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95篇
  免费   1402篇
  国内免费   7426篇
  2024年   171篇
  2023年   637篇
  2022年   634篇
  2021年   696篇
  2020年   684篇
  2019年   701篇
  2018年   529篇
  2017年   613篇
  2016年   684篇
  2015年   762篇
  2014年   1085篇
  2013年   924篇
  2012年   1021篇
  2011年   1012篇
  2010年   970篇
  2009年   1029篇
  2008年   1261篇
  2007年   1031篇
  2006年   901篇
  2005年   871篇
  2004年   835篇
  2003年   811篇
  2002年   704篇
  2001年   699篇
  2000年   578篇
  1999年   508篇
  1998年   436篇
  1997年   521篇
  1996年   438篇
  1995年   430篇
  1994年   395篇
  1993年   326篇
  1992年   297篇
  1991年   261篇
  1990年   240篇
  1989年   196篇
  1988年   105篇
  1987年   94篇
  1986年   60篇
  1985年   77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4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22.
山西省异爪蝗属二新种(直翅目:网翅蝗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记述在晋南地区采到的异爪蝗属二新种,黑条异爪蝗Euchorthippus nigiliineatus sp.nov.及曲线异爪蝗Eochorthippus sinucarinatus sp.nov.  相似文献   
23.
分泌型磷脂酶PLA2G5属于磷脂酶A2超家族的一员,在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中均有表达.研究表明,PLA2G5参与生物学事件的发生发展,在特定的病理条件下具有诱导作用.本文简要阐述了PLA2G5的来源、结构特征、生物学功能和在疾病中的作用,以及现有或潜在的PLA2G5抑制剂,以期探索基于PLA2G5的治疗新靶标.  相似文献   
24.
结核菌L型与恶性淋巴瘤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53例恶性淋巴瘤,做细菌L型检测,肿瘤间质内细菌L型感染率为54.72%,抗酸染色阳性率50.94%。结核菌抗体检测阳性率54.72%。提示细菌L型感染与肿瘤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5.
盾叶薯蓣地上部分的三个新甾体皂甙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Wright地上部分分离鉴定了四个甾体皂甙,经鉴定甙A为约莫皂甙元-3-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甙;甙B为24α-羟基约莫皂甙元-3-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甙;甙C为约莫皂甙元-3-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葡萄吡喃糖基;甙D为约莫皂甙元-3-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基(1→3)]-β-D-葡萄吡喃糖甙。前三者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盾叶皂甙A_1、A_2、A_3(zingiberoside A_1、A_2、A_3),其中盾叶皂甙A_2的甙元为一新甾体皂甙元,命名为盾叶皂甙元(zingiberogenin)。  相似文献   
26.
在一次卫生调查中我们从我国北方储水池表面生长的一层霉菌漂浮物中分离到一株漆斑菌(Myrothecium W96),经纯化培养后在实验室中用玉米、小麦和大米天然培养基中培养,然后用培养物的粗提物进行兔子皮肤过敏试验和豌豆发芽抑制试验。试验表明漆斑菌W_(96)株的玉米和小麦培养物的粗提物可使兔子皮肤出现红肿,起疱等过敏症状;豌豆发芽抑制试验结果也发现有毒性反应。兔子皮肤过敏试验和豌豆发芽抑制试验表明这株漆斑菌能产生霉菌毒素。  相似文献   
27.
接种不同大豆根瘤菌株的根瘤放氢和吸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测定和比较了七株大豆根瘤菌与三个大豆品种共生时的放氢和固氮效率。证明了大多数菌株接种不同寄主,其根瘤的放氢、吸氢和固氮效率的差异均明显。但USDA110在三个品种上所结根瘤不放氢或极少放氢;它的固氮量最高。根瘤的能量利用率与植株的氮积累及产量的相关性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8.
沙市菌痢患者中,宋内氏菌在六十一七十年代占10.4—11.8%,进入八十年代上升到25.8%;各年龄组中0—4岁组患者的菌株数占总数的51.7%;在季节分布上,宋内氏菌的季节高峰比福氏菌早一个月。对192株宋内氏菌用上海市防疫站的φ1~6噬菌体裂解试验可分为5个噬菌体型,其中Ⅰ型占75.5%,并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在抗药性上,依其对SD、TC,CM、SM的抗药性可分为7个型,其中以抗SD、TC、CM、SM及抗SD、CM、SM型占71.3%;在生化分型方面,观察到有不同的生化反应株和少数异常生化反应株。  相似文献   
29.
新疆绿蟾蜍的染色体组型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敏  赵亚江 《动物学研究》1987,8(4):339-342
近年来,有关两栖类的染色体组型已有不少报道。无尾两栖类中蜍蟾属(Bufo)的染色体数目分为两类:2n=22和2n=20(Blain,1972)。我们对采自新疆4个地区的绿蟾蜍进行了染色体组型分析,发现其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44,是四倍体。现将我们的初步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0.
余山拟异蚖和3种古蚖的精子均为扁圆形,未见顶体,线粒体集中在一侧;核呈环形、边位、中部由膜状体分布其间.领结古蚖的早期精细胞为球形,染色质凝集成团,继而核中裂并沿细胞赤道逐渐围绕成环,染色质呈细沙状,胞间有“桥”相通.核膜一端开始内陷,出现黑点.待发育到中期精细胞,这些黑点逐渐形成奇特的管状核膜陷体;染色质变成短线形,随后排成4—5行.线粒体颗粒状,细胞间仍有“桥”连通.晚期精细胞的染色质凝集成粗带,最后形成光滑质密的核,而多余的核物质,一段一段从精子一端脱离,形成一串孢囊状体夹在精子之间,待精子成熟游离时,这些孢状体分散开来.从观察结果表明拟异蚖精子与古蚖的非常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