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5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美洲大蠊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抗菌和抗肝纤维化等作用,但是,其对肺脏抗氧化应激效果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主要探讨美洲大蠊乙醇提取物对熏烟小鼠血液和肺脏抗氧化应激的效果.选用雌性KM小鼠2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熏烟组、低剂量和高剂量美洲大蠊醇提物组各7只,除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外,其他各组每天中午和下午采用烟熏处理,持续31 d,其中第17天开始高剂量和低剂量组每天晚上灌胃美洲大蠊醇提物,实验结束后计算肺脏系数,检测血浆和肺脏组织匀浆中MDA、SOD、CAT、NO、GSH-Px和肺脏SOD、GSH-PX、CAT基因mRNA表达的水平以及肺脏组织病理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各组间肺脏系数和血浆、肺脏中总SOD和CAT的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与对照组相比,熏烟组显著升高了血浆和肺脏中NO以及肺脏中MDA的含量,显著降低了血浆中GSH-PX的活力和肺脏中该基因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熏烟组相比,低剂量和高剂量美洲大螊醇提物组均显著降低了血浆和肺脏中NO和MDA的水平,显著升高了肺脏GSH-PX的活力及其基因表达,高剂量组还显著升高了血浆中GSH-PX的活力,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美洲大蠊醇提物还对香烟造成的肺组织损害具有缓解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美洲大蠊乙醇提取物对熏烟小鼠血液和肺组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应激功能.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究抗生素雾化暴露引起的呼吸道菌群缺失对小鼠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影响,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意见。方法32只BALB/c小鼠分为2组:雾化ddH2O对照组和雾化ABX组合抗生素组,处理6 d后,进行细菌16S rRNA基因PCR检测,构建呼吸道菌群缺失小鼠模型。上述2组组内再随机分为2小组,即PBS对照组(ddH2O+PBS,ABX+PBS)和RSV感染组(ddH2O+RSV,ABX+RSV),饲养至第14天。检测和分析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炎症细胞和相关细胞因子(TNF-α、IL-8、IL-10及MCP-1)的数量和水平,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状况及检测病毒载量。结果BALF中细菌DNA提取和16S rRNA基因PCR检测显示,雾化ABX组合抗生素处理能够有效地剔除呼吸道菌群。BALF中炎症细胞和相关细胞因子检测显示,ABX+RSV组炎症细胞总数明显增多(P<0.05),分类以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且细胞因子TNF-α、IL-8、MCP-1及IL-10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肺部HE染色显示,感染RSV后ddH2O+RSV组和ABX+RSV组小鼠肺部损伤明显加重(均P≤0.01),与ddH2O+RSV组相比较,ABX+RSV组的病毒载量明显升高(t=2.7160,P=0.0217)。结论雾化ABX组合抗生素不仅能够有效地剔除呼吸道菌群,而且明显增加了小鼠感染RSV的风险,导致呼吸道炎症加重,以及病毒载量升高。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EZH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105例乳腺癌中EZH2蛋白表达情况,并进一步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 EZH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其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PR和c-erbB-2表达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学分级、ER表达及乳腺癌预后相关(P<0.05).EZH2蛋白表达在三阴性乳腺癌中表达明显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P<0.05).结论 EZH2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侵袭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其与乳腺癌预后相关,与ER阴性的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临床分型与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为基层医院提供一个可评价HSPN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实验室相关指标。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210例HSPN患儿不同临床分型与病理分级中的血清hs-CRP的水平,并与住院的70例的正常儿童作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秩相关分析得出HSPN患儿血清hs-CRP水平临床分型与及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HSPN患儿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SPN组6.4±3.5 mg/L,对照组0.7±0.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1,P=0.003)。HSPN患儿的血清hs-CRP水平与其临床分型的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r=0.913,P〈0.05)。而HSPN患儿血清hs-CRP水平与其病理分级的关系也呈正相关(r=0.901,P〈0.05)。结论:随着HSPN患儿临床分型与病理分级的增高,其血清hs-CRP水平显著升高,HSPN患儿血清hs-CRP水平与其临床分型和病理分级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检测HSPN患儿血清hs-CRP水平可预测其临床分型和病理分级的程度,即HSPN患儿血清hs-CRP水平越高提示其临床分型和病理分级越重,因此检测HSPN患儿血清hs-CRP水平有助于评估HSPN患儿的病情、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分析脑血管畸形致猝死的法医病理理论。方法:选择法医学工作中31例脑血管畸形致猝死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病例的猝死原因以及病理类型等情况。结果:31例中有25例有明显的外伤史,其中大部分为斗殴造成的外伤,脑血管破裂出血之后导致死亡。脑动脉或静脉畸形是最为常见的脑血管畸形病理类型,28例患者为此类病理类型,畸形的主要发生部位有脑底部、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脑干;最为常见的出血类型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占14例。结论:就法医病理学研究而言,脑血管畸形致猝死的鉴定具有一定的难度,再结合法医病理学特点的同时可以联合脑血管造影、磁共振检查等措施,确保得到科学、准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阴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325例,其中经病理检查显示淋巴结转移阴性的105例患者作为阴性组(LN-组),另229例阳性患者作为阳性组(LN+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结果:LN-组的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及术后化疗与LN+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LN-组的5年生存率为76.2%,显著高于LN+组的43.2%(P0.05)。未透浆膜的LN-患者3年、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浸透浆膜者,术后化疗的LN-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未化疗者(P0.05),肿瘤直径5 cm的LN-患者3、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5 cm者(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肿瘤大小及术后化疗与LN-胃癌患者的预后具有密切关系(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是影响LN-胃癌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阴性胃癌患者的病灶多位于中下部,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在60岁以内,肿瘤直径多不超过5 cm,浸润深度多未浸透浆膜,临床预后优于淋巴结转移阳性胃癌患者,浸润深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阴性胃癌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MT1F mRNA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Taq 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PCR检测40例结肠癌及对应正常粘膜组织中MT1F mRNA的表达,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Metallothionein(MT)的蛋白表达。结果:82.5%(33/40例)的结肠癌组织MT1F mRNA表达较对应正常组织明显下调,降低2.4倍至113倍不等。MT1F mRNA水平与结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肉眼形态、直径、分化及Dukes分期无关。在MT1F mRNA低表达的病例中,癌组织MT蛋白表达低于对应正常组织(P0.05)。结论:结肠癌组织MT1F mRNA水平显著下调,但与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中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1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检测其乳腺癌组织中Ki-67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年龄、绝经情况、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等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进一步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高表达Ki-67和低表达Ki-67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结果:Ki-67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50岁以下和50岁以上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绝经情况、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的表达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表达Ki-67组3年生存率为79.49%,5年生存率为30.77%;低Ki-67组的3年生存率为85.92%,5年生存率为46.48%;两组3年生存率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5年生存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生存时间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中Ki-67呈高表达,可作为乳腺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9.
鳞状非小细胞肺癌(sq-NSCLC)约占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例的 30%,其治疗难、预后差,是一种毁灭性的肺癌类型, 转移性 sq-NSCLC 的 5 年生存率不足 5%。近 20 年来,sq-NSCLC 治疗领域的进展甚微,尤其是一线治疗,导致该领域存在严重未满 足的临床需求,sq-NSCLC 患者迫切需要更多的新治疗方案。综述 sq-NSCLC 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为 sq-NSCLC 治 疗药物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不同能量CO_2点阵激光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小鼠增生性瘢痕模型的作用及其对瘢痕组织中Hedgehog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于雄性C57BL/6J小鼠背部皮肤注射博来霉素(1 mg/d,4周)制作增生性瘢痕模型,另取4只小鼠背部注射PBS缓冲液作为对照。造模成功之后,随机将小鼠分为瘢痕对照组(模型组),10 mj激光治疗组(10 mj组)和20 mj激光治疗组(20 mj组),每组6只小鼠。10 mj组小鼠给予10 mj激光治疗(共3次,每次间隔2周);20 mj组小鼠给予20 mj激光治疗(共3次,每次间隔2周)。治疗结束后,处死小鼠,取瘢痕全层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染色观察(HE、Masson染色)以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GLi1免疫荧光观察。结果:①我们成功复制出小鼠增生性瘢痕模型;②20 mj CO_2点阵激光治疗可有效修复瘢痕组织,经治疗后皮肤瘢痕程度显著减轻,同时可降低真皮层厚度和减轻瘢痕组织的纤维化程度;③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提示,CO_2点阵激光可显著减少小鼠皮肤增生性瘢痕中α-SMA、GLi1表达。结论:于小鼠的背部皮肤注射博莱霉素可建立增生性瘢痕模型。CO_2点阵激光为治疗增生性瘢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其作用可能与其对Hedgehog信号通路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