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15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大鼠麻醉手术后对海马?琢-突触核蛋白表达和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24只20-24个月龄SD大鼠机分为三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n=8),麻醉手术组(在异氟烷麻醉下进行剖腹手术,n=8),右美托咪定组(麻醉前30分钟,腹膜内注射25μg/ kg右美托咪定,在异氟烷麻醉下进行剖腹手术,n=8)。通过Y迷宫和爬杆测试分别评估干预措施对认知功能和运动行为的影响。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干预措施对α-突触核蛋白,S100β蛋白,caspase 3,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通过RT-qPCR检测干预措施对TNF-α和IL-1β mRNA表达的影响。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干预措施对ROS,MDA和ATP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干预措施对NDUFV2,MT-ND1,SDHA和SDHC的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麻醉手术组试验次数和爬杆时间、α-突触核蛋白、S100β、caspase 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TNF-α和IL-1β mRNA表达水平、ROS和MDA水平均显著增加,Bcl-2蛋白表达、ATP水平以及NDUFV2、MT-ND1、SDHA和SDHC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麻醉手术组相比,右美托咪定组试验次数和爬杆时间、-突触核蛋白、S100β、caspase 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TNF-α和IL-1β mRNA表达水平、ROS和MDA水平均显著降低,Bcl-2蛋白表达、ATP水平以及NDUFV2、MT-ND1、SDHA和SDHC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通过降低海马的炎症反应和神经元凋亡,以及增加α-突触核蛋白和S100β的水平,抑制线粒体功能障碍,保护老年大鼠麻醉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优化两步输注美罗培南联合参麦注射液对重症感染患者血清感染指标、细菌清除率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的153例重症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传统输注美罗培南组(A组,54例)、优化两步输注美罗培南组(B组,49例)、优化两步输注美罗培南联合参麦注射液组(C组,50例)。比较治疗后三组患者的总体疗效、血清感染指标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C组的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28天生存率高于A组(P<0.05);B组、C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少于A组,且C组少于B组(P<0.05);治疗后B组、C组CD3+、CD4+、CD4+/CD8+高于A组,且C组高于B组(P<0.05);B组、C组CD8+、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A组,且C组低于B组(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优化两步输注美罗培南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重症感染患者疗效确切,可提高细菌清除率,改善患者免疫状态,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3.
摘要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使用右旋氯胺酮对BDNF和炎症因子TNF-α、IL-1β、IL-10、IL-1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入5组,损伤组(A组)5 mg/kg右旋氯胺酮组(B组)、10 mg/kg右旋氯胺酮组(C组)和20 mg/kg右旋氯胺酮组(D组),假手术组(S组),每组12只。除S组外,其余4组使用脊髓打击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于脊髓损伤后4 h按照相应的给药剂量以5 mL/h的速度泵注右旋氯胺酮,S组仅进行手术操作,不损伤脊髓,手术后4h以相同的方法泵注等量的0.9 %氯化钠溶液。脊髓损伤后7、14、21和28天使用BBB法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采用HE染色法观察脊髓损伤后存活的神经元数量,ELISA法测定BDNF、Trk B、TNF-α、IL-1β、IL-10、IL-1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比较,其余四组BBB评分升高,存活神经元数量减少,BDNF、TrkB表达显著增加,促炎因子TNF-α、IL-1β表达上调,抑炎因子IL-10、IL-13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与A组比较,B组大鼠BBB评分、神经元数量、BDNF、TrkB、炎症因子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C组、D组大鼠BBB评分升高,存活神经元数量减少,BDNF、TrkB表达增多,促炎因子TNF-α、IL-1β上调,抑炎因子IL-10、IL-13表达下调,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以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4 h给予10或20 mg/kg右旋氯胺酮可以减轻SCI后神经元损伤,其机制与上调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B(TrkB)的表达,增加BDNF含量,从而下调促炎因子IL-1β,TNF-α,上调抑炎因子 IL-10、IL-13有关,在本研究中右旋氯胺酮最佳作用剂量为10 mg/kg。  相似文献   
34.
摘要 目的:探右美托咪定缓解缺血性脑损伤记忆障碍大鼠记忆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假手术组(12只)、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组(12只)、右美托咪定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动物均采用双侧颈动脉结扎术建立慢性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静注,右美托咪定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 μg /kg,静注,均在15 min内滴完。比较大鼠给药前和给药后4 w的记忆情况以及线粒体凋亡因子Bcl-2、Cleaved 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水平。结果:(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大鼠逃逸潜伏期明显增高(P<0.05),右美托咪定组逃逸潜伏期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大鼠游泳路程明显延长(P<0.05),右美托咪定组游泳路程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降低(P<0.05);(2)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大鼠海马区部分凋亡因子Bcl-2,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均有明显提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右美托咪定组在给药4 w后上述蛋白的表达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脑缺血记忆障碍大鼠的记忆功能有显著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线粒体凋亡水平有关,具体信号通路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35.
摘要 目的:瑞芬太尼、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脑氧代谢、血流动力学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麻醉中予以瑞芬太尼,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复合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脑氧代谢和认知功能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开始后30 min(T1)~手术结束时(T2)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呈下降趋势,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1~T2时间点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O2)均呈下降趋势,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1~T2时间点颈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2)呈升高趋势,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7 d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呈下降后升高趋势(P<0.05);研究组术后3 d、术后7 d 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 d、术后7 d的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全身麻醉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方案选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可减轻血流动力学波动,维持脑氧供需平衡,可减少POCD发生风险,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6.
近几年来黄连根腐病日益严重,对黄连产业造成了较大影响。前期研究表明,黄连根部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 DSE)定殖率与根腐病发生有明显关系,拟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从健康的和患有根腐病的黄连根部分离DSE,通过对ITS序列进行测序和比对进行分子鉴定,比较其分离频率,并对不同产地的黄连根部DSE定殖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从黄连根部分离得到DSE 10株,健康黄连根部DSE分离频率明显高于患有根腐病黄连,且其优势菌种不同,健康根条的优势DSE为Cadophora orchidicola,根腐病根条优势DSE为Ceratobasidium sp. G3。不同产地、年生的黄连DSE定殖情况有明显差别。结果表明,DSE定殖率和黄连根腐病具有显著关系。DSE的定殖受土壤肥力、耕作措施、气候环境等多种生态、人为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
李发成  李夏玄  王岩  王燕  于瑾 《生物磁学》2013,(25):4936-4939,4916
目的:分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中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啶靶控静脉麻醉的效果,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73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8例(采用右美托咪啶联合丙泊酚麻醉)和对照组35例(单用丙泊酚麻醉)。观察分析各时点心率、呼吸次数、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镇静效果评分、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Ramsay评分:对照组6分的例数为22例(62.9%),观察组为32(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丙泊酚总用量:观察组为(334.5±54.6)mg,对照组为(463.2±60.5)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生满意度:观察组为92.1%,对照组为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啶靶控静脉麻醉安全有效,效果显著,适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对患儿呼吸、循环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40例行气管异物取出术患,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n=20)和生理盐水组(S组)(n=20),分别在麻醉诱导前10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8μg/kg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输注时间为10min。术中高频射流呼吸机给氧,保持患儿自主呼吸,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结果:D组患儿术中屏气、咳嗽、喉痉挛、术中SP02〈90%显著低于S组(P〈0.05);D组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结论:在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有很大的优势,对呼吸系统影响小,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9.
【背景】鲍曼不动杆菌是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因其耐药率高、治疗难度大而备受关注。然而,对于该菌的交叉耐药及耐药相关因素尚未完全阐明。【目的】通过体外诱导分别获得耐美罗培南或耐替加环素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并研究其诱导前后的交叉耐药性和细菌呼吸耗氧率差异。【方法】采用多步法对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进行体外诱导耐药,PCR扩增诱导前后菌株的16S rRNA基因并测序鉴定,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诱导前后鲍曼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替加环素、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及左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变化,Seahorse XF~e96细胞能量代谢实时测定仪对诱导前后菌株的耗氧率进行分析。【结果】通过88d的体外诱导实验,分别获得耐美罗培南或耐替加环素的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菌株。耐美罗培南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对替加环素、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仍处于敏感状态,但是对头孢吡肟交叉耐药;耐替加环素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及头孢吡肟仍处于敏感状态。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被美罗培南或替加环素诱导耐药之后的耗氧率均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美罗培南的使用不仅可能诱导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对美罗培南耐药,也可能会导致该菌对其它一种或几种抗菌药物产生交叉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对美罗培南或替加环素耐药后其耗氧率下降,从而说明呼吸耗氧率下降可能是该菌耐药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0.
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引起的茄子黄萎病是一种严重的土传病害,但在茄子栽培品种中缺少高抗种质,野生茄‘托鲁巴姆’高抗黄萎病。为探讨野生茄‘托鲁巴姆’抗黄萎病的分子机制,该试验以‘托鲁巴姆’为试材,利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分别以黄萎病菌侵染与未侵染的根系为检测方(tester)和驱动方(driver),构建了1个黄萎病菌诱导下的根器官正向差减cDNA文库。结果表明:(1)随机挑取170个阳性克隆,经测序,共获得109个非冗余EST,其中61个EST与其他植物的抗逆相关基因同源,如几丁质酶、细胞色素P450、过氧化物酶、蛋白酶抑制子等。(2)借助NCBI中的EST序列,经过电子拼接结合RT-PCR验证,克隆了1个通用胁迫蛋白基因———StUSP1。(3)表达分析结果显示,‘托鲁巴姆’受黄萎病菌侵染后,StUSP1在根中上调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