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1篇
  免费   667篇
  国内免费   5353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310篇
  2022年   342篇
  2021年   339篇
  2020年   358篇
  2019年   318篇
  2018年   296篇
  2017年   317篇
  2016年   314篇
  2015年   338篇
  2014年   376篇
  2013年   356篇
  2012年   367篇
  2011年   362篇
  2010年   380篇
  2009年   369篇
  2008年   404篇
  2007年   315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271篇
  2004年   267篇
  2003年   285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为了探究短期氮沉降对凋落物和土壤有机质化学组成的影响,以亚热带毛竹林为对象,于2020年7月—2022年1月设置氮沉降增加(施氮量50 kg N·hm-2·a-1)处理,利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技术,对毛竹林毛竹叶/根凋落物和土壤的有机质化学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短期氮沉降处理土壤有机质中酚类的相对含量显著增加了50.9%,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显著减少了26.3%;叶凋落物中烷烯烃和木质素的相对含量显著增加了51.9%和33.5%,酚类和多糖的相对含量显著减少了52.2%和56.3%;根凋落物中多杂环芳香烃的相对含量显著减少了16.6%。土壤有机质中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与叶凋落物中多糖的相对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质中酚类的相对含量与叶凋落物中木质素的相对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多糖的相对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短期氮沉降对毛竹林毛竹叶/根凋落物和土壤的总有机碳、总氮和碳氮比均无显著影响,但是会显著改变三者的有机质化学组成;另外,短期氮沉降下土壤有机质化学组成的变化受叶凋落物有机质化学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稳定氢氧同位素技术能有效计算植物根系水分吸收量,确定植物水分来源贡献,评估植物水分利用策略,是生态水文学探究大气-植被-土壤系统水分传输过程机制的有效工具。然而土壤与木质部水稳定氢氧同位素比值(δ2H和δ18O)偏移造成植物水分来源贡献率计算偏差,引起氢氧同位素结果差异的原因尚不明晰。该文首先简要介绍氢氧稳定同位素比值偏移现象,其次沿水分在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的传输路径构建梳理框架,系统阐述了3个界面(植物-大气界面、土壤-大气界面和根系-土壤界面)与2个空间(植物体和土壤层)中引起δ2H与δ18O偏移的自然效应,同时概述了土壤与木质部样品提取与测定技术中引起δ2H与δ18O偏差的人为效应。最后,根据现有研究进展提出主要问题,从获取同位素时空数据,微尺度同位素偏移原因,提取与测定技术的优化三方面指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3.
植物-土壤反馈是植物通过生长改变根际土壤环境,从而影响后续植物生长发育的生态学过程。入侵植物从原产地扩散到入侵地后,可能会经历植物本身的适应性进化而对土壤环境产生不同影响,从而使负向植物-土壤反馈降低,甚至转为正反馈。以往对入侵植物的植物-土壤反馈研究多集中于比较其与本地种、其他入侵种之间的差异,而较少关注入侵植物的入侵地种群和原产地种群在入侵地的差异。本研究采用同质园实验比较了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入侵地(中国)和原产地(阿根廷)种群是否存在对入侵地土壤的植物-土壤反馈差异以及如何通过土壤微生物群落来影响反馈结果。结果表明:(1)喜旱莲子草入侵地种群的反馈表现为正,原产地种群表现为中性。(2)入侵地种群显著增加了土壤的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原产地种群与对照土壤无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喜旱莲子草入侵地种群在扩散过程中,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调节作用发生了改变,从而产生正向的植物-土壤反馈效应。  相似文献   
104.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病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清铁蛋白、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降钙素原与白蛋白比值(PAR)的变化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9例ARDS患者,根据氧合指数(PaO2/FiO2)将患者分为轻度组(200 mmHg<PaO2/FiO2≤300 mmHg,38例)、中度组(100 mmHg<PaO2/FiO2≤200 mmHg,42例)、重度组(≤100 mmHg,29例)。检测所有ARDS患者血清铁蛋白、ANGPTL4水平及PAR,根据患者入院后28 d内生存状况将其分为存活组(69例)、死亡组(4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RDS患者入院后28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铁蛋白、ANGPTL4、PAR评估ARD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重度组血清铁蛋白、ANGPTL4、降钙素原及PAR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0.05)。死亡组血清铁蛋白、ANGPTL4、降钙素原及PAR高于存活组(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高SOFA评分、高PAR及血清铁蛋白、ANGPTL4水平升高是 ARDS患者入院28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联合血清铁蛋白、ANGPTL4、PAR三项指标预测ARDS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67,高于单独指标预测的0.775、0.727、0.776。结论:ARDS患者血清铁蛋白、ANGPTL4水平及PAR增高与病情加重以及预后不良有关,联合检测三项指标在ARDS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05.
摘要 目的:探讨腹式呼吸训练联合短刺法针刺对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78例气滞血瘀型LDH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39例患者实施短刺法针刺治疗,观察组239例患者行腹式呼吸训练联合短刺法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肌电值(坐位、直立位、前屈位、后伸位)、疼痛因子水平[前列腺素E2(PGE2)、β-内啡肽(β-EP)、5-羟色胺(5-HT)、P物质(SP)]水平、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腰椎关节活动度(左屈、左旋、右屈、右旋)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治疗效果分级经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中医症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坐位、直立位、前屈位、后伸位肌电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因子PGE2、5-HT、SP水平低于对照组,β-E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ODI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屈、左旋、右屈、右旋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式呼吸训练联合短刺法针刺可提高气滞血瘀型LDH患者临床疗效,增强患者肌力,改善腰椎功能,恢复关节活动度,同时通过调控疼痛介质水平,减轻患者疼痛症状,且具有较好安全性,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06.
全基施肥方式会造成作物全生育期内营养供应失衡, 导致生育后期缺氮早衰。为探究聚天门冬氨酸和壳聚糖复配剂(PAC)保障谷子(Setaria italica)花后氮素供应和调控叶片抗氧化特性的机制, 建立全基施肥背景下东北春谷防衰增产的生产技术, 于2020-2021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公主岭试验站开展大田试验, 以谷子品种张杂谷13号和华优谷9号为材料, 设置常规氮素(CN)和PAC配合氮素(PN) 6个氮素水平(0、75、112.5、150、225和337.5 kg·hm-2)播种前进行全基施肥处理。结果表明, 与常规氮肥处理相比, 相同施氮量下, PAC处理后, 两品种谷子花期和灌浆中期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升高, 花后叶面积显著增大, 叶面积降幅减小; 花后0-40天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 丙二醛含量降低。因此, PAC有效保障了谷子生育中、后期土壤氮素的供应, 提高了叶片抗氧化能力, 延缓了叶片衰老进程, 进而提高产量。2020年和2021年Z13的增产幅度分别为11.24%-21.55%和8.65%- 14.22%, H9的增产幅度分别为5.53%-15.75%和10.43%-16.17%。上述调控效应在低氮和中氮水平(75、112.5和150 kg·hm-2)下更为显著。综上, PAC配合氮肥全基施可作为一项防衰增产的栽培技术应用于我国东北春谷区。  相似文献   
107.
优化肥料结构促进稻田土壤生态良性循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985 ̄1992年在福州、莆田两地,2次进行8年16个稻作年次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尿素分别与红萍、绿肥、厩肥、稻草配合施用,对稻田土壤物理性状、碳氮平衡、微生物区系、酶活性、供肥能力等生态良性循环有积极的影响;稻谷平均每公顷年产量比等氮量尿素为对照的,增产分别为10.7%、11.4%、9.6%、6.5%。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土壤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8.
有机磷农药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1,自引:3,他引:48  
本文研究了有机磷农药废水灌溉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并探讨了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土壤动物种类和数量随着农药影响程度的增加而减少,在农药污染影响严重的1、2区,计有土壤动物21类和22类,动物平均密度为28571个/m^2和51269个/m^2,受中度和轻蔗污染影响的3、4区分别有35类和47类,平均密度为59285个/m^2,156587个/m^2。污染区土壤动物种类的减少主要由于常见类群和稀有  相似文献   
109.
梅花鹿甲烷能代谢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忠宽  张晓明 《兽类学报》1996,16(2):100-104
本文应用KB-1型呼吸测热装置,结合消化、代谢试验,对梅花鹿(Cervusnippon)甲烷能代谢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梅花鹿甲烷能的产生量随其采食量的增加而增加;也随着果食后时间的推移而减少,而且减少的幅度又随采食量的增加而下降;甲烷能的产生量分别占总能食入量、消化能食入量和体增热的6.61%、8.83%和10.88%;甲烷能的产生量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而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甲烷能产生量就降低58.58kJ/d;分别以总能食入量(GEI)和干物质食入量(DMI)为自变量所建立的甲烷能(CH4E)估计分别为:CH4E(kJ/d)=0.07CEJ(kJ/d)-101.04(n=12,r=0.944,P<0.01)CH4E(kJ/d)=98.78+1.05DMI(g/d)(n=12,r=0.942,P<0.01)  相似文献   
110.
宋碧玉  刘勇 《四川动物》1996,15(1):21-21
天目山土壤鞭毛虫调查宋碧玉,刘勇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430072自1990年开始,作者用定性培养方法,对天目山土壤鞭毛虫进行调查。540价风于土壤样品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提供。风于土样采自西天目山(119°24'-119°27'E,30°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