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0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记述了阔柄跳小蜂属1新种:廖氏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liaoi sp.nov.,并给出了其形态特征图。廖氏阔柄跳小蜂与Mstagnarum很相似,但廖氏阔柄跳小蜂雌虫柄节最宽处在基半部,生殖器明显长于中足胫节,雄虫第1索节短于梗节,柄节长约为宽的3倍;而M.stagnarum雌虫柄节最宽处在端半部,生殖器短于中足胫节,雄虫第1索节明显长于梗节,柄节长约为宽的4倍。研究标本,包括正模,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正模:♀,北京市海淀区,2007-V-20~23,育自Eriococcus abeliceae,武三安采;副模:12♀♀,8♂♂,同正模。 词源:种名是为纪念已故廖定熹教授,他对中国跳小蜂分类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2.
吕传钰  刘强 《昆虫知识》2008,45(2):260-264
拟孔蜂巨柄啮小蜂Melittobia acasta Walker是一种可以寄生家蝇Musca domestica L.的寄生蜂。首次报道食物对该蜂寿命的影响,以及该蜂日龄、家蝇蛹龄、寄生蜂密度和蝇蛹密度与寄生率的关系。以15%糖水饲养该小蜂寿命最长;单只啮小蜂最多可以寄生8只蝇蛹,最大出蜂总量达58只;单个蝇蛹最多出蜂22只;随着寄生蜂的日龄和蝇蛹日龄增加,该蜂对蝇蛹的寄生个数有下降的趋势,寄生率和寄生蜂日龄符合y=3.36-0.062x-0.045x2,寄生率和蝇蛹日龄符合y=2.50+0.91x-0.34x2;蝇蛹的密度对小蜂的寄生率的影响拟合Holling功能反应模型:Na=0.6165TrN0(1+0.6165×0.499N0);寄生蜂自身密度对寄生率的影响符合方程:a=0.4943P-0.306。  相似文献   
83.
入侵性害虫——苹果绵蚜田间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6月中旬到10底在山东省莱阳市对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Hausmann)的田间发生数量进行调查研究。在田间定点调查5株苹果树上苹果绵蚜虫落数量和虫落面积,并在其它苹果树上随机选择20个虫落,计数每个虫落中苹果绵蚜的活体数,从而计算单位面积虫落中苹果绵蚜的平均数量。分析指出,以计算法求得的虫落中苹果绵蚜的实际数量为指标,既考虑了苹果绵蚜虫落的数量和大小,也考虑了单位面积虫落中苹果绵蚜活体数,并且把被苹果绵蚜蚜小蜂寄生的僵蚜排除在外,能较客观地反映出田间实际情况,是一种比较准确的表示苹果绵蚜田间数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4.
蚜小蜂和粉虱座壳孢对烟粉虱的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烟粉虱两种寄生性天敌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sp.)和粉虱座壳孢(Aschersonia aley-rodis)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时对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单独进行控制时,在一个世代内按5×10^6个孢子·ml^-1喷施粉虱座壳孢2次,对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作用达95.74%,按每株植株3头雌蜂的密度释放桨角蚜小蜂2次,对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作用达57.58%。在两者联合控制时,一个世代内喷施粉虱座壳孢2次,再释放桨角蚜小蜂1次或2次,对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作用达97.02%~97.91%,烟粉虱种群增长趋势指数低于1,种群数量逐渐下降,联合使用时,桨角蚜小蜂和粉虱座壳孢间无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5.
西双版纳聚果榕榕果小蜂种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应用方差比率法、2× 2列联表的 χ2 检验、联结系数、点相关系数、共同出现百分率、Pearson相关系数和秩相关系数等多指数比较的方法研究了西双版纳聚果榕榕果小蜂的种间联结性。研究表明 ,西双版纳聚果榕榕果小蜂种间总体联结性表现为极显著。 2× 2列联表的 χ2检验不能反映所研究昆虫种间联结性的真实情况。 6个聚果榕榕果小蜂种间共同出现率普遍较高。小蜂种间的联结程度多属极显著 (对于联结系数 15个种对中有 10个 ,对于秩相关系数15个种对中有 12个 )。传粉者Ceratosolenfusciceps同其它小蜂间的联结显著性最高 ,其中与Platyneuratestacea和P .mayri呈极显著负联结 ,与P .agraensis呈极显著正联结 ,但与Apoc rypta属 2小蜂的关系尚不十分明晰。Platyneura属 3种小蜂彼此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的负联结关系 ,而Apocrypta属内 2个种之间呈极显著正联结。文章对该 6种榕果小蜂种间连接关系形成的原因及进化生态学后果作了较详尽的讨论。  相似文献   
86.
桑天牛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fkutai Miwa etSonan)对桑枝条的气味反应敏感,受桑天牛危害的桑枝条比未受害的桑枝条对长尾啮小蜂有更强烈的引诱作用;刻槽的形状对长尾啮小蜂对寄主卵的搜索行为也有一定的引诱作用,而卵对长尾啮小蜂的引诱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87.
雌花期榕小蜂进入榕果的行为及其活动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双版纳,钝叶榕传粉榕小蜂Eupristina sp.和杨氏榕树金小蜂Diaziella yangi均在雌花期进入钝叶榕果内繁殖和传粉,比较研究它们进入榕果的行为和活动时间。结果显示:在搜寻苞片处进蜂口时,2种榕小蜂的种内均出现打斗行为,并且杨氏榕树金小蜂的打斗更为激烈,但种间没有打斗行为发生,杨氏榕树金小蜂总是等待钝叶榕传粉榕小蜂先期进入榕果,然后才跟随着进入。在搜寻和进入苞片口通道阶段,钝叶榕传粉榕小蜂均比杨氏榕树金小蜂花费较长时间;而在果腔内产卵、传粉的时间,2种榕小蜂均最多不超过3d。相似的进蜂过程和活动时间,可能是2种榕小蜂与寄主榕树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88.
你有没有听说过:一种植物离不开它的寄生虫,失去了虫的寄生,植物就将无法传粉和结实,永远消失在地球上。你有没有听说过:全由这种植物哺育的昆虫,似乎非常懂得“知恩图报:大部分的雌虫专为这一种植物传粉效力,而它自己却怀着满腹的虫卵死去。本文就向你介绍这样一对动、植物——薜荔榕小蜂与薜荔,它们恰则皆旺,分则皆亡”的共生关系,以及这一发现的历程。  相似文献   
89.
记述长尾小蜂科Torymidae中国1新纪录属毛盾长尾小蜂属砌Amoturoides,及中国l新纪录种短柄毛盾长尾小蜂Amoturoidesbreviscapus Girault,1932.提供了形态描述、寄主、分布及形态特征图.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90.
记述了短角平腹小蜂属Mesocomys Cameron(膜翅目,旋小蜂科)4新种:枯叶蛾短角平腹小蜂M.trabalae sp.nov.,短柄短角平腹小蜂M.breviscapis sp.nov.,落叶松短角平腹小蜂M.superansi sp.nov.,中华短角平腹小蜂M.sinensis sp.nov..它们均寄牛于我国重要的食叶害虫的卵.是重要的灭敌昆虫.同时,编制了我国矩角平腹小蜂属种的枪索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