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2篇
  免费   825篇
  国内免费   6096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318篇
  2022年   371篇
  2021年   356篇
  2020年   367篇
  2019年   355篇
  2018年   320篇
  2017年   350篇
  2016年   331篇
  2015年   388篇
  2014年   433篇
  2013年   382篇
  2012年   405篇
  2011年   396篇
  2010年   411篇
  2009年   406篇
  2008年   441篇
  2007年   368篇
  2006年   299篇
  2005年   278篇
  2004年   279篇
  2003年   266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171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8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6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3 毫秒
131.
常绿杜鹃亚属Subgenus Hymenanthes是由K.Koch(1872)根据Blume(1826)建立的Genus Hymenanthes改级组合而成。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沿用了Maximowicz(1870)所建立的、后由Koehne(1893)修订过的Subgenus Eurhododendron这一亚属名称,直到最近D.F.Chamberlain(1978,1979,1982)对该亚属的名称才作了正式订正。  相似文献   
132.
银杉生态环境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我国特有濒危的珍贵植物——银杉的生态环境及其特性,调查结果表明,银杉在广西花坪林区分布于海拔1020—1460米,坡度30度以上的山脊及山脊的南坡或西坡,生长在以广东五针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或阔叶林中,土层浅薄,呈酸性反应的山地黄壤或黄棕壤的岩隙间。银杉具有喜光、耐寒、抗风、耐瘠薄等生态特性。 银杉幼龄生长缓慢,天然更新能力弱,残存个体少,自然分布范围越来越小,有被阔叶树种更替的趋势。调查研究其生态环境性,为保护种源和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3.
冯伟业   《广西植物》1981,(3):45-48
<正> 斯里兰卡橄榄(Elaeocarpus serratus L.)为杜英科植物。原产斯里兰卡,分布于孟加拉、马来亚一带,现亚热带地区已有栽培。六十年代初引入我国广东、云南、福建等省试种,我所于1964年从海南岛引种,生长良好。具有耐寒性强,适应性广,速生,早产,丰产及果实营养丰富等特点,是一种良好的热带果树及绿化树种。现将我们引种情况作如下报导。  相似文献   
134.
135.
连栽杉木林的根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136.
亚热带丘陵区茶林复合系统小气候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相似文献   
137.
发根土壤杆菌体外转化甘草子叶及下胚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发根土壤杆菌农杆碱型15834、A_4菌株和甘露碱型8196、K_(599)菌株体外转化甘草子叶及下胚轴。结果表明:除K_(599)菌株外,其余三种菌株都能诱导产生甘草发状根无性系。其中15834菌株的诱导率最高,下胚轴的诱导率高于子叶。组织学观察表明,在感染后4天左右,下胚轴维管束鞘外细胞、特别是形成层部分细胞大量启动形成分生细胞及分生细胞团,并进一步分裂形成根原基。6—8天后根原基具单向极性生长形成完整的发状根结构。发状根能在无外源激素的培养基上迅速生长。高压纸电泳检测到发状根中存在农杆碱及甘露碱,说明Ri质粒T-DNA编码的这两种冠瘿碱合成酶基因在甘草细胞中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138.
茶园冬季乔木落叶的分解和矿质元素释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南方存在着一种传统植茶方式——茶林复合生态系统,近年来人们已逐步认识到它在维持土壤肥力,抗御自然灾害和保证茶叶内质特性等方面的作用,然而对冬季乔木落叶分解和矿质元素释放的作用尚无报道。本文是对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茶树-乌桕复合园和茶树-板栗复合园的冬季乔木落叶分解的研究,为全面认识茶林复合生态系统的性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9.
七坪林场常绿阔叶林凋落物研究初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梁宏温  黎洁娟 《生态学杂志》1991,10(5):23-26,49
凋落物即来自林冠的落叶、落枝和落花果等有机残体。既是林木自身的代谢产物,又是森林土壤养分的重要来源,在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有关天然林凋落物的研究,国内已有一些  相似文献   
140.
本文通过酸性紫色土和石灰性紫色土中不同浓度Cd、Cu、Pb、As对水稻根系脱氢酶的影响研究,揭示了脱氢酶受抑制与产生抗性的过程。在低浓度时,土壤Cd、Cu、Pb、As对脱氢酶的影响较敏感,能因元素的不同性质反映土壤类型影响的差别。最后,以脱氢酶受抑制与初始抗性峰出现的转折点相应的土壤浓度为依据,确定了两种紫色土Cd、Cu、Pb、As的临界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