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9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利用实测和遥感数据,对比分析南海海气二氧化碳(CO2)交换对2011年4月热带气旋Tropical Depression One(TDO)和2013年9月热带气旋Wutip(WU)的响应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两个热带气旋过境的“风泵”作用均对海气CO2交换产生显著影响:TDO和WU过境后,海水表层CO2分压(pCO2,sw)分别增加42.56μatm、30.88μatm,TDO过境导致区域海洋由强碳汇(-4.7±1.8)mmol·CO2·m^-2·d^-1变为弱碳源(2.0±3.1)mmol·CO2·m^-2·d^-1,而WU过境使区域海洋由弱碳源(1.9±1.0)mmol·CO2·m^-2·d^-1变为强碳源(4.0±1.6)mmol·CO2·m^-2·d^-1。pCO2,sw的增加均由于次表层富含溶解无机碳(DIC)海水的入侵,但是“风泵”的作用机制不同:TDO过境强风引起的艾克曼抽吸导致水体涌升作用显著,而WU过境导致的垂直混合作用强烈。“风泵”的作用机制差异可归因于热带气旋过境前海水的初始状态和过境时移动速度不同:TDO过境前该海域存在冷涡,强风引起的艾克曼抽吸使次表层海水的向上涌升作用增强;而WU过境前存在暖涡,强风引起的艾克曼抽吸造成次表层海水与下沉的表层水垂直混合。TDO的移动速度慢,对海水的作用时间更长,强风引起的艾克曼抽吸作用更强;而WU移动速度快,短时间强风过境造成的水体垂直混合效应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452.
由于较难到达等客观原因,以往对高黎贡山中段的鸟类调查比较缺乏。2011年8月至2014年7月,采用样线法对高黎贡山中段六库-姚家坪-风雪垭口-片马一线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旨在完善该区域不同海拔和生境的鸟类信息。野外共观察到225种鸟类,其中有3个高黎贡山新纪录鸟种。结合以往资料,高黎贡山中段共记录鸟类357种,隶属于18目60科,占云南省鸟类903种的39.53%。其中,留鸟282种,占78.99%。该区鸟类垂直分布呈单峰型,以2300~2800 m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分布的种类最多。该区域鸟类G-F指数高,多样性十分丰富,而且受危和特有现象明显,保护鸟类42种,横断山区特有鸟类57种,分别占所记录鸟类的11.76%和15.97%。结合该区域鸟类的垂直分布特征,提出保护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对该区域鸟类多样性的保护至关重要。此外,我们建议以后也应对该区域低海拔生境的鸟类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453.
454.
微生物生物量与群落结构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底层土存有大量有机碳,但有关微生物群落的研究多集中在表层土壤,深层土壤的微生物群落变化及影响机制尚不确定。本研究采用磷脂脂肪酸技术分析西南地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哀牢山亚热带阔叶林和丽江温带针叶林3种森林生态系统不同土壤深度(0~20、20~40、40~60、60~80和80~100 cm)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探讨其在不同森林类型及土壤深度下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土壤深度的增加,3种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和全氮逐渐降低,微生物生物量显著下降;真菌∶细菌比(F∶B)逐渐减小,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比(G+∶G-)显著增大,微生物群落结构由G-为主的富营养型细菌结构逐渐转变为以G+为主的寡营养型细菌结构。3种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生物量没有显著差异,但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哀牢山亚热带阔叶林与丽江温带针叶林0~20 cm的F∶B显著大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而西双版纳热带雨林0~100 cm的G+∶G...  相似文献   
455.
为保证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测量结果的可比性,测量结果需溯源至适当的、规定的参考标准。对于化学、生物、工程、物理学领域的材料和样品测量,该参考标准为标准物质。由此可见,标准物质的定值对物质的检测及定量是十分重要的。标准物质(reference material,RM)是一种足够均匀的、具有一种或多种相对容易确定的特性值的材料或物质,可用于给材料赋值、评价测量方法及校准测量仪器等。质量平衡法作为标准物质的定量方法之一,是一种常用的纯度测量方法,将水分、灰分、挥发组分、无机元素等杂质的含量从100%中扣除,再根据主要组分在有机组分中的百分比来确定物质纯度。质量平衡法具有较高准确度,能够溯源到国际单位制中的质量单位,且若使用基准方法测量样品中的主成分及各部分杂质以完成整个质量平衡法的测量,质量平衡法则有望成为新的基准方法。基于此,对质量平衡法原理及质量平衡法在标准物质的研制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并对近期质量平衡法在标准物质中的最新应用进行了总结,以期探索质量平衡法在标准物质研制中的更多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