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2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32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脑的第二信号系统为人类所独有,人可以对语词形成条件反射,使人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先天因素和后天努力造就了今天的网络信息,网络信息对社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给社会进步带来了积极效应。人类应庆幸和珍惜这一生理功能,提高个人素质,开发管理和利用好网络资源。  相似文献   
42.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也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强大推动力。在所有的孩子中,孤儿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处于不成熟的阶段。这样一来,如何处理孤儿的培养与教育成为儿童教育过程中必须妥善处理的问题。所以,全社会一定要将孤儿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用爱撑起孤儿的天空,用爱托起孤儿的明天。  相似文献   
43.
正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研究人员发现他们能够通过靶向一种蛋白质分子阻止癌细胞生长,他们发现的这种叫做Hhex的蛋白或可成为治愈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关键分子。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Gene and Development上。AML是一种极具侵袭性的血液癌症,并且发病突然,癌细胞生长迅速,病人的预后情况非常差。目前治疗AML的方法都存在非常严重的副作用。大约有四分之三的病人会在短时间治疗之后出现复发情况,病人的五年生存率只有大约24%。  相似文献   
44.
数个国际多边协定、政府间组织和机构都涉及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传统知识, 包括《生物多样性公约》(CBD)、关于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的《名古屋议定书》(NP)、《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ITPGRFA)、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世贸组织下的《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协定》(WTO/TRIPS)以及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等。然而, 各个国际文书所界定的传统知识内涵和外延却有所区别和侧重。中国是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多民族大国, 各族人民在数千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与保护和持续利用生物遗传资源相关的传统知识、创新和实践做法。作为多个相关国际公约或协定的缔约方, 中国应厘清各相关国际公约或协定中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内涵、保护目标及国际义务, 加强国家在履行相关国际公约或协定过程中的协同增效, 从而在相关传统知识的国际谈判中统一立场, 维护国家及地方社区利益。本文系统梳理了各相关国际多边协定、组织和机构对于传统知识的界定, 以及国际多边体系在保护遗传资源相关传统知识方面的工作, 根据中国遗传资源相关传统知识的现状和已有的措施, 结合当前履行国际多边协定的大背景, 提出了促进中国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保护的5项具体建议, 包括: (1)采取立法、行政和政策措施; (2)加强相关研究, 强化技术支撑; (3)加强传统知识保护的能力建设; (4)在国内履约过程中, 强化传统知识相关工作的协调; (5)在国际层面上加强中国传统知识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45.
余中元  李波  张新时 《生态学报》2019,39(7):2331-2342
随着全域旅游的实施,旅游用地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拓展,旅游用地的综合性、复合性、多效益性以及空间分布的叠加性日益增强。传统的旅游用地概念内涵不清,分类支离破碎,过分强调功能,缺乏系统时空结构的阐述,导致旅游用地规划难以与其他规划相协调,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区域整合发展受阻,旅游用地概念和分类面临严峻挑战。在分析旅游用地概念及分类现状,探讨存在的弊端和问题的基础上,基于旅游用地社会生态系统时空结构分析对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用地进行了概念界定和分类。设旅游用地为一级类,下设资源系统用地、用户系统用地、基底系统用地、相互联系用地4个二级类,资源管理用地等20个三级类用地和地文景观用地等53个四级类。并对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用地的概念及分类进行了讨论,认为:社会生态系统理念涵盖了全域旅游的全部内涵,重视系统的层级、结构、功能、演进和相互联系,利于构建不同时空阶段的旅游用地类型的用地结构标准,促进旅游用地的规范化、分类化管理,旅游用地的时序化和动态化预测和引导;重视生态功能和社会效益,有利于旅游用地生态环境质量和综合效益的提升;涵盖核心景区及外围要素,有利于解决景区与社区的矛盾,促进全域旅游的开展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强调旅游用地的复合性、综合性,有利于旅游规划与其他规划的融合。  相似文献   
46.
曹高航  冯连勇  Garvin Boyle  苏锐 《生态学报》2019,39(22):8416-8424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公平逐渐成为热点话题。社会公平问题不但体现在社会现象上,还对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影响。通过构建资本交换自主体模型,模拟社会财富分配动态过程,可观测资本交换熵指数变化情况,从而解释熵增原理。除此以外,不同系统的最终状态能达到的最大熵指数不同,用熵增原理与本文构建的最大熵指数模型可以对系统的生态公平进行纵向或横向评价。构建的资本交换熵模型也可以证明最大熵原理,同时,财富集中的现象将会使生态环境的选择权完全交予富人群体,影响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7.
旅游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香菊  钟林生 《生态学报》2019,39(24):9396-9407
作为生态学和旅游学相交叉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旅游生态学关注旅游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以生态学原理指导旅游生态系统管理,是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支撑。论文采用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5.3和文献阅读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旅游生态学研究的国际进展。分析发现,文献数量在进入21世纪后快速增长,文献来源地集中在北美和欧洲国家,研究方法呈现多学科综合性和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应用及时等特点,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旅游活动的生态环境影响、旅游生态系统管理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测度及实现途径3个方面。基于国际进展的分析,论文最后提出我国旅游生态学研究应在学科的基础理论、旅游影响的系统性和持续性、旅游生态修复、旅游开发活动的生态环境影响、生态环境变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和本土性旅游生态系统管理方法等方面加强。  相似文献   
48.
邓晔也  王春连 《生态学报》2019,39(16):5988-6000
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水环境保护和市民活动的共同载体。如何达到保护城市水环境和满足使用者社会需求的平衡是本研究的关键问题。以景观绩效评价为基础,对宜昌运河公园的社会绩效进行了详细量化,并在调查结果上分析研究了影响城市湿地公园使用者评价的原因,以及在城市湿地公园内使用者的行为偏好和季节变化下使用者满意度和行为模式的变化情况,并提出了设计建议。结果表明,城市湿地公园的水环境治理目标与城市居民的公园服务需求是统一的。但是在公园生态和社会效益之间还是存在着冲突关系,如湿地面积和活动空间面积的权衡,消减河流污染物和维持公园水景质量的权衡以及湿地生境冬季景观效果不佳降低使用者满意度的情况。  相似文献   
49.
张红娟  高艳  华亚伟  李言言  张越  刘康 《生态学报》2019,39(24):9233-9245
随着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压力的不断增加,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的评估变得至关重要。利用SolVES模型将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社会价值转移到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和秦岭山地,评估两者的社会价值并探讨不同尺度下转移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1)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游憩价值指数与高程负相关,美学价值指数与高程正相关,羚牛谷山水观光游憩区的游憩价值较高,高山风光区的美学价值较高;2)秦岭山地的游憩价值与高程正相关,美学价值与高程负相关,森林公园的游憩价值较高,山地整体美学价值指数偏低;3)秦岭山地的社会价值集中于高程1000—2000m、坡度25°—35°处,而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的社会价值分布规律不明显;4)不同尺度下相同的转移模型输出的转移结果与环境变量的关系存在差异。SolVES模型的价值转移子模型是一个可以进行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评估的快速有效的工具,但应根据需求精度选择合适的统计模型。  相似文献   
50.
我国是世界上受外来入侵生物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生物入侵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的重要制约因子。调查发现,我国近20年入侵昆虫占已知入侵生物的70%,已对国家经济社会安全构成持续威胁。近年来,随着全球变化加快,入侵昆虫疫情不断突发,入侵昆虫扩散分布格局变化加剧。为此,总结梳理了建国70年以来入侵昆虫分布扩散特点、基础与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未来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关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