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虹鳟生长激素cDNA在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 C R) 技术对虹鳟生长激素c D N A 进行改造。将改造后的基因克隆到含酵母 P G K 启动子的大肠杆菌酵母穿梭质粒p M A91 ,转化酿酒酵母 Y33 ,构建表达鱼生长激素的酵母工程菌 Y33(p M Ar G H16) ,并在酵母中获得表达,表达量约占细胞可溶性蛋白总量的3 % 。表达产物作为饲料添加剂投喂罗非鱼,具有明显的促进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23.
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生产狂犬病疫苗,利用重组DNA技术发展狂犬病重组活载体疫苗,是近十年来狂犬病疫苗研究领域的两大突破性进展,前者已广为应用,后者已有制品。文章概述了狂犬病细胞培养疫苗生产使用方面的研究近况,并着重从以复制性的痘病毒和腺病毒及非复制性的家禽痘病毒与野鸟痘病毒作载体构建的重组狂犬病毒糖蛋白或核蛋白疫苗方面,对狂犬病重组活载体疫苗及其免疫研究进展作了述评,对病毒载体疫苗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4.
口服疫苗     
<正> 用于大肠杆菌性猪腹泻的第一种含有 rDNA 的疫苗于1983年由 Salsbury Laboration 公司在美国市场上销售。该疫苗是在大肠杆菌鞭毛抗原的基础上得到的。在美国每年大约饲养9千万头新生仔猪,而其中有15%死于大肠杆菌病。这使农民每年损失几百万美元。随后,  相似文献   
25.
口服基因疫苗质粒稳定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研究口服基因疫苗的过程中 ,为确保口服疫苗剂量 ,对转化细菌中质粒稳定性的动态变化 ,细菌浓度OD60 0 值与有效细菌 (携带质粒的细菌 )的关系等进行了测定 ,结果显示PAR3132在培养 10h前 ,pcDNA3 VP1在培养 6h前质粒在细菌中的稳定性可维持在 95 %以上 ,但当培养时间超过 16h ,2种质粒的稳定性在Amp为 5 0g/L时均不足 2 0 %。高浓度Amp可提高质粒稳定性。在质粒稳定性维持于 95 %的时段内 ,细菌浓度的OD60 0 值与有效细菌的量呈线性关系。因此 ,在确定口服基因疫苗剂量时 ,应根据细菌各自的情况决定振摇的时间和采用的OD值。  相似文献   
26.
抗原85复合体(Ag85)是BCG合成的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多种成分之一,Ag85A是抗原85复合体组成成分之一,可显著刺激细胞免疫功能增强。为研究经口接种Ag85A的DNA疫苗的免疫效应,根据结核分枝杆菌Ag85A的基因序列自行设计了一对PCR引物,以人型结核杆菌H37Rv标准毒力株的DNA为模板,经过PCR扩增出Ag85A目的基因,纯化PCR产物TA克隆入载体pUCm-T载体,蓝白斑筛选将回收的PCR产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Xhol和BamHI双酶酶切后,经T4DNA连接酶作用,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连接,筛选得到的阳性克隆经DNA测序鉴定证实为Ag85A基因,且被克隆到载体pCDNA3.1^+中的CMV启动子的下游,成功构建并鉴定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携带Ag85A基因的重组体,命名为pCDNA3.1^+/Ag85A。将其转化大肠埃希菌并使之大量扩增,并采用无内毒素提取质粒方法收集此重组质粒DNA.即为可经口途径喂饲小鼠的结核杆菌Ag85A的DNA疫苗,为口服DNA疫苗的临床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7.
用免疫不育疫苗控制有害动物的数量成为动物种群数量控制的一个有效措施,对于大多数动物来说.口服饵料发送系统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口服疫苗容易产生耐受,且生物利用度低,利用多聚物包裹口服疫苗是一种打破口服耐受.提高其生物利用度的新途径。本文以纳米乳剂作为草原兔尾鼠卵透明带3(Lugurus zone pellucida 3,LZP3)DNA疫苗的发送载体,探讨通过口服途径增强小鼠的免疫效果和抗生育率。用纳米乳剂包裹lzp3 DNA疫苗后,采用强阴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纳米乳剂的包封率.将制备好的质粒纳米乳剂lzp3 DNA疫苗通过口服饵料免疫小鼠,检测到免疫后小鼠的体内产生了特异性的抗LZP3的IgG和IgA。对免疫后小鼠进行抗生育实验,分析生育后免疫小鼠的卵巢病理切片。研究结果表明,用质粒纳米乳剂如p3DNA疫苗通过口服途径免疫.在小鼠的血清和粘液中检测到了特异性的抗LZP3的IgG和IgA,同时也产生了相应的抗生育作用.表明纳米乳剂作为口服不育疫苗的发送载体是可行的,为草原兔尾鼠鼠害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8.
张俊霞  王利 《广西植物》2021,41(2):318-326
植物口服疫苗是通过转基因植物生产,通过口服的方式预防疾病的生物制品。作为一种新型疫苗,其研究开始于三十几年前。由于植物口服疫苗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传统疫苗的潜在风险,在疫苗生产中具有优势,因此拥有良好的商业生产前景。植物疫苗价格低廉,生产过程安全,可产生与注射疫苗相似效价效果,无论是在控制养殖业抗生素滥用的情况下作为替代方法,还是在某些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卫生条件较差的发展中国家用于预防和控制某些传染病,都是十分理想的。该文对植物口服疫苗生产方法、候选生物反应器、疫苗有效性、适用范围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概述。此外,还着重对目前开展的植物口服疫苗在病毒、细菌、寄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中的应用研究,以及其在人类肿瘤预防中所开展的应用研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虽然植物疫苗的研究及应用在植物外源基因表达量、免疫剂量、免疫接种途径等方面还存在很多挑战,但依然为传统疫苗学的研发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9.
为了解人类肠道病毒71型(EV71)重组保护性衣壳蛋白(rVP1)亚单位疫苗壳聚糖佐剂的作用,本研究利用rVP1蛋白与壳聚糖佐剂制备的疫苗口服免疫新西兰白兔,通过ELISA方法检测兔血清、粘膜洗液(小肠、鼻腔和肺)及粪便中特异性IgG、IgA抗体水平,中和试验检测血清中和抗体滴度,并通过抗原刺激体外培养的兔脾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γ、IL-4)的水平评价rVP1口服免疫效果。结果显示,单纯口服rVP1蛋白仅可诱导产生较低水平的血清IgG和粘膜IgA抗体,而含佐剂疫苗组与单纯抗原免疫组差异显著,并可诱导产生中和抗体。细胞免疫检测结果显示rVP1含佐剂组兔脾淋巴细胞分泌IFN-γ和IL-4水平明显高于未加佐剂组。本研究为研制EV71VP1口服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0.
糖尿病药物市场是当前制药行业最具价值和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拥有大量需要药物干预的糖尿病患者。自从胰岛素被发现以来,制药公司研发了一大批具有数十亿美元销售额的药物。由于人们更倾向于久坐的生活习惯,世界卫生组织预测糖尿病患者数量将呈爆炸性增加,也极大地提高了大批新型重磅炸弹级抗糖尿病药物问世的几率。在新型药物(包括传统的胰岛素类似物)稳固地位的驱动下,糖尿病药物市场被预测将在未来5 年内翻倍。本综述分析了当前市场动态,以及越来越不利于市场发展的管理环境对产品发展的影响。当创新药物面临着国家监管部门越来越多的审查,胰岛素类生物仿制药的法规也即将颁布,从长远来看,将在无形中削弱糖尿病市场。此外,还讨论了胰岛素仿制药进入市场带来的重要挑战,并对其治疗作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