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摘要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联合小剂量雌孕激素替代疗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PMS)患者性激素、骨密度和血脂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PMS患者93例,根据乱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研究组(n=47),对照组给予小剂量雌孕激素替代疗法,研究组给予六味地黄丸联合小剂量雌孕激素替代疗法,28d为一个治疗周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3个周期后的疗效、性激素、腰椎L2~L4骨密度、血脂、子宫内膜厚度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周期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1.49%(43/47),高于对照组的76.09%(35/46)(P<0.05)。治疗3个周期后,研究组改良Kupperman评分表(K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子宫内膜厚度、腰椎L2~L4骨密度、雌二醇(E2)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小剂量雌孕激素替代疗法治疗PMS患者,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骨密度,改善PMS患者的性激素及血脂水平,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冯云  刘智昱  王淑媛  洪春辉  熊伟 《生物磁学》2013,(24):4746-4751
摘要目的:掌握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探讨引起围产儿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为制订及完善出生缺陷预防对策及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监测方案,对2010年10月1日~2011年9月30日在湘潭市县级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的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出生缺陷的平均发生率为93.30/万,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无明显趋势(x2=0.114,P=0.736)乡村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城镇(X2=24.638,P〈O.001),男性围产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XZ=6.693,P=0.010),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与季节无关(x2=3.852,P=0.278),出生缺陷的围产儿死亡率大大高于非出生缺陷)L(X2=2904.583,P〈0.001),先天性心脏病、肢体畸形(并指/趾、多指/趾、肢体短缩、马蹄内翻足)、唇裂及唇腭裂是高发的出生缺陷。结论: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从各个环节入手,以预防为主,加强优生优育健康教育,落实婚前及围产期保健,推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病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在围绝经期妇科疾病诊断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2年8月间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处于围绝经期的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128例,观察超声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的差异,分析超声诊断的作用.结果:超声诊断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总符合率为95.31%,内膜良性病变类型与内膜癌和癌前病变类型的平均内膜厚度均明显高于内膜生理变化类型(P<0.05),子宫内膜厚度≥10mm的发生内膜良性病变或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64例(66.67%),厚度<10 mm的患者发生内膜良性病变或内膜癌及癌前病变10例(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在围绝经期妇科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科病人术后感染原因分析及围手术期护理预防.方法:将400例骨科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组200例,治疗组给予舒适护理,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护理.结果:治疗组的助眠药和镇痛药的使用情况、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进一步加强手术室管理,强化无菌观念,对改进手术室整体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探讨我们所在医院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三种Ⅰ类切口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及其用药的合理性.方法:抽取2012年6~11月出院的三种单病种255例Ⅰ类切口患者手术资料,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合理性.结果:255例Ⅰ类切口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26.27%,证实我院通过整治活动的过程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明显下降,用药合理性呈现持续改进的良好趋势.结论:不断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力度,能够明显改善抗菌药物用药不合理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Apo E-/-小鼠建立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给予不同剂量衣霉素,观察其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取40只6-8周的Apo 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手术组。对照组小鼠给予正常饮食;手术组小鼠行右侧颈总动脉套管术(Perivascular carotid collar placement,PCCP),同时给予高脂喂养。9周末分别取对照组和手术组小鼠颈动脉,HE染色观察小鼠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成功造模后,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PCCP组、小剂量衣霉素组和大剂量衣霉素组;正常对照组和单纯PCCP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小剂量衣霉素组和大剂量衣霉素组分别给予小剂量衣霉素、大剂量衣霉素腹腔注射。2周后,处死小鼠,通过HE染色观察颈动脉斑块形态,油红O染色观察斑块内脂质聚集,抗巨噬细胞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斑块内巨噬细胞聚集,Western-blot检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GRP78和自噬标志蛋白Atg7、P62的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与单纯PCCP组和大剂量衣霉素组相比,小剂量衣霉素组颈动脉腔内的斑块脂质池减少,斑块结构较为完整且相对稳定;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小剂量衣霉素组斑块内脂质含量显著降低(P0.05 vs单纯PCCP组和大剂量衣霉素组);巨噬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与单纯PCCP组和大剂量衣霉素组相比,小剂量衣霉素组斑块内巨噬细胞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小剂量衣霉素干预诱导的一定程度的内质网应激可以适度上调自噬(P0.05 vs单纯PCCP组和大剂量衣霉素组)。结论:PCCP手术加高脂饮食可以短期成功建立小鼠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较高,而小剂量衣霉素干预可以使得颈动脉管腔内斑块相对较小,内部脂质池明显较小,纤维帽变厚且结构更完整,斑块结构较稳定;斑块内脂质含量降低;巨噬细胞含量明显降低,且小剂量衣霉素组自噬水平适度上调。因此,小剂量衣霉素干预引起的适度的内质网应激一定程度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抗磷脂抗体综合症(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以反复的动脉和静脉血栓形成为特征,与内皮细胞及单核淋巴细胞功能失调有关。β2糖蛋白Ⅰ是一种磷脂结合型糖蛋白,抗β2糖蛋白Ⅰ抗体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并且在AP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但是抗β2糖蛋白Ⅰ及其抗体的功能尚未阐明。本文将围绕β2GPⅠ及其抗体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期望为APS发生发展过程中抗原抗体复合物调节细胞功能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孕周脐带脱垂患者相关因素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2012年0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44例脐带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脐带脱垂发生的孕周分为足月组、早产组及流产组,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我院近六年脐带脱垂总的发病率为1.829/1000。44例患者中,足月组7人,占15.91%;早产组22人,占50%;流产组15人,占34.09%。三组患者的年龄、产次及孕次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足月组新生儿apgar评分最高,与其它两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早产组apgar评分显著高于流产组(P0.05);足月组剖宫产率为100%,早产组为63.64%,流产组则为13.13%,三组患者剖宫产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足月组剖宫产率与早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75),足月组剖宫产率与流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0),早产组剖宫产率与流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3)。足月组异常胎方位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早产组(P=0.038)。早产组胎儿数(单胎、双胎)与足月组及流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足月组与流产组胎儿数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早产组双胎妊娠占比例更高。三组患者发生脐带脱垂的地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56)。结论:不同孕周是否发生脐带脱垂与患者的年龄、产次、孕次及地点无关。脐带脱垂较多发生于早产者,且早产患者中双胎、异常胎方位发生率更高。一旦发生脐带脱垂,尤其是有机会存活的胎儿,应以最快的方式娩出胎儿,提高新生儿存活几率。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对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22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非切口疼痛持续时间、各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恶心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of nausea, NVAS)、胃复安使用率、围手术情况差异。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2 h疼痛比例1.64%、6 h疼痛比例8.20%、24 h疼痛比例3.28%、48 h疼痛比例0.0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手术结束时VAS评分(3.87±1.05)分、术后2 h (3.61±0.87)分、术后6 h (2.34±0.56)分、术后24 h (2.17±0.34)分、术后48 h (0.23±0.0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6.56%、术后NVAS评分(1.21±0.68)分和胃复安使用率4.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引流管拔除时间(2.51±0.96) d、术后排气时间(1.42±0.53) d、住院时间(8.51±2.49) d同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本研究初步表明,针对妇科腹腔镜患者应用快速康复外科可缓解疼痛,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6年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围手术期予以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研究组围手术期予以胰岛素泵治疗。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血糖达标情况,抗生素使用情况,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2 h、24 h及36 h,两组FBG、2hPB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糖达标、抗生素使用、切口愈合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有低血糖、切口感染发生,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输注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围手术血糖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皮下注射胰岛素,且其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