4个季度里的垂直变化趋势各有不同;在季节变化上, SiO3-Si与DIN比较相似, 总体呈现夏、冬、秋季高, 春季较低的特征, PO4-P恰好相反, 夏季的浓度最低, 叶绿素a总体呈现夏、春、冬季高, 秋季较低的特征;在整个垂直水柱内, DIN和SiO3-Si对叶绿素a的影响相对较小, PO4-P和叶绿素a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13.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世界上主要植被类型之一,集中分布于我国,其中以中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最为典型。为了更好地研究常绿阔叶林森林生 物多样性维持机理,按照CTFS (Centre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样地建设的标准,于2004年11月~2005年9月在浙江开化古田山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建立了常绿阔叶林24 hm2永久样地。该文对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进行了统计,初步分析了古田山森林样地(Gutianshan (GTS) forest plot)的群落组成与空间结构。 群落的区系类型以热带成分比较多,在属的水平上53个是热带分布,44个是温带分布。共有159 种,隶属于49科103属,总计140 700株,以常绿树种为主(91个物种,占总优势度的90.6%,重要值为85.6%,占样地总个体数的85.9%);样地 群落有明显的优势物种和大量稀有种(Rare species,每hm2个体数小于1)。甜槠(Castanopsis eyrei )、木荷(Schima superba)和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在群落中占有主要优势; 稀有种占总物种数的37.1%(59/159);具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和热带雨林的相关特征,较好地代 表了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垂直结构由林冠层(63个种)、亚乔木层(70个种)和灌木层 (26个种)组成。样地所有木本植物物种总径级 分布呈倒“J"形,群落更新良好。几个优势种空间分布随着径级增大,聚集程度降低;并且它们的分布表现出与生境紧密关联,不同的物种表 现出对生境不同的偏好。该文最后系统地比较了大样地方法与传统取样方法。  相似文献   
414.
仝川    冯秀  张远鸣  仲延凯 《生态学报》2008,28(5):1991-1991~2002
以冷蒿(Artemisia frigida) 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退化草原经过长期围栏禁牧恢复演替(23 a和10 a)群落为研究对象,并对比围栏外退化的冷蒿 糙隐子草草原,揭示锡林郭勒退化草原长期围栏禁牧后的土壤种子库特征.随着群落的恢复演替,土壤总种子库物种组成和密度均增加,但持久性土壤种子库占土壤总种子库的比例下降.代表土壤总种子库的4月份取样,围栏禁牧23 a、10 a和围栏外退化样地土壤种子库密度平均值分别为4433、4756粒· m-2和856粒· m-2, 在0.001水平上差异显著,基本代表持久土壤种子库(persistent soil seed bank)的6月底取样,3个样地土壤种子库密度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多数植物土壤种子库主要分布在0~3 cm层,各样地种子库密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围栏禁牧23 a、10 a和围栏外重度退化样地的持久土壤种子库密度分别为土壤总种子库的52.6%、47.4%和90.9%,;各样地一年生植物,构成了草原土壤种子库密度的主要组成部分.结果表明,对于严重退化的冷蒿 糙隐子草群落,只要在恢复起点仍有零星分布的羊草和大针茅植株,经过长期围栏禁牧可恢复其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和种子库规模.  相似文献   
415.
影响广东黑石顶树附生苔藓分布的环境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广东省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内5个2500 m2样地内树附生苔藓的调查及有关环境因子的测定,研究了树附生苔藓的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树附生苔藓在不同高度的分布存在一定梯度,20 cm高处树附生苔藓的种类数与盖度均大于60 cm及更高处,且其群落优势种的数量组成与后者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树种附生苔藓盖度和种数差异较大.基于附生苔藓植物的盖度进行DCA排序及聚类分析将树种分成四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因具有两种特有的网藓(巴西网藓Syrrhopodon prolifer和鞘刺网藓S.armatus)单独一组,福建青冈(Quercus chungii)亦与其余各种的差异均较大,形成一组,其余阔叶树种根据其所处的森林类型分成两组,针阔叶混交林内的阔叶树种和次生阔叶林内的阔叶树种各形成一组.对环境因子及树皮含水量和pH的分析显示,垂直梯度上空气湿度的差异可能是造成附生苔藓在不同高度分布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之一,不同树种附生苔藓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受树皮pH的影响,而与树皮含水量无关.同一树种上树附生苔藓的分布又在一定程度上受森林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16.
用根钻法对幼树期(5a)、初产期(9a)和旺产期(16a)3个树龄橡胶树细根( <2 mm)生物量变化、垂直分布及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9、16a橡胶林0~60cm土层内细根总生物量分别为2056.18、1557.42、1174.90kg · hm-2.细根的生物量与橡胶树不同生长或生产期有密切的关系,但幼龄橡胶树细根生物量还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改变.橡胶树细根总生物量80%左右分布在0~40cm土层,细根生物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回归模型分析以指数方程y=a · ebx(a、b均为常数)拟合效果较好.通过不同月份细根生物量比较,发现橡胶树细根生物量年动态变化呈"双峰型",5a、9a橡胶树峰值分别出现在4月份和8月份;16a橡胶树则出现在6月份和10月份,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同树龄橡胶树表层细根生物量年内变化不一致,其它土层细根生物量年内变化也呈"双峰型",土层越深,变化越趋于缓慢.  相似文献   
417.
对太湖8个区域共60样点进行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采样,共获得底栖动物24种,其中软体动物14种,节肢动物5种,甲壳动物5种.根据Hilsenhoff 生物指数确定了15个相对清洁的样点和45个污染样点,然后进行21种生物指数的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总分类单元数、(甲壳动物 软体动物)分类单元数、%(甲壳动物 软体动物)、%腹足纲、Goodnight-Whitley指数、Hilsenhoff 生物指数和%直接收集者等7个底栖动物生物指数可以用作判别太湖水质的敏感生物指数.通过5, 3, 1记分法对6种生物指数统一量纲后,获得变化范围为7~35的综合生物指数,运用四分法划分了太湖水质判别的生物基准:7~14很差,15~21差,22~28一般,29~35好,并对60个样点进行重新记分,获得了太湖水质的基本生态分区现状,太湖的东南区属水质较好的区域,而西北区属水质较差的区域.该水质生物基准基本适合评价太湖不同区域的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418.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拟多甲藻昼夜垂直分布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具鞭毛的拟多甲藻(Peridiniopsis)是三峡水库多数支流库湾春季甲藻水华的优势种类。研究表明,昼夜垂直迁移是鞭毛藻重要的生态学特征。拟多甲藻形态学特征虽然也有鞭毛和自由游泳能力,但至今仍没有关于该种类昼夜垂直迁移的描述。定点昼夜垂直分层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甲藻水华暴发的优势种之一拟多甲藻种3(Peridiniopsis sp.3)是绝对优势种,相对丰度达到45%;该物种与其它鞭毛藻相似,有昼夜垂直迁移的生态学特征,白天趋于在水体上层聚集分布,晚上趋于在水柱中随机分布;太阳光的昼夜交替是影响拟多甲藻昼夜垂直迁移的重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419.
云南药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植被调查,结合文献资料,探讨了云南药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随着海拔的升高,总体上呈单调递增趋势,而热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呈单调递减格局;区系平衡点出现在海拔2000 m 左右.在平衡点之下,植物区系以热带、亚热带区系成分为主,而在此之上,则以温带区系成分为主.区系成分的聚类分析表明,研究区域内植被垂直带谱主要由1500 m以下的干热河谷植被、1500~2000 m左右的云南松林、2000~2600 m的常绿阔叶林、2600~3100 m的硬叶常绿阔叶林、3100~3600 m的亚高山灌丛和3600 m以上的高寒草甸构成,这与传统的植被类型划分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20.
夏季南黄海浮游动物的垂直分布与昼夜垂直移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左涛  王荣  王克  高尚武 《生态学报》2004,24(3):524-530
对 2 0 0 1年 8月南黄海青岛外海至济州岛断面 ,浮游动物的日垂直变化、断面垂直分布及其与海区水文特征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共鉴定浮游动物 40种。断面浮游动物的平均丰度为 13 62 ind/ m 3 ;种类丰富度与暖水种数呈正相关 ,分布趋势为测区东部高、西部低 ;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 (Calanus sinicus)、小拟哲水蚤 (Paracalanus parvus)、拟长腹剑水蚤 (Oithona similis)、强壮箭虫 (Sagitta crassa)、近缘大眼剑水蚤 (Corycaeus affinis)。在不同水层 ,浮游动物丰度分布不同 ,随水深增加而减少 ,表层丰度最高 (3 2 2 1ind/ m3) ,温跃层和底层分别为 743 ind/ m3、43 8ind/ m3;种类组成也不相同 ,表层数量最多的种类为鸟喙尖头(Penilia avirostris)、温跃层及其以下水体为中华哲水蚤 ,其它主要种类亦表现不同水层取向。在连续观测站 ,根据浮游动物主要种类的昼夜垂直移动与温跃层关系 ,将之分为表层分布 ,近温跃层分布 ,底层分布及全水层分布 4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