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20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大鼠肝再生过程中肝再生刺激物及其mRNA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先制备大鼠肝再生模型,在该模型中大鼠成活率达95%以上,肝再生情况良好,适合于进行下一步的研究。随后,通过耐热性和肝细胞特异性的检测,初步认为从该模型中所提取的活性成分即为肝再生刺激物(HSS)。用3H胸腺嘧啶核苷测定HSS及其mRNA体外翻译产物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二者在肝再生过程中均存在动态变化,但前者在肝部分(2/3)切除后72h活性最高,后者则在24h达高峰。这一结果为后续的分子克隆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2.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以及气候变化导致我国草原生态系统普遍退化,主要表现在土壤养分降低、植被覆盖度减少、生产力下降。外源氮素添加是促进退化草原尽快恢复的一项重要措施,尤其是对那些退化较为严重的草原。该研究选取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不同退化程度(轻度、中度和重度)的草原群落,于2014–2015年开展连续两年的氮素添加实验,设置对照(不添加)、低水平(5.0 g N·m^(–2)·a^(–1))、中水平(10.0 g N·m^(–2)·a^(–1))和高水平(20.0 g N·m^(–2)·a^(–1))4种氮素添加处理,探讨退化草原群落生产力在恢复过程中对不同水平氮素添加的响应。结果显示:(1)高、中水平氮素添加显著提高了轻度退化群落的地上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53.1%、51.6%,氮素各水平添加对中度、重度群落地上生物量无显著影响;(2)高、中水平氮素添加显著提高了轻度退化群落中多年生根茎型禾草地上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5.1%、47.7%,而多年生杂类草地上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减少了37.4%、42.1%,但中度和重度退化群落各功能群生物量的响应不显著;(3)三种水平氮素添加对轻、中、重度退化群落物种丰富度在试验期间均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氮素添加有助于提高轻度退化草原中多年生根茎型禾草的生物量,进而提高群落的生物量,但多年生杂类草会被逐渐替代,导致生物量降低,可见施氮对草原恢复的影响取决于草原退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3.
《植物生态学报》2016,40(10):980
Aims Irrational utilization and global climate change have caused degradation of grassland ecosystems in northern China with low soil fertility, decreased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productivity. Nitrogen addition has been suggested an effective way to enhance restoration of those degraded grasslands. In this study, we selected a typical steppe with three different degrading levels, including lightly, moderately and heavily degraded communities, in East Ujimqin, Nei Mongol. Our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are to examine if and how nitrogen (N) addition can enhance restoration of those degraded grasslands Methods Treatments with four levels of N addition (0, 5.0, 10.0 and 20.0 g N·m-2·a-1) were conducted to each of the three degraded communities from 2014 to 2015. Nitrogen was applied as urea in June of both years. Aboveground biomass was collected at the species level in 1 m × 1 m plot in August each year, all species biomass was summed as net primary production, and biomass of plant functional groups was calculated by perennial rhizome grasses, perennial bunchgrasses, perennial forbs, shrubs and semi-shrubs, annuals and biennials.Important findings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 (20.0 g N·m-2·a-1) and medium level N addition (10.0 g N·m-2·a-1)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aboveground biomass of the slightly degraded community by 53.1% and 51.6% compared with no N addition. N addition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moderately and heavily degraded communities. N addition with high and medium levels increased aboveground biomass of perennial rhizome grasses by 45.1% and 47.7%, but decreased that of perennial forbs by 37.4% and 42.1% at the slightly degraded community.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 addition could increase the growth of perennial rhizome grasses, and the growth of perennial forbs was suppressed consequently.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even the application of N fertilizers can only be helpful to restoration of those slightly degraded grasslands. Besides, N addition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species richness in different degraded communities indicating the fact that the study may not last long enough. For the purpose of increasing aboveground biomass of degraded grassland, we should not only consider the type and quantity of fertilization, but also the attribute of the degraded communities. In addition, the response of degraded community in biomass may strongly be impacted by degrading level of studied grassland.  相似文献   
104.
基于HJ1B和ALOS/PALSAR数据的森林地上生物量遥感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云  郭艺歌  何杰 《生态学报》2016,36(13):4109-4121
森林地上生物量的精确估算能够减小碳储量估算的不确定性。为了探寻一种有效地提高森林生物量估算精度的方法,探讨了基于遥感物理模型和经验统计模型估算山地森林地上生物量的方法。首先,基于Li-Strahler几何光学模型和多元前向模式(MFM)进行模型模拟,结合查找表算法(LUT)从多光谱图像HJ1B估算贺兰山研究区的森林地上生物量。其次,采用统计方法建立了2种回归模型:(1)多光谱图像HJ1B进行混合像元分解(SMA),并与雷达图像ALOS/PALSAR进行图像融合建立生物量回归模型;(2)雷达图像ALOS/PALSAR后向散射系数和实测生物量建立了生物量回归模型。用实测数据对3种算法估算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几何光学模型和MFM算法估算的森林地上生物量精度最好(决定系数R2=0.61,均方根误差RMSE=8.33 t/hm2,P0.001),其估算地上生物量与实测值一致性较好,估算生物量精度略优于SMA估算的精度(R2=0.60,RMSE=9.417 t/hm2);ALOS/PALSAR多元回归估算的精度最差(R2=0.39,RMSE=14.89 t/hm2)。由此可见,采用几何光学模型和混合像元分解SMA适合估算森林地上生物量,利用这2种方法进行森林地上生物量遥感监测研究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3年4月我科收治的16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有脾功亢进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在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同时进行PSE,PSE栓塞面积在30%~60%之间,观察治疗后3天、7天、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白细胞(WBC)计数和血小板(PLT)计数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达到4.0~13×109/L、血小板达计数到50×109/L为治疗有效,160例患者术后3个月时外周血白细胞治疗有效为151例(94.38%),血小板治疗有效为155例(96.88%),术后6个月时白细胞治疗有效136例(85%),血小板治疗有效125例(78.13%)。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PSE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有脾功亢进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6.
应用溶菌酶处理,超声破碎细胞,通过差异离心和解离剂处理,将细胞的不同部分分开。以水解α-酪蛋白反应检测蛋白水解酶活性,结果表明,在细胞的可溶部分、内细胞质膜、外膜及胞浆周围区均存在蛋白水解酶活性。异形胞可溶部分的蛋白酶活比营养细胞可溶的蛋白酶活高4—5倍。在固氮条件下,营养细胞可溶性蛋白酶反应最适温度为50—55℃,65℃时,酶活迅速下降。有Ca^2 5mmol/l时,蛋白酶在60℃稳定,无Ca^2 存在下,酶液在60℃预处理10分钟,酶活性丧失80%以上。酶反应的最适pH为8—10。而且氮饥饿之后,培养基的pH值对细胞蛋白酶活水平有明显影响,氮饥饿24小时内,蛋白酶活迅速增加,但在碱性条件下,酶活水平比在中性条件下要高得多。邻菲哕啉对蛋白酶活性有严重的抑制,EDTA仅有轻微抑制,而PMSF对细胞蛋白酶活的抑制作用,与细胞氮饥饿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07.
研究了番木瓜果皮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氧化酶的部分纯化,底物(O2和ACC)浓度,辅助因子(CO2和Fe^2 )和抑制剂(Co^2 和α-氨基异丁酸)对体外乙烯产生速率的影响,通过DEAE-Sepharose和Phenyl-Sepharose柱层析后,番木瓜果皮ACC氧化酶被纯化了19.5倍,在乙烯产生中,ACC氧化酶对O2的Km值主要取决于ACC的浓度,随着ACC水平的增加而下降,当O2的浓度增加时,酶对ACC的Km值降低。CO2显著地增加酶的活性以及对O2的ACC的Km值,Fe^2 提高酶的活性,Co^2 抑制酶的活性,Fe^2 能够拮抗Co^2 ,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这些动力学资料表明ACC氧化酶遵循一种顺序结构机制,首先与O2结合,然后与ACC结合。  相似文献   
108.
探明土壤生物多营养级相互作用是了解生态功能调控机制的核心。本研究通过调控土壤线虫的典型功能团的完全交互设计(食微线虫有无、植食线虫有无、捕杂食线虫有无)探索了线虫功能团对水稻(Oryza sativa)生长及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不接种线虫相比, 植食线虫显著增加水稻根系生物量(P < 0.05), 显著增加其茎叶总酚含量(P < 0.05); 单独的食微线虫增加了褐飞虱数量(P < 0.05), 但显著降低水稻根系生物量(P < 0.05); 捕杂食线虫促进水稻茎叶生长, 降低了褐飞虱数量; 当食微、植食和捕杂食线虫同时存在时, 植物茎叶及根系总酚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 暗示其抗虫潜力更强。总之, 处于较高营养级的捕杂食线虫能够通过调控植食和食微线虫的数量, 提高植物的防御能力, 暗示土壤生物调控措施在植物地上部病原物防控方面有重要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9.
森林生物量遥感降尺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沁茹  孙睿 《生态学报》2019,39(11):3967-3977
森林生物量是评价全球碳氧平衡、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目前已有基于星载激光雷达数据的全球森林生物量产品,但空间分辨率较低,不能很好地满足小区域森林调查和动态监测的需要。针对这一现状,以美国马里兰州两个森林分布状况不同的区域为研究区,基于CMS(Carbon Monitoring System)30 m分辨率和GEOCARBON 1 km分辨率森林地上生物量产品以及TM等数据源,通过升尺度模拟低分辨率生物量数据和直接使用低分辨率产品两种方式,分别尝试建立了多光谱地表参数和低分辨率森林地上生物量之间的统计关系,以此作为降尺度模型实现了森林地上生物量空间分辨率从1 km到30 m的转换,并对降尺度结果进行精度评价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模拟数据降尺度后的30 m分辨率森林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和CMS森林地上生物量分布状况大致相同,RMSE=59.2—65.5 Mg/hm~2,相关系数约为0.7;其降尺度结果优于GEOCARBON产品直接降尺度结果RMSE=75.3—79.9 Mg/hm~2;相较于线性模型,非线性模型能更好地呈现森林地上生物量和地表参数间的关系;总体上,降尺度生物量呈现高值区低估,低值区高估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mTOR信号通路对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细胞蛋白质合成功能及肝细胞大小的影响。方法:采用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70%肝切除模型和肝细胞分离与培养方法,在术后不同的时相点分离残肝的肝细胞,进行培养。实验分组:分离的残肝肝细胞分两组:对照组(Control组、C组)、雷帕霉素组(Rapamycin组、R组)。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磷酸化mTOR蛋白在不同时相点的变化;采用3H-亮氨酸(3H-Leucine)掺入法测定肝细胞蛋白质合成;扫描电镜(AMRAY 1000B,US)获取肝细胞图像,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北航CM2000B)测定细胞面积。结果:1)C组中,磷酸化mTOR蛋白的含量由0h开始升高,6h达到高峰,以后即降低,而R组明显较C组含量降低;2)在术后的各时相点,C组的肝细胞的蛋白质合成率较R组显著升高(P<0.05),而且随时间点的延长,蛋白质合成率呈上升趋势;3)在2h和6h时相点C组肝细胞面积较R组显著增大(P<0.05)。但是,在C组肝细胞24h时相点面积较2h和6h减小(P<0.05)。结论:体外实验证实,肝部分切除术后mTOR信号通路即活化,促进肝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和细胞生长。因此,我们推测mTOR信号通路在肝再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