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4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1326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285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258篇
  2009年   298篇
  2008年   371篇
  2007年   264篇
  2006年   247篇
  2005年   251篇
  2004年   284篇
  2003年   263篇
  2002年   287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198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156篇
  1997年   164篇
  1996年   162篇
  1995年   139篇
  1994年   175篇
  1993年   197篇
  1992年   151篇
  1991年   120篇
  1990年   106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971.
[目的]探讨双酚AF胁迫对斑马鱼早期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半静态染毒的方式暴露受精卵7d(0、5、50和500μg/L),通过显微观察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孵化率及相关基因表达量变化。[结果]50、500μg/L BPAF暴露影响斑马鱼胚胎72 h孵化率,分别下降44.97%、49.44%;下丘脑trh基因在各暴露组无明显变化,而下丘脑crh基因在胚胎(幼鱼)期各暴露组分别上调了44.14%(40.45%)、38.55%(95.17%)、70.65%(83.25%);胚胎期垂体tsh-β基因表达水平在50、500μg/L浓度组显著上调,而幼鱼期tsh-β基因表达水平仅在50μg/L暴露组显著上调。[结论]双酚AF胁迫能够降低斑马鱼胚胎72 h孵化率,crh基因对BPAF胁迫较敏感,最低有影响浓度LOEC为5μg/L。  相似文献   
972.
【目的】鉴定白念珠菌肌醇多磷酸激酶Kcs1蛋白,并探索Kcs1在该病原菌细胞自噬、菌丝发育及致病过程中的功能。【方法】采用二步PCR介导的同源重组方法,构建白念珠菌KCS1基因缺失菌株kcs1Δ/Δ及回补菌株KCS1c;采用氮饥饿敏感性测定及GFP-Atg8自噬报告系统,测定KCS1缺失对白念珠菌自噬过程的影响;采用菌丝诱导培养,测定KCS1缺失对白念珠菌菌丝发育能力的影响;采用巨噬细胞模型及小鼠系统性感染模型,分析KCS1缺失对白念珠菌感染宿主能力的影响。【结果】KCS1缺失造成白念珠菌氮饥饿耐受能力降低,氮饥饿条件下自噬相关蛋白Atg8的降解及转运水平下降,菌丝发育变缓,对巨噬细胞耐受及损伤能力减弱,但不影响菌株的小鼠系统性感染能力。【结论】白念珠菌肌醇多磷酸激酶Kcs1在细胞自噬、菌丝发育、与巨噬细胞相互作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73.
染色质重塑是指染色质通过其结构的动态变化影响基因组DNA的可接近性,进而影响DNA复制、转录、修复和重组的过程,属于表观遗传调控。染色质域解旋酶DNA结合蛋白7(CHD7)是一种ATP依赖的染色质重塑酶,能够调控发育过程中多种重要转录因子,广泛参与众多生理过程。本文对CHD7在发育和疾病当中的表观遗传调控作用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974.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和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6年2月我院子宫内膜癌组织75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正常子宫内膜组织75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DF-15和p-mTOR蛋白的表达。结果:研究组GDF-15和p-mTOR蛋白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者、病理分级G2+G3、肌层浸润深度≥1/2的GDF-15和p-mTOR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均较高(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GDF-15与p-mTOR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GDF-15与p-mTOR蛋白表达升高,且与肿瘤转移、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有关。  相似文献   
975.
目的:构建针对小鼠microRNA-29b过表达的慢病毒载体,研究其在小鼠神经元GT1-7细胞系中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化学合成两条寡聚核苷酸单链,通过搭桥互补延伸成DNA双链,形成miR-29b的前体结构,将酶切后的慢病毒载体FUGW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与miR-29b的前体结构进行连接,构建相应microRNA-29b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并包装成病毒颗粒后转染小鼠神经元细胞系GT1-7,通过博来霉素药物筛选获得稳转株,RT-PCR检测相关基因在mRNA转录水平上表达量情况。结果:测序图谱证实重组慢病毒表达质粒f-F-miR-29b构建成功,GT1-7细胞稳转株中,miR-29b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约28倍,其靶基因DCX,Vdac1,Pten的表达量有所抑制,性发育相关基因LH-β,kiss-1,Inshulin,IGF-I,GPR54,GnRH,leptin-R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利用慢病毒筛选的方法,成功在小鼠神经元GT1-7细胞中获得microRNA-29b过表达稳转株,为以后microRNA-29b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6.
报道了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专性寄生真菌163种和变种。其中白粉菌1科48种,黑粉菌4科21种,锈菌5科94种,包括内蒙古新记录种3个:银色柄锈菌Puccinia argentata、点叶薹草柄锈菌P.caricis-hancockianae和早熟禾柄锈菌P.poarum;白粉菌国内新记录寄主10种:渐狭早熟禾Poa attenuata、大黄柳Salix raddeana、锐裂箭头唐松草Thalictrum simplex var.affine、绿花山芹Ostericum viridiflorum、山黧豆Lathyrus quinquenervius、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多裂叶荆芥Schizonepeta multifida、地蔷薇Chamaerhodos erecta、库叶悬钩子Rubus sachalinensis和西伯利亚还阳参Crepis sibirica。文中列出了每种真菌的种名、常用异名、寄主植物名称、采集地点及标本号。引证标本保存在赤峰学院菌物标本室(CFSZ)和赛罕乌拉自然博物馆。  相似文献   
977.
《菌物学报》2017,(12):1667-1673
将11种中药水提物分别加入孤苓核生柄孔菌液体发酵中,以生物量、胞外多糖和三萜类物质为指标,从中选出最佳中药、最佳中药浓度以及最佳中药浓度组合。结果表明,对孤苓核生柄孔菌生长与发酵产物影响最大的中药是何首乌和菊花2种。菊花对三萜类物质的影响较大,何首乌则对孤苓核生柄孔菌生长和发酵胞外多糖影响较大。孤苓核生柄孔菌发酵生物量达到最大(23.97g/L)的条件为添加何首乌水提物浓度15g/L;产胞外多糖的最佳(4.15g/L)条件为添加何首乌水提物浓度5g/L;总三萜类物质产量达到最高值(397.99mg/L)的条件为组合中药水提物:何首乌和菊花水提物浓度均为25g/L。  相似文献   
978.
《菌物学报》2017,(5):573-581
本文探究了金黄壳囊孢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分生孢子器的发育过程。发育初期,多根菌丝频繁分隔及分支,菌丝细胞变短呈近球形,菌丝围绕其中心点不断接触缠绕,并逐渐扩展,即通过多丝合生的方式形成分生孢子器原基;随着分生孢子器原基的不断成熟与壮大,其内厚壁细胞紧密围绕成空腔,空腔多次发生后形成多个相对独立、且均与中心腔室联通的腔室结构;在腔室发育的过程中,腔室内壁细胞逐渐发育形成长短不一、具有分支结构的分生孢子梗,并在其顶端通过内壁芽生式、单生的方式产生成熟的腊肠形分生孢子,孢子脱落后聚集于空腔内;随着中心腔室的成熟,分生孢子器逐渐突出于植物表皮,遇到合适的环境时,分生孢子角挤破表皮形成孔口,释放出分生孢子。成熟的分生孢子器一般位于寄主植物的皮层部分。  相似文献   
979.
摘要 目的:探讨前方牵引矫治器对儿童骨性III类错??上下颌骨发育及侧貌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骨性Ⅲ类错??患儿27例,所有患儿均接受前方牵引矫治器治疗。比较矫正前1个月和佩戴矫治器6个月后患儿软组织变化情况,评价患儿外貌改善情况;同时比较矫治前后患儿头颅侧位片指标差异,评价上下颌骨发育状况。结果:治疗后患儿面凸角由负变正,全面凸角显著减少,上唇突点与审美线之间的距离显著减少(P<0.05);但下唇突点与审美线之间的距离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SNA、ANB、Wits值、FMA、SND、SN-MP、SN-PP都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采用前方牵引矫治器对骨性Ⅲ类错??患儿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侧貌,促进患儿上颌发育,改变下颌骨生长方向,并使两者变得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980.
目的:探究早产儿血清脂联素、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前清蛋白(PA)水平,并分析其与早产儿宫外发育缓慢(EUGR)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产科出生并在24 h内转入新生儿科的321例早产儿,将321例早产儿分为EUGR组和非EUGR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及血清脂联素、IGF-Ⅰ、PA水平。结果:321例早产儿中EUGR发生率为55.76%(179/321);EUGR组新生儿在出生后第42 d及三个月时体重与非EUGR组比较明显较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新生儿出生后第42 d及三个月时体重与我国9市儿童体格发育数值表相比,体重标准差(SDS)均为负值,且EUGR组新生儿的体重标准差(SDS)显著低于非EUGR组(p0.05)。出生后第7天,EUGR组与非EUGR组新生儿血清脂联素、IGF-Ⅰ、P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EUGR组的PA水平显著低于非EUGR组(p0.05)。出生后第14天,EUGR组血清脂联素、PA水平与第7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EUGR组的血清脂联素、PA水平明显增加,显著高于EUGR组(p0.05),EUGR组和非EUGR组新生儿血清IGF-Ⅰ水平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较低水平的血清脂联素、IGF-Ⅰ、PA与早产儿宫外发育缓慢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上早期判断宫外发育迟缓的辅助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