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籽瓜是西瓜的变种,其种子板大、味香,是人们喜爱的食品。籽瓜种子蛋白质含量约为38%,其中78%是球蛋白。Blagrove(1980)报道。南瓜、西瓜、甜瓜及黄瓜等瓜类种子球蛋  相似文献   
82.
83.
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的同源性,测定其生物膜形成能力,分析blaOXA基因携带与生物膜形成能力的相关性,探讨CRAB在医院暴发的影响因素。收集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非重复CRAB共35株,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II及体外敏感实验筛选CRAB,多序列位点分型(MLST)、肠道细菌基因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ERIC-PCR)分析其同源性,结晶紫染色法定量检测生物膜形成能力。33株CRAB为ST 2型,1株ST 671型,1株ST 1199型为新发现的MLST分型。ERIC可分为A、B、C、D四型,A型9株,B型24株,C型1株,D型1株。CRAB及碳青霉烯类敏感鲍曼不动杆菌(CSAB)组生物膜形成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30±0.258、0.534±0.402,P0.05);blaOXA-23、blaOXA-51、blaOXA-24基因携带与CRAB生物膜形成能力无明确相关性(P0.05)。生物膜形成能力与碳青霉烯类耐药性的获得呈现负相关。ERIC-PCR分辨率较强,且与MLST具有一定相关性。ST2型为主要流行菌株,患者的高危因素以及医护人员的消毒意识可能与CRAB的暴发有关。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酶鲍曼不动杆菌(CRAB)之间的同源性,并了解是否存在耐药菌株的克隆流行。方法收集宁波大学附属医院ICU 2010年2月至2011年5月分离到的CRAB 40株,常规药敏试验采用K-B法。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其耐药株的同源性。结果阿米卡星的敏感率最高为100%,其次米诺环素敏感率为50%;PFGE结果显示,40株CRAB菌株分为A、B、C三型,A型22株,主要分离时段为2010年2月~3月(16株)和2011年1月-2011年2月(6株);B型16株,主要分离时段为2010年5月-6月(16株),C型为C1亚型和C2亚型各1株为散发型。结论调查期间CRAB主要的PFGE基因型为A型和B型菌株克隆流行,流行相关的克隆株可在病区长期生存,从而引起病区持续感染,需要积极采取感染控制措施;同时不同时段主要流行株由克隆株A变为克隆株B,推测同一个病区的流行基因型可能存在流行变迁。  相似文献   
85.
新城疫病毒HN和F基因遗传变异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选取国内1999~2005年发生的NDV毒株,经CEF蚀斑纯化和SPF鸡胚增殖,对其融合蛋白(F)和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基因分别进行克隆测序,结合在GenBank中发表的具有F和HN基因的NDV序列,利用DNAStar软件,对其不同毒株的F或HN基因片段和全长、F和HN基因全长分别进行遗传变异的研究,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8.0进行同源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NDV毒株F或HN基因片段与其全长之间,核甘酸r≥0.973,氨基酸:0.911≤r≤0.968,遗传变异高度相关,但F与HN基因全长之间核甘酸的遗传变异呈现弱相关(r=0.312)。国内NDV野毒株之间HN核甘酸高度同源(同源率97%以上),而与La Sota同源率仅为79.2%~80.7%,且显示出明显的地域性。  相似文献   
86.
用鸭副粘病毒凤阳分离株WF01 D作9~10日龄SPF鸡胚的尿囊腔接种,成功增殖了该病毒,采用一步法RT-PCR技术扩增WF01 D病毒的F基因,获得了1条长约1.7kb的特异性条带。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大小为1782bp,含有1个1662bp的开放性阅读框,编码554个氨基酸。核苷酸同源性分析表明:WF01 D株与国内外其他NDVF基因的同源性为84.5%~97.0%,其中与国内标准强毒株F48E9的同源性为86.6%,说明WF01 D与国内外的传统毒株有较大变异。与Taiwan95株和J株的同源性为93.6%和97.0%,说明WF01 D与Taiwan95株和J株亲缘关系较近,具有较高的相似性。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顺序为112Arg-Arg-Gln-Lys-Arg-Phe117,表明为NDV的强毒株。蛋白疏水性和抗原性分析表明与标准强毒F48E9株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异。  相似文献   
87.
采集浙江宁波地区以腹泻、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病鸭肝组织,接种正常鸭胚尿囊腔增殖病毒。雏鸭感染试验显示发病症状及病理变化明显,死亡率为75%。电镜下可见纯化病毒直径约20nm左右的球形病毒粒子。免疫琼脂扩散实验结果显示与鸭细小病毒(duckparvovirusDPV)标准株阳性血清有明显沉淀线。经SDS-PAGE呈现3条结构蛋白带,与DPV标准株一致;参照GenBankDPV非结构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反应获得目的条带,克隆测序后,与DPV代表株序列同源性达98%。根据上述实验结果,确定引起本次鸭场疫病的病原为DPV。为进一步研究该分离株rep基因的序列特征,对其rep基因克隆测序,与GenBank中两株DPV、两株鹅细小病毒(GPV)进行序列比对,结果显示rep基因核苷酸序列与DPV参考毒株同源性为98%以上,与GPV同源性为80%左右。  相似文献   
88.
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分离物的3′末端序列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来自中国大陆9个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ZYMV)分离物的基因组3′末端核苷酸序列及所推导的外壳蛋白(CP)氨基酸序列以及3′末端非编码区(UTR)序列,并与其它地区所报道的16个ZMYV分离物进行了同源性比较。ZYMV CP基因核苷酸序列具有一定的寄主相关性和地域相关性,但总体上其关联程度不明显;同时,CP氨基酸序列的寄主适应性程度明显高于地域相关性。25个ZYMV分离物的CP氨基酸序列根据其变异程度分为2个区: N端约41个氨基酸为高度变异区,CP核心区和C端氨基酸序列为保守区。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ZYMV作为单链RNA病毒通过与寄主相互作用而表现寄主适应性变异的趋势。  相似文献   
89.
应用涂染技术研究人和猕猴染色体的同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浩杰  余龙 《动物学报》1998,44(4):458-465
用24种人类染色体探针对人和猕猴G-显带染色体进行涂染。结果显示:人类所有染色体在猕猴的染色体组里都有其同源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  相似文献   
90.
用染色体原位抑制杂交法研究人和猕猴染色体同源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黄浩杰  张锡然 《遗传学报》1993,20(3):193-200
本文用生物素标记的人类1号、2号、4号染色体DNA探针进行染色体原位抑制(chromosomal in situ suppression,简称CISS)杂交以研究人和猕猴染色体的同源性。结果表明:人1号染色体与猕猴1号染色体同源。其中与猕猴lpter→lq33的同源程度高,与猕猴lq33→lqter的同源程度相对较低;人2号染色体与猕猴13号染色体长臂、9号染色体长臂和部分短臂同源;人4号染色体与猕猴2号染色体同源。结合染色体带型比较分析,本文对人和猕猴染色体的演化关系进行了探讨,该研究进一步证明了染色体重排可能是灵长类染色体进化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