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9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应用扫描电镜技术、荧光紫杉醇直接荧光标记显示了腹毛目纤毛虫沼泽瘦尾虫(Uroleptus limnetis)的细胞形态和皮层纤毛器的组成模式,以及皮层口围带、额腹横棘毛、左右缘棘毛等纤毛器微管和纤毛器附属微管的建构特征,可为进一步阐明瘦尾虫类纤毛虫的形态学及其系统发育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2.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凤尾蕨属5种植物孢子体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以探讨该属植物的形态和亲缘关系,为凤尾蕨属的系统分类提供新的资料和依据.结果显示,该属5种植物的基本气孔类型为腋下细胞型和极细胞型;叶脉类型为无网眼的羽状分离型;副叶脉呈一回分叉平行分布;5种植物的维管束木质部多为单柱型管状中柱,也有部分双柱型网状中柱,管状分子中均有导管分子存在,仅在蜈蚣蕨和银脉凤尾蕨中发现管胞,其中井栏边草无纹孔膜残余.研究表明,蜈蚣蕨和银脉凤尾蕨较为原始,井栏边草、溪边凤尾蕨、紫轴凤尾蕨关系更近,也更为进化.  相似文献   
53.
尖吻蝮人工养殖灌喂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彩 《蛇志》2012,24(3):277-279
目的探讨采用灌喂器人工灌喂尖吻蝮技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湖南京湘源蛇类养殖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灌喂器人工灌喂尖吻蝮,观察记录随机抽取的30条尖吻蝮幼蛇及30条尖吻蝮成蛇在机器灌喂后每条幼蛇的体重数据,每3个月测量1次,观察12个月统计尖吻蝮的体重增长情况,并与常规灌喂方法饲养的尖吻蝮进行比较。结果灌喂器饲养的尖吻蝮幼蛇成活率为86.67%,平均体重达(482.39±40.19)g;灌喂器饲养的尖吻蝮成蛇成活率为96.67%,平均体重达(1346.13±117.51)g。而同期常规灌喂技术饲养的尖吻蝮幼蛇全部死亡,尖吻蝮成蛇成活率为76.67%,平均体重(878.56±82.39)g。结论人工灌喂器饲养的尖吻蝮幼蛇及成蛇的体重增长快速,成活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4.
蛋白质相互作用在生物学过程和细胞功能行使中起核心作用。高通量技术的应用结合计算机预测方法的发展,使得直接和间接来源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得到了大规模的增加。如何系统地整合这些数据并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是一项挑战,这也促使了许多整合算法应运而生。本文综述了八种整合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源的方法:投票、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逻辑斯蒂回归、决策树、随机森林、基于随机森林的k-近邻法以及混合属性分类等方法。  相似文献   
55.
A novel bionic swarm intelligence algorithm, called ant colony algorithm based on a blackboard mechanism,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 autonomy and dynamic deployment of mobiles sensor networks effectively. A blackboard mechanism is introduced into the system for making pheromone and completing the algorithm. Every node, which can be looked as an ant, makes one information zone in its memory for communicating with other nodes and leaves pheromone, which is created by ant itself in naalre. Then ant colony theory is used to find the optimization scheme for path planning and deployment of mobil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 We test the algorithm in a dynamic and unconfigurable environmen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lgorithm can reduce the power consumption by 13% averagely,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path planning and deployment of mobile WSN by 15% averagely.  相似文献   
56.
目的为了及时诊断产后出血和正确测量剖宫产术中的失血量,及时补充血容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同一剖宫术孕妇分别采用精测法(称重法和液血分流吸引器相结合)和目测法两种方法进行失血量的比较。结果目测法估算失血量明显低于精测法,结果显示用精测法对剖宫产术中进行失血量的估算是目测法的1.5倍(1.5:1)。结论在剖宫产术中精确测量失血量,及时诊断产后出血,有利于及时补充血容量,提高孕产妇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7.
刘宁  刘建武 《植物学报》2004,21(2):164-171
介绍了近年来蕨类植物游动精子运动器和细胞骨架的研究进展。游动精子由配子体精子器中的非运动细胞发育形成,其分化过程包括了运动器官和细胞骨架的合成和组装。精子发生过程中形成的运动器的各部分结构包括鞭毛、基体、多层结构及附属结构;基体是细胞中新形成的结构,在不同类群的蕨类植物中分别由双中心粒、分支生毛体和生毛体产生。鞭毛、基体和多层结构中的微管带形成了游动精子三个独特的微管列阵,由于微管蛋白的后修饰作用这些微管列阵十分稳定;centrin是运动器中的重要成分, 但功能尚不清楚,可能和细胞骨架及运动器的构建有关。  相似文献   
58.
磷酸丙糖转运器(triosephosphate/phosphatetranslocator,TPT)是源、库间光合产物分配的第一调控部位,研究TPT的特性及其对同化物分配的调节,对于提高光合作用同化物利用效率有着重要意义。我们首先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从小麦(TriticumaestivumL.)叶片中分离制备了完整性达91%以上、具有较高纯度的完整叶绿体。利用TPT不可逆抑制剂[H3]2-DIDS标记和SDS-PAGE,以及小麦TPT抗体进行Westernblotting分析,证明TPT蛋白仅存在于叶绿体被膜中,约占被膜总蛋白的15%,其分子量为35kD,而在液泡膜和线粒体膜上不存在。采用硅油离心法研究TPT对磷酸二羟丙酮(dihydroxyacetonephosphate,DHA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hosphoenolpyruvate,PEP)、葡萄糖-6-磷酸(glucose-6-phosphate,G6P)与Pi的反向运输动力学的结果表明,DHAP/Pi的最大运输活性最高,PEP/Pi次之,G6P/Pi最低。TPT与这些运输底物的Km值由小至大,分别为DHAP、Pi、PEP和G6P,证明TPT的最适运输底物为DHAP。用DIDS处理时,TPT对DHAP运输活性的抑制达95%。TPT运输活性受到抑制时,可导致叶绿体内大量积累淀粉。TPT在调控小麦叶绿体同化产物的分配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保证卡尔文循环正常运转的前提下,通过TPT外运到胞质中参与蔗糖合成和其他代谢活动的磷酸丙糖(triosep  相似文献   
59.
转新城疫病毒融合蛋白基因水稻植株的获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编码新城疫病毒融合蛋白(NDV—F)基因为外源基因,与玉米泛素蛋白(Ubi)启动子和农杆菌胭脂碱合成酶基因(NOS)终止子构建成嵌合基因,构建了适宜于农杆菌介导转化水稻的表达质粒pUNDV;并以潮霉素磷酸转移酶(HPT)基因作选择标记基因、β-半乳糖苷酸酶(GUS)基因作报告基因,借助于农杆菌介导转化水稻,获得了多株转基因植株。PCR分析和GUS活性检测结果证实含有NDV—F基冈的T—DNA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为研制廉价的转基因水稻新城疫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0.
镍钛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的电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电阻测度应变技术,得到镍钛聚髌器这一记忆合金内固定器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较为精确地测定了镍钛聚髌器动态聚合加压髌骨于解剖位的生物力学力值,结果表明:镍钛聚髌器可从9个方向产生向心聚合力,纵向为主,记忆加压力值为13.67Kg,侧向为辅,永加压力值为5.19Kg,并具有一定的耐疲劳性。本实验为临床使用及指导病人术后功能锻炼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并为研究动态记忆力学下的骨愈合机理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