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0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北部湾宝刀鱼的摄食生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的北部湾主要渔港逐月采样以及 2010年2月北部湾海域的拖网调查资料,以传统胃含物分析方法为基础,结合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北部湾宝刀鱼(Chirocentrus dorab)的饵料组成、营养级和摄食习性随叉长和性腺发育的个体变化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宝刀鱼既摄食小型中上层鱼类,又摄食底栖鱼类、虾蟹类和头足类,属于广食性动物食性鱼类。以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为指标,表明鱼类为其最主要饵料(99.7%),其中优势饵料生物为犀鳕属(Bregmaceros sp.)、小公鱼属(Thryssa sp.)、小沙丁鱼属(Sardinella sp.)和圆鲹属(Decapterus sp.)等。宝刀鱼摄食强度和饱满指数的月份差异十分显著(P<0.001), 而以Brillouin指数表征的各月份营养多样性则无显著差异。雌性性腺成熟度指数(GSI)显示北部湾宝刀鱼1年中呈现1个产卵高峰期(5-8月),与北部湾中上层水温高峰趋势相符,表明宝刀鱼产卵高峰与水温密切相关,且产卵期间摄食强度没有降低。随着叉长的增长,北部湾宝刀鱼饵料生物个数变化较小,但平均单个饵料生物重量却明显增加。聚类分析表明, 北部湾宝刀鱼以相似性系数可划分为380mm以下、381-530mm以及530mm以上3个不同食性叉长组。以δ15N计算所得宝刀鱼各叉长组的平均营养级为3.4。  相似文献   
102.
不同林龄巨尾桉的灰分含量和热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热量仪和马福炉对1~4年生4个不同林龄阶段巨尾桉的叶、枝、根、干、皮5个部位进行灰分含量和热值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林龄巨尾桉其5个部位的平均灰分含量在(0.42±0.14)%~(4.43±1.35)%之间,以皮的最高、干的最低,各部位灰分含量的大小排列顺序无一相同且无明显的规律可循,除根外,叶、枝、干、皮在林分4个...  相似文献   
103.
紫柏山林麝分布区植物群落乔木层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沿海拔梯度的系统取样,采用中点四分法对紫柏山北坡林麝分布区的植物群落乔木层结构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根据聚类分析,可将植物群落划分为6种类型,低海拔地带2种,即锐齿槲栎林和锐齿槲栎 川鄂鹅耳枥 白桦林;中海拔地带4种,即铁橡树林、铁橡树 川鄂鹅耳枥林、米心树 坚桦林和坚桦林;高海拔地带1种,即坚桦林;(2)海拔从低到高,优势科逐渐从壳斗科向桦木科转变,优势属从栎属向桦木属转变;(3)随着海拔升高,乔木胸径显著增加,乔木密度则呈下降趋势;中海拔林段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最高,物种优势度最低,低海拔林段相反;(4)低海拔地段小径级(DBH<12cm)个体居多,随着海拔升高大径级个体比例(DBHi≥24 cm)逐步增大.  相似文献   
104.
对布迪椰子的幼叶、成熟叶、叶柄和根在不同季节的干重热值、去灰分热值和灰分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重热值四个季节的平均值为成熟叶(20.65kJg-1)>幼叶(19.84kJg-1)>根(19.55kJg-1)>叶柄(18.77kJg-1),秋季的干重热值明显高于其它三个季节的干重热值,冬季的干重热值最低,去灰分热值与干重热值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灰分含量四个季节的平均值为根(5.14%)>叶柄(4.33%)>幼叶(4.21%)>成熟叶(3.97%)。成熟叶的灰分含量一直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而幼叶的在秋季明显下降,在冬季明显上升,幼叶灰分含量的季节变化趋势与成熟叶的相同,叶柄灰分含量在冬季明显低于根部。布迪椰子这种不同器官在不同季节的热值和灰分的变化规律显示其具有较强的耐寒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5.
关凯乐  韩培杰  周森  季方  白逢彦 《菌物学报》2019,38(7):1191-1201
低温大曲是清香型白酒酿造的核心因素之一,为酿造过程提供了物系、酶系和菌系。酵母菌是白酒发酵过程中最重要的功能微生物类群,研究大曲中的酵母菌种类和含量具有重要意义,对大曲质量评价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用常规酵母菌分离技术和培养基从大曲中分离酵母菌时易受优势丝状真菌(霉菌)的干扰,霉菌常常很快长满培养皿,将酵母菌覆盖,难以对酵母菌进行定量计数、观察和分离纯化。本研究根据酒醅发酵过程中随乙酸和乳酸含量的升高,霉菌含量急剧降低而酵母菌含量逐渐升高的现象,用常规培养基YPD为基础培养基,测试了添加不同量的乙酸、乳酸和丙酸(后者为常用食品防腐和防霉剂),以及不同比例的乙酸乳酸组合物,对低温大曲中霉菌的抑制效果和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进行探究,发现在灭菌后的YPD中添加3.3mL/L乙酸、2.0mL/L丙酸或在乙酸乳酸1:3的情况下添加2.0mL/L乙酸,30℃培养3-5d之内可有效抑制低温大曲中的霉菌,实现对酵母菌的有效分离、计数和纯化培养,而单加乳酸对霉菌,特别是黄曲霉的抑制效果差。随后测试了以前我们从清香型白酒大曲和酒醅发酵过程中分离的13属18种酵母菌在这些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发现这些酵母菌中的绝大多数,尤其是大曲和酒醅中的优势酵母菌种,均可以在这些加酸培养基上良好生长。综合考虑培养基的成本、配制的简便性及分离效果等因素,本研究推荐将灭菌后添加3.3mL/L乙酸的YPD固体培养基作为低温大曲酵母菌分离和定量计数的优化培养基。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红鲫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科学配制红鲫饲料。方法用常规方法测定红鲫幼鱼、红鲫成鱼的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结果红鲫幼鱼、红鲫成鱼的含肉率为46.34%、42.35%;红鲫幼鱼、红鲫成鱼肌肉(鲜样)中分别含水分79.11%、78.49%,粗蛋白质12.47%、14.72%,粗脂肪6.95%、4.37%,粗灰分1.01%、1.41%,无氮浸出物0.47%、1.07%,能量5.65kJ/g、5.24kJ/g,其E/P值(能量蛋白比)为45.32kJ/g、35.69kJ/g。结论红鲫幼鱼、红鲫成鱼含肉率、肌肉营养成分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7.
天然更新檫木林的能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测定天然更新檫木林的檫木[Sassafras tsumu (Hemsl.) Hemsl.]各器官热值的基础上, 建立檫木能量回归模型, 进而计算了群落能量现存量. 结果表明: 檫木各器官热值具有一定差异, 其中叶的热值最大, 树干的热值最小; 檫木树干、枝、根及全树的能量与D和 D2H(D为胸径, H为株高)回归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 而叶的能量与D和D2H回归关系不明显; 各径级檫木树干能量的70%以上聚集在树干下部; 不同径级檫木枝的能量分布不同, 大径级主要集中在枝的中上部, 中小径级主要集中在枝的下部; 天然更新檫木林檫木的能量现存量为1.23×106 kJ·hm-2,从大至小排序依次为树干(72.58%)、根(20.15%)、枝(7.08%)、叶(0.19%).  相似文献   
108.
鲍雅静  李政海 《生态学报》2008,28(9):4540-4546
植物功能群(plant functional groups, PFGs) 是具有确定的植物功能特征的一系列植物的组合,是生态学家为研究植被对气候变化和干扰的响应而引入的生态学概念.目前功能群研究中最核心的问题仍在于决定植物功能群划分的植物特征的选择上.以内蒙古锡林河流域草原植物群落为例,选取3个草原类型(羊草草原、大针茅草原和羊草草甸草原)及其退化梯度系列(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在对植物热值进行分析测定的基础上,依据植物的能量属性-单位重量干物质在完全燃烧后所释放出来的热量值,采用人为分段的方法对草原植物进行了能量功能群的划分(高能值植物功能群、中能值植物功能群和低能值植物功能群).并探讨了这种能量功能群划分方法在草原植被动态研究中的客观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9.
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含铂化疗是肺癌临床治疗中非常重要的方法,然而不同患者对含铂化疗的敏感性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这提示发现潜在的分子标志物对预测临床中含铂化疗疗效具有关键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索自噬通路基因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含铂化疗疗效之间的相关性,以期寻找可能影响含铂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分子标记。本研究纳入了1004例接受含铂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析了自噬通路中13个基因上的99个SNP位点与含铂化疗临床获益、无疾病进展时间及总生存时间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位于ULK1基因的位点rs7953348(G>A) (P=0.017, OR:0.67, 95%CI:0.49~0.93)和rs12303764(A>C) (P=0.009, OR:0.63, 95%CI:0.45-0.89)及位于ATG14基因上的位点rs17742719(C>A) (P=0.002, OR:1.83, 95%CI:1.26~2.66)、rs8003279(A>G) (P=0.006, OR:1.65, 95%CI:1.16~2.35)和rs1009647(G>A) (P=0.002, OR:1.70, 95%CI:1.22~2.37)与临床获益存在显著关联,位于DRAM基因上的位点rs7955890(G>A) (P=0.004, HR:0.63; 95%CI:0.46~0.86)和rs17032060(G>A) (P=0.006, HR:0.65, 95%CI:0.48~0.88)及位于ATG3基因上的位点rs13082005(G>A) (P=0.012, HR:1.27,95%CI:1.05~1.53)与含铂化疗的无疾病进展时间显著相关,位于ULK1基因的位点rs7953348(G>A) (P=0.011, HR:0.74, 95%CI:0.58~0.93)和位于ATG10基因上的位点rs1864183(G>A) (P=0.016, HR:0.42, 95%CI:0.21~0.85)对含铂化疗的总生存时间有着显著影响。研究结果提示自噬通路在含铂化疗敏感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噬通路基因多态性可能是预测含铂化疗疗效的潜在分子标志物,这可能为临床上肺癌的个体化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0.
为了研究富硒灰树花水溶性含硒蛋白的最优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提取得率为响应值,提取温度、时间和料液比为响应因子,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法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并获得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显示,富硒灰树花水溶性含硒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42.3℃,提取时间7.8 h,料液比1∶23.9(g/m L);该工艺条件下,含硒蛋白得率和含量分别为4.36%和44.01%。结果表明所得回归方程拟合情况良好,可用于预测富硒灰树花水溶性含硒蛋白的提取得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