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3篇
  免费   558篇
  国内免费   811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31.
目的探讨在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Livin、JNKI蛋白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187例NSCLC肺癌组织Livin、JNK1[包括总JN1蛋白(t-JNK1),磷酸化JNK1(p-JNK1)]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探讨其相关性。结果Livin主要在胞浆中定位表达,在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对照组;在鳞癌中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腺癌和其他癌类(P〈0.05)。其在肺癌表达的积分明显高于良性对照组(P〈0.05),其在鳞癌中表达的积分明显高于腺癌及其他癌类组织。t-JNK1、p-JNK1在肺癌细胞上及在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均可见表达,主要在胞浆中定位表达,t—JNKl未见核内定位表达,而p-JNKl偶见核内定位表达。t—JNK1在肺癌组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JNKl在肺癌中表达的积分低于对照组;而p-JNK1在肺癌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JNK1在肺癌中表达的积分高于对照组,但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Livin与t-JNK1呈现显著的负相关,Livin与p-JNK1呈现显著的正相关。结论Livin在肺癌中高表达,其在鳞癌中表达高于腺癌和其他类型癌。t-JNK1在肺癌中低表达,而p-JNK1在肺癌中高表达。Livin与p-JNK1表达正相关,推测Livin可促JNK1蛋白磷酸化。  相似文献   
932.
siRNA核糖分子化学修饰对RNAi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NA干扰(RNAi)是基于正常RNA生理调节反应,主要由小干扰RNA(siRNA)引发的转录后基因沉默现象.RNAi技术是基因功能研究的重要手段.目前困扰siRNA进入临床的主要困难有siRNA分子易降解、稳定性差、转运效率低、存在靶外效应和免疫刺激反应等.siRNA分子骨架中核糖化学修饰能够一定程度克服上述障碍,降低siRNA给药剂量,减少副作用,是siRNA进入临床最可能的方式.对核糖分子常用位点尤其是2-′羟基化学修饰后siRNA分子的药动学性状及RNAi功能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933.
This paper reports the confirmed diagnosis by nested RT-PCR of PPR cases in Tibet, China in 2007, and results of phylogenetic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11 tested samples were PPRV positive by nested RT-PCR, of which 2 samples were genetically close to the X7443 strain (Nigeria 75/1) of lineage I, and 3 samples close to the strain AY560591 (Sungri96) of linage IV with 96.6%, 97.3%, 97.6% and 98% nucleotide sequence homogeneity respectively, based on partial sequencing of the F gene from 5 samples and complete sequencing of the N/M/F/H genes from one sample. 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there are at least 2 origins of PPRV in China.  相似文献   
934.
内源小RNAs是动植物基因表达的重要调节分子,它们可以通过指导mRNA的降解、抑制翻译或染色体修饰等机制,在转录水平或转录后水平或两个水平沉默基因.内源小RNAs在植物生长发育和生物和非生物胁迫适应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3种内源性的小RNAs参与了植物基本免疫反应和对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内源小RNAs的发现为植物抗菌和抗病研究开辟了新思路,就这几种内源性的小RNAs的产生和它们在植物抗病原体反应中的作用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935.
小桐子枝叶提取物对蚜虫的毒杀活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水、乙醇、正丁醇、乙酸乙酯、氯仿和石油醚为溶剂,采用冷浸法对小桐子(Jatropha curcas L. )枝叶进行了粗提并采用喷雾法测定了各粗提物对豌豆长管蚜[Acyrthosiphon pisum (Harris)]和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的毒力,从中筛选出毒力最高的粗提物进行进一步的活性组分分离及毒杀活性测定.结果显示,随溶剂极性的减小,小桐子枝叶不同溶剂粗提物的提取率降低,其中水和乙醇粗提物的提取率较高,分别为18.76%和11.94%;6种溶剂粗提物对豌豆长管蚜和桃蚜都具有一定的毒力,其中,乙醇粗提物的毒力显著高于其他溶剂粗提物,LC50分别为2.693 3和2.565 6 g·L-1.乙醇粗提物的水、正丁醇、乙酸乙酯、氯仿和石油醚萃取物均对桃蚜有一定的毒杀活性,其中石油醚萃取物的萃取率最高(74.27%),对桃蚜的毒杀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溶剂萃取物,8 g·L-1石油醚萃取物对桃蚜的24 h校正死亡率高达94.5%.研究结果表明,小桐子枝叶的灭蚜活性组分存在于其乙醇粗提物的低极性组分中.根据实验结果初步确定了小桐子枝叶灭蚜活性组分的提取流程.  相似文献   
936.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 Chun)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解剖学研究.观光木的花药由花药原基发育而来,具4个小孢子囊,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2~3层中层和1~2层绒毡层组成.中层在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开始解体,最终消失;绒毡层为腺质绒毡层,细胞具1~2核,在花药发育过程中不断分泌各种物质,提供小孢子发育,直到花粉成熟绒毡层才自溶消失.初生造孢细胞分裂形成次生造孢细胞,次生造孢细胞再转化为小孢子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修饰性同时型,四分体排列方式为交叉型、对称型或"T"型(极少),成熟花粉粒二细胞型,开花时散出.观光木的成熟花粉粒存在严重的败育现象.  相似文献   
937.
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了毛钩藤(Uncaria hirsuta Havil.)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毛钩藤花两性,具5枚雄蕊,花药4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组成,花药开裂时,药室内壁高度纤维化带状加厚.花药壁的发育方式属于双子叶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在四分体时期开始沉积花粉外壁,小孢子大液泡化时期开始沉积花粉内壁.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毛钩藤的花粉发育特征和茜草科植物基本一致.毛钩藤绒毡层属于分泌型,双重起源,分别起源于次生周缘层和药隔细胞.小孢子发育早期绒毡层开始降解并分泌形成大量乌氏体,花药开裂时绒毡层完全消失,剩下少量乌氏体.小孢子早期内壁加厚突出形成,小孢子细胞核分裂以后内壁加厚开始脱落,花药开裂时,只剩下少量的内壁加厚突出.初步推测,内壁加厚突出与乌氏体共同作用为雄配子体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938.
孙鹏  张清  韩继媛  田元  张景辉 《中国科学C辑》2009,39(11):1013-1018
研究证实,TLR4和TLR2有可能作为重要炎性受体介导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然而目前还不清楚在此过程中TLR2和TLR4受体之间是否存在着交叉对话可能.本研究首先利用针对TLR4基因的RNA干扰技术阻断体外模拟脑I/R条件下BV-2细胞TLR4信号传导途径,观察此时TLR2受体表达变化,初步探讨TLR4信号途径对TLR2表达的影响.然后利用NF-κB抑制剂PDTC阻断NF-κB活性来观察体外模拟脑I/R条件下BV-2细胞TLR2和TLR4受体表达变化,进一步阐明NF-κB在TLR2和TLR4交叉对话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体外模拟脑I/R条件下阻断BV-2细胞TLR4信号传导途径可以明显抑制TLR2和NF-κB表达的上调;(2)PDTC预处理后在体外模拟脑I/R条件下BV-2细胞TLR2和TLR4的表达均下调.结果提示,脑I/R损伤中TLR4受体激活后有可能通过NF-κB的介导,进一步影响TLR2的表达,从而导致炎症反应的链式放大,两者协同加重了脑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939.
植物非编码小RNA(sRNAs)主要分为三类:微小RNA(m iRNAs)、小干扰RNA(siRNAs)和长小片段干扰RNA(lsiRNAs)。三者的生物合成和作用机制有所不同,但他们主要都通过介导靶mRNAs的剪切或抑制其翻译来调控基因的表达。这篇文章主要介绍小RNA研究的最新进展,并重点阐述其在非生物和生物胁迫中发挥的作用,如应对矿质元素缺乏、氧化胁迫、ABA胁迫以及病原菌入侵等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940.
piRNA的生物学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编码小RNA(non-coding RNA, ncRNA)主要有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miRNA(microRNA)和piRNA (piwi-interacting RNA)三类,其中piRNA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小RNA分子,特异性地同Argonuat蛋白家族中的Piwi亚家族蛋白结合,主要在生殖细胞系中表达,对维持生殖系DNA完整、抑制转座子转录、抑制翻译、参与异染色质的形成、执行表观遗传调控和生殖细胞发生等均有重要作用.piRNA基因几乎遍布于整个基因组,但呈高度不连续性分布,大部分定位于20~90 kb的染色体基因簇上.与来自于双链RNA的siRNA和发卡结构miRNA不同之处是piRNA来自长单链RNA前体,或者是两股非重叠的反向转录前体,其生成与Dicer无关.作为调节RNA(riboregulator),piRNA和miRNA可能在动物起源早期就已经出现了,帮助生命进入了一个多细胞动物的时代,产生了今天的生物体复杂性和多样性.piRNA成为ncRNA的研究热点,进展飞快,有很多综述及时介绍piRNA的研究进展,本文结合siRNA、miRNA的特点介绍了关于piRNA的形成机制和作用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