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新疆北部鹅喉羚的食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6年10月至2007年8月,作者采用粪便显微分析法研究了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保护区鹅喉羚的四季食性以及冬季绵羊的食性.结果发现:鹅喉羚共采食16科47种植物;不同季节间鹅喉羚食性有明显变化,秋季采食7科24种植物,冬季采食6科17种植物,春季采食16科41种植物,夏季采食12科30种植物;藜科、禾本科植物是鹅喉羚全年的主要食物来源,占鹅喉羚总采食量的38.8~85.1%,非禾本科草本植物也在鹅喉羚食物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春季短命和类短命植物对鹅喉羚有重要意义,占春季采食量的27%.针茅在四季都是鹅喉羚采食的主要植物;春季和夏季鹅喉羚采食较多的驼绒藜,秋季和冬季梭梭被较多采食.由于干旱胁迫,春季、夏季和秋季鹅喉羚喜食含水量较高的多根葱、骆驼蹄瓣、粗枝猪毛菜等非禾本科草本植物.冬季鹅喉羚与绵羊间的生态位宽度相近,食物重叠指数高达76.6%,绵羊与鹅喉羚之间食物竞争明显.  相似文献   
92.
黄喉拟水龟胚胎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恒温(29±0.5)℃,相对湿度为80%—93%,沙盘含水量5%—10%的孵化条件下,观察研究了黄喉拟水龟胚胎的发育过程。黄喉拟水龟胚胎孵化周期为67d,根据胚胎日龄、大小及形态特征变化将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划分为22期,其中1—7期以卵黄囊血管区、体节数目、心脏形态变化为主要分期依据;8—22期主要以四肢、背甲、腹甲变化为分期依据。同时在胚胎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头宽、眼径、背甲长和背甲宽等器官生长数据进行了测量统计,发现头宽、眼径、背甲长、背甲宽与日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观察卵壳外观变化,通过对照各期的胚胎发育状况与卵壳外观变化发现,第1期胚胎时,卵壳中部开始出现白色受精斑;第5—7期时,受精斑绕卵短径一周成环状;第20—21期时受精斑在卵长径的增长停止。  相似文献   
93.
杨青 《蛇志》2008,20(3)
喉癌是喉部常见恶性肿瘤,占耳鼻咽喉的7.9%~35%.其病因尚未明确,但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关系密切.早期症状轻微,晚期出现严重声嘶、咳血、呼吸困难,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我院对35例行全喉切除加颈淋巴结清扫术喉癌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有效地预防并发症,提高自身护理能力,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4.
温度、湿度对黄喉拟水龟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9种不同温湿度组合条件(25 ℃和-12 kPa、29 ℃和-12 kPa、33 ℃和-12 kPa、25 ℃和-150 kPa、29 ℃和-150 kPa、33 ℃和-150 kPa、25 ℃和-300 kPa、29 ℃和-300 kPa、33 ℃和-300 kPa)下孵化了黄喉拟水龟卵,研究了温度对黄喉拟水龟卵孵出幼体特征的影响及其与湿度的相互作用对孵化期、孵化成功率和孵出幼体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喉拟水龟卵的初始质量、孵化温度、湿度及温湿度相互作用均显著影响孵化过程中卵质量的增加;同一温度下,孵化湿度越高,卵的终末质量越大;而孵化卵的终末质量与孵化温度并不呈线性相关;孵化温度显著影响黄喉拟水龟卵的孵化期,温度越高、孵化期越短,孵化湿度及温湿度相互作用对孵化期的影响不显著;孵化温度和湿度显著影响孵化成功率和卵壳龟裂率;25 ℃和33 ℃处理组孵出幼体中发现畸形个体,而29 ℃处理组中未发现;孵化温度显著影响孵出幼体的质量、背甲长和宽、腹甲长和宽、体高和尾长;孵化湿度只对孵出幼体的背甲长有影响,对其他被检测的幼体特征无显著影响;温湿度的相互作用对所有被检测的孵出幼体特征无叠加或减弱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5.
在重组禽痘病毒中表达多个禽类病原的主要免疫原基因是构建多价基因工程疫苗的前提 ,但相关研究很少。在表达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ILTV)gB基因重组禽痘病毒的转移载体的基础上 ,构建了含有ILTVgB基因和新城疫病毒 (NDV)F基因的重组禽痘病毒转移载体pSY-gB-F ,采用脂质体转染禽痘病毒感染的鸡胚成纤维 (CEF)细胞后 ,通过蓝斑试验筛选出重组禽痘病毒 (rFPV-gB-F) ,并进行了 6轮蚀斑纯化。Western blot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明ILTVgB基因和NDVF基因在rFPV-gB-F感染的CEF细胞中获得表达。为传染性喉气管炎、新城疫与鸡痘活载体多价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6.
在重组禽痘病毒中表达多个禽类病原的主要免疫原基因是构建多价基因工程疫苗的前提,但相关研究很少。在表达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gB基因重组禽痘病毒的转移载体的基础上,构建了含有ILTV gB基因和新城疫病毒(NDV)F基因的重组禽痘病毒转移载体pSY-gB-F,采用脂质体转染禽痘病毒感染的鸡胚成纤维(CEF)细胞后,通过蓝斑试验筛选出重组禽痘病毒(rFPv-gB-F),并进行了6轮蚀斑纯化。Western-blot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明ILTV gB基因和NBVF基因在rFPV-gB-F感染的CEF细胞中获得表达。为传染性喉气管炎、新城疫与鸡痘活载体多价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7.
选择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保守TK基因的蛋白编码区域,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外引物和一对内引物,建立并优化了检测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DNA的套式PCR法。通过检测ILTV感染的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室病料和临床病料,结果表明,套式PCR法能检测出ILTV感染后的非免疫鸡胚和SPF鸡绒毛膜研磨液中的被稀释了10^5倍的病毒(约1fg的ILTV DNA),攻毒后第10天还能从非免疫鸡和SPF鸡气管拭子中检出ILTV,第10天非免疫鸡气管拭子中ILTV的最大检出率为7/10,第10天SPF鸡气管拭子中ILTV的最大检出率为8/10。对非免疫鸡和SPF鸡的气管拭中ILTV最佳检出时间均在攻毒后第5天。对临床样品中的ILTV的最大检出率为7/7。经过核酸杂交验证,套式PCR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从分子水平探讨ILTV的发病机理、临床早期快速诊断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98.
观察了喉返神经对大鼠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和甲状腺摄碘功能的影响:(1)切断大鼠单侧喉返神经后血清甲状腺素(T4)水平升高,如于切断后立即电刺激其外周端,在30min内血清T4水平甚至降至对照值之下,事先给以阿托品,可阻断电刺激引起的效应。(2)切断单侧喉返神经后该侧甲状腺摄碘增多,以上结果表明,喉返神经抑制甲状腺素的分泌,这作用可能是由M受体介导调节的。  相似文献   
99.
繁殖期黄喉鹀的领域鸣唱及其种内个体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镜泊湖自然保护区收录黄喉鹀(Emberiza elegans)的鸣唱声,室内作出鸣唱的语图和声谱图。繁殖期黄喉鹀领域鸣唱的频率范围2.4—6KHz,有13—28个音节,2—3个泛音,鸣唱持续时间2.2—4.0秒;具相似的频谱结构,但种内个体间亦存在差异。野外对比实验的结果可说明,黄喉鹀有识别邻鸟和陌生鸟领域鸣唱的能力,有对声音的记忆和定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0.
黄喉拟水龟摩氏摩根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a),俗称石龟、石金钱龟、黄板龟等,为龟科拟水龟属,主要分布于中国江苏、安徽、福建以及越南、日本等。黄喉拟水龟具有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近年来野生资源日趋减少,人工养殖发展迅速。细菌性病原感染是黄喉拟水龟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目前已报道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1]、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ri)[2]、摩氏摩根菌(Morganella morganii)[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mom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