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9篇
  免费   441篇
  国内免费   786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379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991.
王黎明  孙锋  严飞  张兴祥  沙卫平 《生物磁学》2013,(34):6682-6684,6718
目的:探讨单球囊双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择期在我院接受单球囊双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52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疼痛评分、椎体高度变化情况、术前和术后的后凸cobb角改善情况、术后复发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随访2-17个月,疼痛均得到缓解,术前VAS评分为8.6,术后VAS评分为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椎体前缘高度恢复(56.5%±34%),中部恢复(60.5%±35.4%),后缘恢复(40.7%±32-3%),矢状面排列改善明显(P〈0.05);与术前相比,手术后患者侧位X片显示Cobb角平均改善10。(P〈0.05)。术后3例发生椎体前缘骨水泥渗漏,但未引起其他并发症;1例发生肋间神经痛,经保守治疗6个月后症状得到缓解。结论:单球囊zt-N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MIPPO技术联合LCP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8月~2012年6月,应用MIPPO技术结合LCP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29例,男18例,女9例,年龄23~52岁,平均37岁;进行随访调查,对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等进行评估.结果:2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27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平均骨性愈合时间3~7个月,无钢板螺钉松动或断裂,无内固定失败者.2例患者发生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轻度成角畸形愈合(<10°);4例患者患侧踝关节活动度较对侧减少;1例患者发生晚期感染,经治疗后痊愈.按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1例,良4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92.6%.结论:MIPPO技术联合LCP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下肢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乌司他丁组(UTI组,20例)于手术开始时和术后6 h分别给予乌司他丁200,000U,静滴;对照组(CON组,20例)则给予100 mL生理盐水滴注。分别于术前、术后7天(D7)及术后1个月(M1)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术前、手术结束时及术后24小时,采静脉血检测炎症因子IL-1β、IL-8和TNF-α。结果:UTI组术后7天及1月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CON(P〈0.05),但POCD的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术后24h时UTI组的IL-β显著低于CON组(P〈0.05),而IL-8显著高于CON组(P〈0.05);而TNF-α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围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可有效改善术后认知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术后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不同后路术式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骨科收治的9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经伤椎椎弓根六钉固定法(六钉组,65例)和跨伤椎短节段四钉固定法(四钉组,31例)进行复位固定,测量并比较术后6个月两组矢状面Cobb角、冠状面Cobb角和伤椎椎体前缘压缩比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矢状面和冠状面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压缩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六钉组矢状面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压缩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四钉组(P〈0.05),两组冠状面Cobb角均为0°。四钉组术后并发痘的发生率为22.6%,而六钉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6%,显著低于四钉组(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六钉固定法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优于跨伤椎短节段四钉固定法.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分析石膏固定和外固定支架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中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治的9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石膏固定组和外固定支架组,并采用Jakim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术后6个月,石膏固定组主观指标评分为(26.7±2.2)分,支架组为(22.3±2.6)分,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石膏固定组优良率为83.3%,支架组为86.3%,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石膏固定疗法更易被老年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比较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USL)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探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最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71例采用输尿管镜术治疗,44例采用后腹腔镜术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后腹腔镜组的手术成功率(97.7%)明显高于输尿管镜组(83.1%)(P<0.05).输尿管镜组和后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3.2± 14.7)min和(79.6± 24.1)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1±0.8)ml和(36.4± 3.7)ml,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3.3±2.1)d和(6.7±1.3)d,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输尿管镜组均优于后腹腔镜组.输尿管镜组手术后并发症6例,后腹腔镜组5例,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复查腹部X线平片(KUB),输尿管镜组17例有结石残留,后腹腔镜组均无结石残留,输尿管镜组的结石残留率明显高于腹腔镜组(P<0.01).结论:输尿管上段结石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各有其优缺点.RLU具有安全、高效、创伤小、并发症少、结石清除率高的优点;而USL相对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手术成功率和结石清石率低,需其他辅助方式治疗结石.因此,泌尿外科医师应根据结石大小、位置、有无炎性息肉包裹、梗阻程度、肾积水量等术前检查结果及所拥有的设备与技术熟练程度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7.
《生物产业技术》2013,(2):64-64
2012年6月7日,协和发酵麒麟公司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发布消息的花井陈雄社长,谈到有关2012年5月上市的作为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治疗药而批准的抗体药物Poteligeo(Mogamulizumab)的情况时强调指出,协和Medics公司推出的结伴诊断药PoteligeotestIHCnPoteligeotestFCM,“以协和发酵生物技术公司二肽做培养基使用,能够稳定生产,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998.
随着通信网络的普及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年轻人佩戴的手机却无法满足于老年人,而老人也有着自己朋友也想打电话沟通,这使得配置一款新型的老人手机迫不及待,项目组在当下最流行的android系统平台,发开一款可以用方言能自动识别的老人手机,能较好的满足方言识别的需要。  相似文献   
999.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依托于母校的独立院校师资力量变得十分紧张。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平台被广泛应用,恰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现状,本文基于BB平台,依托网络研究自主学习的推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00.
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没有像很多人预想的那样很快地取得很多成果.人们主要关注的还是血液中的标志物,毕竟血液和所有的器官都联系的那么直接和紧密.有可能寻找标志物的地方不合适吗?有可能有更好的生物标志物金矿吗?稳定的内环境是高等生物的生存优势.血液更倾向稳定,而尿液是血液经过肾脏而生成,尿液完全没有稳定的必要性和机制.一个被引入到血液的变化,会被肝肾等器官利用各种机制把血中的这个变化缩小,所以尿液有可能比血液更能体现这个引入的变化.当然这也决定了影响尿液的因素会很多.除了所研究的疾病的标志物,还有很多可能的干扰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